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智慧
摘 要:情感教學理論認為,在學校教育的實踐中,課堂教學活動并不是單一的認知信息的傳遞過程,而是一種師生情感不斷升華與交流的過程。何為情感教學?從最根本的涵義上說,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這是作為教育者的人對受教育的人進行教育所應實施的真正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諧的統一。情感教學沖破了傳統的教學樣式,給學生盡情表達的,與人交往合作,自覺參加活動的機會,同時也樹立了他們的自尊和自信,使他們達到愛學、樂學、主動學的狀態。
關鍵詞:情感教學;思想政治;合作;主動
所謂情感教學,從最根本的涵義上說,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甚至最勤奮的學生,盡管他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識記教材,他也會很快地‘越出軌道,喪失理解因果聯系的能力。”因此,一個教師要想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就必須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學,創造良好積極的情感生態環境,充分認識和考慮認知因素,并善于思考與運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此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使情感教學成為課堂教學傳授知識、培養情趣、啟迪智慧的催化劑。以下就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情感教學的運用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1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現代教育觀念提倡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發展的身心特點,因材施教,與此同時更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生看作有尊嚴、動態成長的獨立個體。伽利略曾說過:“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幫助他發現自己。”而發現自己的關鍵在于情感的調控和興趣的培養,教師通過情感控制幫助學生確立目標和接受失敗,幫助他們建立自尊、樹立自信,從而以一定的心理優勢投入學習活動。
2 對學生要有積極的期望,用教師的教學激情帶動學生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得好:“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因此教師對學生要有積極的期望,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巨大的潛能,如果對學生有信心、對教學有熱情,教學時就會充滿激情,通過充滿激情的教學可以影響和帶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從而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反應,進而達到愛學、樂學、主動學的狀態。
3 運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條件之一”。針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特點,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要充分注意運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就要我們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體、投影、錄音等教學輔助用具,設置巧妙的懸念、組織競賽、動手實踐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創設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學變為主動學,并達到樂學的境界。同時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4 適應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除了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外,還要適應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傳授的內容和提出的要求要難易適度,即應有一定的難度,但這個難度又不是不可逾越的,當學生經過努力克服困難,取得了勝利時,就會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體驗到一種經過刻苦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悅。
5 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張揚學生的個性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和前提。個人的自主學習對于思想政治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在各個環節上體現人的本性,張揚人的個性,努力促進學生的成長。這就要求要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贊揚,這樣也容易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發展的動力,張揚學生的個性,促進他們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
6 通過學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活動,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參與的機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學生的學習資源,把學生的差異看作是一種寶貴的資源,盡可能通過學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獲取知識。學生有差異,那么教師在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時就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和標準,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也應體現著這些不同層次的鋪墊,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參與的機會,多點探究空間,多點實現自我的滿足。
7 及時捕捉有價值的生成性話題,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
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各人的知識水平、學習態度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不同,對于同樣的學習內容,就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反應。這些反應課前無法預設,卻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必然要出現的。教師要及時捕捉有價值的生成性話題,組織學生展開思想的碰撞,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地思考,從而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如現在初中的思想政治課有許多單元主題都是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其實“探究性學習”注重學生情感的發展,引導學生思維的形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在探究學習中,我們應該盡量讓學生既能獲取知識和技能,又能錘煉思維,同時張揚個性,感受成功,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
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讓情感教學更好地促進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需要我們從多層面考慮,多種手段綜合運用,更需要我們的悟性、創造性勞動的積累。
參考文獻
[1]孫國賢.增強思想政治課吸引力的探討[J].科技信息,2009(25).
[2]鄭雪蓮.優化民族師范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1).
[3]李貴金.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吸引力的實踐探索[J].今日科苑,2009(22).
[4]張昌德.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1(24).
[5]王業績.淺談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成才之路,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