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學花
摘 要:過去的教學研究更多的是研究教師“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應對應試教育又研究“考什么”、“如何考”的問題,有一套傳統的教學程序、教學方法以及應試策略。而新課程理念的變化,促使我們更多的去關注學生的“學”,最大限度地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改變其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把知識升華成一種學習經驗。
關鍵詞:信息技術;信息社會;導學案;信息素養;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在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促使我們更多的去關注學生的“學”,研究學生“學什么”、“如何學”、“學得怎樣”的問題,讓老師少教甚至不教,讓學生的學習能勤于自主、善于合作、樂于探究、勇于創新、最大限度地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老師應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作用,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
一、現存在的教學現象
(一)重教法輕學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很多時候,教師在課前做了很多如何教的設計,在課中努力做到把知識講清楚,注重教學任務是否完成,講的是否通順、時間是否把握好等,而很少考慮到學生是如何掌握知識的思維過程和心理過程,從而忽視了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二)重知識傳授輕能力發展。第斯多惠說過:“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在教學中,老師往往把現成的知識結論直接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不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搭建過程。知識本身不能作為學習的目的,知識只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工具、載體,通過認知掌握方法,培養能力,形成智慧才是最終的目的。當學生具備了學習能力,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可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三)重結果輕過程。在高考這個指揮棒下,教師往往研究“考什么”、“如何考”的問題,有一套傳統的教學程序、教學方法以及應試策略,過多關注學生的成績,因此在常態課上都是采用直奔結果的上課方式,而忽視了學生是如何學習知識,及學生對知識意義的構建過程,教學應是生成、互動、體驗的過程。
二、導學案的內涵
導學案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為達成一定的學習目標,由教師根據課時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基礎,通過教師集體或個人研究設計并由學生參與,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師生互動“教學合一”的設計方案。導學案被形象的喻為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指南針”、“方向盤”、“導航儀”。導學案的設計須體現“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的理念。
(一)以生為本。“以生為本”可以理解為“相信學生,解放學生,發展學生”。
相信學生,就是充分信任學生,不怕他們出問題,允許他們出問題,讓他們在大膽實踐、探索中,在解決問題中成長。通過相信學生,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自主意識。解放學生,不是不去管他們,讓他們去玩,而是給他們留下思考的時間,留下動手的時間,最大限度地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發展學生是教育的根本。發展學生就是要喚醒他們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在導學案設計中,始終貫穿著“全體、全面、個性、自由”的發展性的設計理念,通過分層設計原則,來落實好這一理念。
(二)以學為本。“以學為本”可以理解為“以學定教、以教導學、以學為主”。
以學定教是教師進行導學案設計的重要依據。教師的教學行為應本著“一切有利于學生的學,一切為了學生的學,一切促進學生的學”為依據,合理選擇教學策略、方法,靈活的調節進程,使課堂教學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和主動發展的過程。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教師善于誘導,變苦學為樂學;巧于引導,變死學為活學;妙于疏導,變難學為易學;精于指導,變學會為會學。聯合國教科文重要文件《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我們今天把重點放在教育與學習過程的‘自學原則上,而不是放在傳統教育學的‘教學原則上”。導學案設計就要立足于指導學法,指導學生更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來進行設計。
三、導學案在教學中運用
(一)運用導學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導學案設計提倡“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問題探究化,問題情景化”,導學案的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體現出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的導學案明確學案的目標、重點、難點,讓學生有目的的學習,并且在重難點知識點上做了學法指導,學生在導學案的指導下對課堂內容自主學習,通過主動查閱書刊資料和網絡檢索,解決遇到的問題。
(二)運用導學案,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善于發現問題,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決問題,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思考、質疑自主產生的問題,一定是與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經驗相聯系的,通過問題的提出,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
導學案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條件,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自主的學習,逐步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切實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同時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