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菲
摘 要:互聯網金融P2P網貸平臺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困難的問題,然而隨著P2P網貸平臺的快速發展,法律風險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依據2015年7月人民銀行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有近90%的P2P網貸平臺存在違法現象,因此本文從P2P網貸平臺發展現狀出發,探討了其存在的法律風險以及防范的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P2P網貸平臺;法律風險;非法集資
目前我國P2P網貸平臺的發展呈現爆炸式增長,但是也有大量網貸平臺出現問題,在短時間內迅速倒閉。P2P網貸平臺的立法和監管缺失、投資者認識不足等原因,造成行業法律法規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亟需建立健全對P2P網貸平臺的金融立法和監管,完善信用體系建設,保障互聯網金融P2P網貸行業能夠可持續地發展。
1 互聯網金融P2P網貸平臺現狀
我國P2P網貸平臺自2006年以來迅速發展,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在滿足人們資金融通需求的同時也面臨很多爭議。在運營模式得到突破和發展的同時,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面臨較大法律風險。據統計,我國2015年底互聯網金融P2P網貸平臺交易額超過了150億元,加上沒有被統計到的線下交易平臺數量,可以估計我國P2P網貸平臺發展非常迅速,并且表現出從線上向線下擴展,從沿海向內陸發展,從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延伸的特點。除此之外,統計顯示,我國P2P網貸平臺平均每筆交易的金額為5萬元左右,平均收益率在15%,放款人數多于貸款人數。我國第一家P2P交易平臺為2007年成立的拍拍貸,作為第三方平臺,為民間資本提供了中間信息交換的服務,盡管平臺不直接參與交易,避免了一部分法律風險,但是還是存在很多其他問題,主要表現在資金來源、平臺本身以及資金用途等方面。
2 互聯網金融P2P網貸平臺存在的法律風險
2.1 資金來源法律風險
P2P網貸資金的來源都比較分散,因此可能存在資金來源具有非法性的情況。另外目前我國法律缺乏對P2P網貸平臺資金來源審查的法規和依據,因此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可能存在犯罪分子通過平臺洗錢的風險。另外有些投資者利用信用卡在P2P網貸平臺上進行交易,惡意透支信用卡用于網貸平臺投資,由此造成了信用卡投資的風險。根據我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的規定,通過惡意透支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并且金額較大的構成信用卡詐騙罪。因此P2P平臺投資人利用信用卡透支到平臺交易,一旦沒有還款能力就會對平臺上其他投資者的資金帶來風險。
2.2 平臺法律風險
平臺可能存在非法集資的風險。根據我國《刑法》規定,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的行為都將被認定為非法集資或者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主要由以下幾種途徑構成:未經相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的;通過社會公眾媒體宣傳途徑的;承諾在一定期限內償付本息的,以及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的,將視為非法集資行為。P2P網貸平臺如果出現上述不合規行為,將被視為非法集資追究刑事責任。常見的P2P網貸平臺可能涉嫌非法集資的情況有:一是P2P平臺將借款需求設計成理財產品進行出售,產生資金池;二是平臺沒有盡到核查義務造成不合格借款人在平臺上發布虛假標的;三是龐氏騙局,借新還舊,進行資金詐騙等。另外P2P網貸平臺可能存在泄露客戶信息的風險,因為每個標的的產生都需要有客戶個人的詳細信息,當借款人逾期,平臺需要進行信息披露時,就可能將客戶信息泄露。
2.3 貸款資金用途法律風險
P2P網貸平臺借款資金可能被用于從事股權性投資,根據我國《貸款通則》的規定,這種行為是違法的。2008年我國銀監會頒布多項貸款新規,對貸款用途做出了嚴格的管理規定,分別制定了固定資產貸款、流動資金貸款、個人貸款管理辦法,并且規定流動資金貸款不得用于固定資產、股權投資,以及國家禁止的領域和用途。P2P網貸平臺的資金出貸后,如何保障借款人的資金安全是當前網貸平臺面臨的一個重要法律風險問題,因為平臺本身只是作為聯系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因此需要加強對資金用途的核查和動態監督,避免借款人資金遭受損失。
3 P2P網貸平臺存在的法律風險防范措施
3.1 明確放貸主體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
P2P網貸發展異常活躍,因此應進一步明確平臺法律主體地位,對平臺資格進行嚴格審核,并且制定出區別于其他金融機構的條款,例如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不得超過年利率24%,對申請民間借貸放貸人資格進行嚴格審查,監管P2P網貸平臺的資金流動情況,監督其是否有建立自己的資金池,等等。完善平臺的風險分散機制,完善官方監督機構對平臺的監督,做到結算分離,并且建立風險提示機制。平臺有保障借款人資金安全的義務,也需要履行在借貸過程中提醒用戶投資風險的義務。
3.2 健全網貸平臺風險評價機制
首先應當完善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建立,讓每個公民都有與相關部門鏈接的社會信用賬號,從而方便網貸機構和銀行機構查詢獲得個人的信用信息。另外對個人的信息進行保密條款的設定,在參與貸款業務時,把個人信息分為可公開和不可公開兩個部分,對于不可公開信息應當制定嚴格的保密規定,對故意泄露信息者進行相應的處罰,而對于可公開的個人信息明確其公開的方式和程度。建立健全網貸平臺的信用評級制度,與專業評級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共同設計合理科學的評分等級,并且根據借款人偏好作為對其信用等級進行評分的依據。根據最終評定的等級結構來對借款人的信用額度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界定,從中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用,對于不符合信用等級借款條件的個人不給予貸款資格。同時,在實時監測中如果有惡意欠款行為,運用黑名單管理制度,將該個人信息上報征信部門,登記在案,對這種行為進行相應的處罰,通過信用積分制度鼓勵借款人按時還款,或減少服務費用等。
3.3 加強對貸款資金的審核監督
首先加強貸款前的審核,建立信息評價等級之后加強信用審核,依據信用評價等級制度將貸款前的風險盡可能降低到最低,強化貸款人貸款意圖調查。對貸款額度進行上限設定,依據信用評價等級將貸款人的收入情況與貸款額數量相掛鉤,避免出現貸款人沒有償還能力而造成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另外平臺應當將貸款資金分成若干份,分散資金風險。設立風險儲備金制度,為保障客戶提取存款資金的靈活性以及網絡平臺操作的靈活性,可以通過與擔保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提取一部分風險準備金作為保障資金池,用于在平臺出現不能按時履行交付義務時可以將資金用來交付本金。
4 結束語
互聯網金融P2P網貸平臺彌補了傳統金融機構的不足,對于解決個人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在發展中存在的諸多體制、法律法規不健全的問題造成的風險不利于行業的發展,只有加強對該行業的風險監督,建立健全各項法律法規,才能有效防范風險,保障眾多投資者以及平臺的利益,也才有利于整個互聯網金融P2P網貸行業的發展,提高其在金融體系中的競爭優勢地位。
參考文獻
[1]胡熔. 我國P2P網貸平臺風險防范法律機制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學, 2015.
[2]林蔚. 完善P2P網貸平臺風險防范的法律思考[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3):135-140.
[3]崔志偉. 互聯網融資的法律風險與規制——以P2P網貸平臺為分析視角[J]. 金融教育研究, 2015(6):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