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

摘 要:師生協作是一種教學方法,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自主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來完成工作任務,并“生產”出學科知識和實踐知識。師生在課堂實踐教學以及社會活動中的協作互動,由師生轉變為朋友的教育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和創新的能力。
關鍵詞:影視特效;師生協作;項目教學;實踐研究
1 師生協作概述
師生協作是一種教學方法,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自主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來完成工作任務,并“生產”出學科知識和實踐知識。充分證明杜威的經驗性學習理論中提出的:學生從經驗中產生問題,而問題又可以激發他們去探索知識、產生新的觀念。
2 師生協作教學效果總結
師生在課堂實踐教學以及社會活動中的協作互動,由師生轉變為朋友的教育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和創新的能力;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更加提高了教育的質量.同時也存在不足,學生無法敞開心扉與老師進行交流合作,所以這就更加要求老師的專業水平以及耐心程度,要不斷地鼓勵學生,給學生以信心。
3 影視短片項目教學實踐研究流程
項目設定;通過30秒短片傳達出手機速度快、永不卡頓的功能。
3.1 構思創意
關于快的聯想,讓學生課后搜集與快相關的事物,在課上一起進行頭腦風暴討論,根據課程相關性、可實施性選出牛仔對決這一形式的創意。確定對決的時間、地點、人物。在整個構思過程中,學生有很多奇思妙想,但是有的離項目的核心要求比較遠,老師給予創意的提示與創意技巧讓學生有正確的創意思路。最后根據學生興趣進行分為六組,導演、編劇、表演、場景、分鏡頭、拍攝后期,讓學生在團隊協作中完成短片。
3.2 導演
導演是影片制作過程中的領導者。人們總是期待導演能充分發揮創意,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為影片帶來成功。在教學中老師擔任總導演、挑選2位思維靈活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副導演。教授他們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
3.3 劇本
在劇本創作時,教授學生劇本寫作與創意技巧的知識,例如:1--3分鐘的短片可以分為開端(設定沖突、角色、地點),發展(對抗、困境、障礙),結局(解決問題)。在創意技巧上概括為:引人入勝的形式、故事結構的簡化、韻律情感的獨特。短片故事借鑒《荒野大鏢客》經典槍戰鏡頭。把手機當作手槍,兩人進行對決。面對面對視,做出拔槍狀態、手不斷向手機靠近,先拔槍的胖子由于手機卡頓被后拔槍手機反應快的帥氣小伙打死的故事。根據故事大綱給學生講解劇本寫作特性與格式,讓學生了解劇本是由畫面講訴出來的一個故事,劇本要逐個場地,逐個鏡頭地去寫并掌握基本寫作的格式。
3.4 角色與場景
角色選擇上,教授學生注意兩個人物的形狀、大小和變化。最后選擇了一個矮胖子和高瘦子形成對比變化。在服裝上,胖子穿一件黑色的皮衣。瘦子穿鮮艷的衣服。造成色彩的對比。胖子面部顯兇狠,瘦子面部顯懦弱,讓角色在視覺形象色彩上進行對比。
場景設計時,讓學生了解場景設計既要有高度的創造性,又要有很強的藝術性。以及場景在影片中的功能;交代時空關系,營造情緒氛圍,刻畫角色性格、心理,強化矛盾沖突。短片的場景設定是在烏云密布的沙漠里,首先繪制草圖和色彩氛圍圖,然后根據氛圍圖拍攝靜態圖片、動態視頻,但是圖片質量要保持高清,最后運用AE合成技術進行場景的制作。
3.5 分鏡頭
給學生傳達:“讓我看見,不要只是對我講述”,這是故事講述視覺化的基礎。然后再學習如何選擇景別;什么樣的鏡頭角度才能夠更好地傳遞出鏡頭的情緒基調;在這段鏡頭里,攝影機需要運動嗎。在學生了解到鏡頭基礎知識后,學生必須自己繪制短片的分鏡頭。在繪制之前需要學生仔細閱讀景別與鏡頭,基于線條、圖形、比重、紋理和顏色的視覺要素。短片中主要使用全景、特寫來突顯人物緊張情緒。使用主客觀鏡頭來拉近觀眾與人物的距離。
3.6 影片拍攝
給學生教授電影的專業術語“場面調度”。導演在光線、布景、地點、道具、服裝、演員走位上的控制。在開始拍攝之前攝像機分段敘述事件的方式對于構圖如何引導觀看者的視線有著深刻的影響。把握好畫面的平衡與不平衡的關系,營造畫面的縱深感,選取開放式與封閉式畫面的取景。畫面中的視平線與垂直站立的人物形成對立。強調開放性構圖,推崇具有豐富的場面調度與具有清晰的畫面縱深。在影片中需要綠布進行拍攝,給學生講解拍攝技巧,注意前景對象不能包含背景顏色,背景顏色須一致、光照均勻。
3.7 后期特效與合成
后期摳像技術是制作影視短片的一種重要手段,其目的都是為了把前景畫面元素和背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綠布拍攝兩個主角,在AfterEffects中利用Keylight摳像插件進行摳像(圖1),在摳像時觀察綠背景顏色有無大的色彩變化,如果有按照一般的摳像流程是無法把邊緣摳干凈的。需要使用原始層和轉換為預合成的原始層進行Alpha蒙版.在對合成里面的素材創建調節層繪制MASK蒙版、添加曲線調整不同的通道對色彩進行相似性的調節,可以把背景摳干凈(圖2)。之后添加沙漠地面與動態天空,兩個圖層通過MASK遮罩羽化進行融合(圖3)。最后為畫面創建出前中遠三個層次拉開空間關系并統一調色(圖4)。
運用以上的制作原理去制作其他鏡頭。在鏡頭組接時按照分鏡頭動接動、靜接靜等方式完成整個影片的剪輯。剪輯完畫面就進行音效以及背景音樂的設計與制作。學生根據故事情節通過網絡搜集緊張、震撼的背景音樂、槍的音效、KO音效,使用錄音設備自己錄制臺詞。把找到的音頻素材放到合成文件里面,導演組織各組人員一起討論聲音和畫面是否符合。經過老師與學生的反復推敲找到合適的音效。最后合成輸出H.254壓縮格式的MOV或MP4格式的視頻文件,能夠在手機和電腦等播放平臺上進行觀看。
影片短片制作完成后,在課堂上播放短片并要求每一組的學生分享制作經驗。通過師生協作式項目教學,學生能夠積極投身到制作過程中,極大的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短片制作流程,還能夠讓學生發揮所長,從而把作品制作的更加精良。
參考文獻
[1].張林.師生協作---項目課程校本研究與開發的有效策略.[J]江蘇教育.2012.12
[2].葛競.影視動畫劇本創作[M]海洋出版社.2012.8
[3].韓笑.影視動畫場景設計[M]海洋出版社.2012.7
[4]溫迪.特米勒羅.分鏡頭腳本設計[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5
[5]琳恩格羅斯.拍電影:現代影像制作教程[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