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丹
摘 要:當前高校大學生屬于“90后”群體,他們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有著自己獨有的特點,因此如何管理好學生工作成為高校教師需要重新審視的問題。筆者從新時代背景下思政教育角度,看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賦予思政教育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新的時代內涵,給出學生管理工作指導啟示。
關鍵詞:思政教育;學生管理;時代內涵;指導啟示
互聯網經濟浪潮的襲來,給社會帶來很大變化,對我國教育領域也有很大沖擊和挑戰。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做好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成為教師迫在眉睫的問題。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應加強學生思政教育,凸顯人本理念,著眼于大學生,通過思政教育,培養大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讓大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自覺抵制互聯網帶來的多元文化沖擊,錘煉大學生健全人格。因此,在“90后”為主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如何融合互聯網時代背景,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實施現代化學生管理工作成為教育領域新的話題。筆者試圖在本文探討思政教育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時代內涵與指導啟示,完成互聯網時代賦予教師的教育管理任務。
1 新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思政教育的時代內涵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思政教育是教育核心,在新時代背景下,實施“互聯網+”思政教育,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自主自覺參與國家持續發展踐行。當前,很多高校學生群體接觸互聯網時代,他們思想非常活躍,也面臨著多元文化價值觀的新挑戰,傳統思政教育、傳統學生管理工作面臨新的變革,創新思政教育,將互聯網+搬入思政教育,從時代出發,感悟時代賦予的新內涵,大道理,改變思政教育“一言堂”,思政教育變得開放、交互,大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教育。
高校應利用“互聯網+”思政教育主陣地,帶領大學生利用互聯網主動接觸社會熱點,把握學生訴求,用互聯網發出思政“好聲音”,為學生建設“短平快”的特色思政教育“微課”,建設高校思政教育“互聯網+精神樂園”。在互聯網新時代,思政教育要主動引領,讓大學生善用互聯網,加強教育實踐,幫助大學生辨是非、知國情、經風雨、長才干,積極創新開展實效思政教育工作,大學生也可以隨時隨處接受熏陶。思政教育接地氣,大學生敞開心扉,教師走進大學生心里,探索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新路。
2 思政教育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指導啟示
2.1 認清價值理念,找準動力源泉
高校思政教育包括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和政治管理,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滲透思政教育理念,在外在形態對大學生進行“管”,在內在意識對大學生實施“理”,讓大學生明白新時代背景下“什么能做,應該怎么做”,思政教育著眼于大學生內在需求,體現價值理念,構建大學生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從品質深層影響大學生外顯行為,以思政教育啟發學生,讓思政教育價值體系成為大學生行為規范之母。
通過思政教育,讓大學生明白“什么能做,應該怎么做”的價值理念,就會自發成為大學生實際行為的制約。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理清大學生價值理念問題非常重要,思政教育幫助大學生認清價值理念,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大學生行為規范問題,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目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最佳的途徑就是讓大學生自我制約、自我管理,通過尋找大學生自控系統中的動力源,以思政教育方式,向大學生傳遞價值理念,實現大學生自控系統有效運行,讓大學生自我調節。故此,思政教育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啟示一為認清價值理念,找準動力源泉,讓思政教育成為學生管理的驅動力,規范大學生行為準則和規范。
2.2 實施價值教育,變工作管為理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政教育要強調學生自我價值教育,讓每位大學生都成為思政教育的能動主體,讓大學生自我演繹思政教育活力內心。互聯網+思政教育要立足大學生教育對象情況,將思政教育放在對大學生的啟迪上,引導大學生自主思考,分析解決思想政治問題,經過自己判斷得出結論。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大學生參與思政教育過程。大學生已經接受互聯網作為他們主要學習和生活的工具,教師應利用新媒體優勢,為大學生創新思政教育,構建互聯網+思政教育生態系統,制作寓教于樂的網絡教育作品,接地氣,打造高校思政教育平臺。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可以引入互聯網+思政教育理念,不再強硬管理學生,而是順勢而為引導學生,在價值教育基礎上,轉變學生管理方式,實施柔性化人本管理,變學生管為理。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鏈接一切”,突破了學生管理的時空限制,加速學生管理互聯互通,加快學生交流進程,加速管理步伐,使得學生管理工作更加變幻難測,亟待對學生管理進行創新。互聯網+學生管理,實現了學生管理即時化、去碎片化、互動化,學生管理成為“四面八方”大匯集,利用互聯網平臺聚集學生管理資源,讓學生理性發聲,引導大學生運用互聯網思維開辟高校工作新天地,賦予學生管理工作新活力。
2.3 自我價值踐行,學生參與管理
互聯網+思政教育正面臨轉變,新媒體已然成為高校學生思政教育新課堂,教師發揮自己網絡意見領袖作用,引導學生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思政教育平臺和學生管理工作平臺,真正參與到高校學生工作。學生作為高校教育主體之一,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對象,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非常活躍,他們渴望利用互聯網發聲,教師應把握這一特點,把握互聯網規律,改革創新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利用互聯網引導大學生踐行自我價值,讓學生參與自我管理,提高思政教育感染力,強化學生管理工作影響力,為大學生精準定制服務。
教師利用思政教育互聯網+轉變啟示,依托互聯網平臺,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引入“眾籌”理念,不再單打獨斗,讓學生成為自我管理的主人,在全校范圍內覆蓋所有學生,推舉高校學生“最具影響力的人”,擴大學生管理工作受眾,推送自我價值、自我管理內容,匯集全校學生自我管理智慧,讓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接地氣,有反饋,也依托互聯網平臺,幫助每一位求助學生。學生在互聯網+平臺上,接受平臺推送思政教育內容,自主接受自我價值教育,自覺踐行自我價值,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工作。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是“互聯網原住民”的一批人,賦予思政教育時代內涵,加強互聯網+教育轉型,呼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供給側改革”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思政教育要有“互聯網+”思維,打造互聯網思政教育課堂,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引導大學生價值踐行。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通過認清價值理念,找準動力源泉,實施價值教育,變工作管為理,自我價值踐行,學生參與管理,構建一體化的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生態系統,促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進入移動化、個性化新時代。
參考文獻
[1]毛繼榮. 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問題的研究[J]. 新校園(上旬),2016,05:24.
[2]許艷. 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探討[J]. 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3]邱霞. 探究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融合的關鍵環節[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