楊偃成
摘 要:大學英語生態化課堂的研究與實踐是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來實現大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從而來進一步探索實現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結構的最優化,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熱點話題。該文試圖基于微課來構建生態化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遵循教育生態學的規律,順應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
關鍵詞:微課 大學英語 生態化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6(c)-0101-02
在大數據時代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近些年得到廣泛應用研究與發展,隨之帶來的是微課在教學領域逐漸被應用。在微課環境下如何優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環境、構造和諧的英語課堂氛圍、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等,是當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如何實現大學英語課堂的生態化,最優化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結構,是推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1]。
1 國內研究現狀分析
雖然目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生態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出現了很多頗有價值的建設性意見,但是從整體來看,研究還相對有限,研究成果還有待豐富;并且已有的研究中,特別是在課堂和教學生態化研究方面,以理論研究為主,實證研究偏少;近年來關于生態課堂的研究論文較多,但關于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的研究文章相對較少。微課這幾年才剛剛被應用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來,基于微課的大學英語課堂生態問題的研究相對更少,在內容上更有待深入,這就為該研究提供了很大空間去探索;同時根據現有的關于微課研究的文獻,發現微課教學模式是當前國際教學模式中的熱點問題,已經引起了中國學者的關注,但存在著一個問題:在對微課教學研究中,理論多于實踐,大多數僅進行理論研究,而忽略了教學研究中實證性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將生態化大學英語教學與微課教學模式相聯系起來的更是不多。這就為該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在以前理論研究的基礎上,該研究基于微課來探索適合于大學英語生態化教學的新模式。
2 基于微課的大學英語生態化課堂研究與實踐
2.1 研究方法
該研究主要采用質性方法,具體地說,就是運用觀察、描述、抽象、概括、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借用生態學的原理,基于微課的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的本質特征和演變規律,回答諸如“哪些失衡現象”“為什么失衡”“怎樣重構平衡”等問題。同時基于微課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為基礎,結合以深入課堂觀察為主,對師生進行訪談為輔的方法,從構建相關的生態化課堂角度來研究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2]。但并不排除在分析某些問題時使用一定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比如調查研究學生的網絡學習自主性,以求從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全面的研究,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另外,由于該研究結合了生態學、教育語言學、系統科學的相關理論,因此還運用了跨學科研究法或交叉研究法。
2.2 實施方案
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聽取各專家學者、教師與學生的意見。以微課、課堂生態學為理論工具,該研究對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狀況進行了調查。隨機選取師生200人,包括190名學生和10名大學英語一線教師,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課堂觀察收集數據。根據該校實際情況,在2013級非英語專業學生中通過隨機抽樣,把他們作為參照組。再從2014級非英語專業學生中通過隨機抽樣,實驗組利用基于微課的生態化課堂理論進行教學,對個體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建檔、分析,總結最佳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在對照組進行傳統的課堂教學。最后對學生進行教學質量評估,分析學習效果。
2.3 實施步驟
該研究期分為以下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2014年9~12月):該階段是實施籌備階段,具體包括研究的總體規劃、組成員具體分工以及與本研究相關的資料和問卷調查、訪談等信息的收集與整理。
第二階段(2015年1~12月):該階段為該研究的具體研究階段,包括對研究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檢測,形成概括的理論與實踐框架,以論文形式將階段性研究成果公開發表。同時,對實踐教學進行錄像,該階段要對研究的對策做及時的總結,了解其優點與存在的不足,以便能更好地實施。
第三階段(2016年1~7月):該階段為該研究的總結階段,主要包括研究成果的整理、完善、展示。根據基于微課的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理論依據,課堂活動設計完成知識內化的最大化。同時將跟蹤試驗班級結果與非試驗班級結果進行實證研究,總結實施中的優勢,及時彌補實施中的局限性如信息技術的依賴,為今后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2.4 該研究的實施范圍與受益學生數
該研究將在湖南科技學院非英語專業2013級、2014級近200名學生中展開問卷調查研究,第一批先在2014級中文系學生中實施基于微課的生態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并與2013級中文系的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班級進行比較,分析數據最后得出相應結論。如果該課題的研究成果能夠得到推廣,全校所有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將會在基于微課的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新模式下受益匪淺。
2.5 具體研究內容
該研究運用生態學、教育語言學和信息系統科學的相關理論,采用跨學科的研究視角,按照發現問題、描述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3],先對基于微課的大學英語生態化課堂進行系統分析和深度探究,然后提出消解基于微課的大學英語課堂生態失衡問題的方略和舉措。具體地說,該文把大學英語生態化課堂看成一個微觀教育生態系統來研究,第一步研究是信息化語境下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的失衡現象,第二步分析失衡的原因,最后從生態的視角基于微課提出重構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的原則、路徑和實踐策略[3]。圍繞該研究目標,該研究擬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基于微課的大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是什么?
(2)信息化語境下基于微課的大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怎么樣?
(3)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的失衡與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有何關聯?
(4)如何在信息化語境下基于微課技術來建構大學英語生態化課堂?
該研究在大量教學實踐基礎上基于微課試圖創設民主、開放、和諧的課堂教學生態氛圍,并提出改進教學環境、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主體、整合教學內容、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等措施。
對于第一個問題的探討旨在對大學英語課堂進行其生態系統的身份認證,這是開展后續研究的前提。后三個問題主要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線性思維漸進式提出,問題二旨在反思基于微課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大學英語課堂生態帶來了哪些失衡和失諧現象,主要回答“是什么”的問題;問題三基于微課的大學英語課堂生態失衡現象,從生態學的視角對進行信息技術方面的歸因,主要回答“為什么”的問題[8];問題四旨在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主要回答“怎么辦”的問題。
3 結語
該文運用教育生態學原理和方法探究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失衡現象,基于微課來構建大學英語生態化的課堂教學,從而探究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生態問題。同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生態氛圍,基于微課提出改進教學環境、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主體、整合教學內容、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等措施。
參考文獻
[1] 孫樹芳.大學外語課堂生態化模式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33-37.
[2] 張倩,姜雪.信息化時代微課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27):106-107.
[3] 張捷.微課:大學英語教學的挑戰與機遇[J].學理論,2013(33):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