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平化
摘 要:課堂教學行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綜合體,有效教學的關鍵是需要教師不僅考慮應該講什么知識,還要考慮應該如何讓學生學好這些知識。充分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迫在眉睫。下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我對實施“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在初中學習階段,學生花在數學學習上的時間是比較多的。如何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是每一位數學家教師所面對的課題,我在工作中不斷的思考,逐步的摸索,反思自己教學工作中的得與失,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明確數學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數學教學任務,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每一堂數學課里的教學目標,所要講解的重點,化解的難點。只有了解透了教材,我們才能在有限的時間有的放矢進行我們的數學教學。教學目標它是目標教學的靈魂,主宰著整個教學活動,一方面是教學的起點,是導向,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指示方向,引導軌跡、規定結果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另一方面教學目標又是教學的終點,是標準。
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的數學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二、課堂教學形式要多樣化
如何才能上好數學課,這是一個較大的話題。經驗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它需要我們數學教師不斷地去探索、發現和總結。我想,我們當教師的要盡量做到使數學教學成為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讓他們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潛能,真正實現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一)用數學實驗和游戲吸引學生。學習最好的刺激,就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我發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動手認真地去做、去嘗試。數學教材中有許多數學實驗,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系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的條件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
(二)用精彩的問題設置吸引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順利地建立數學概念,把握數學定義、定理和規律。同樣的問題有不同的提法,還牽涉到不同的情境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如學習三角形時,你可以這樣問,你知道三角形有哪“五心”嗎?學生乍一聽,馬上就來了興趣。……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疑,有利于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數學規律,為下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努力提高教師自身解題能力。一位深受學生歡迎的數學教師,首先必須是一位解題能手,若一位教師,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總是不能現場解答,而是過后才講給學生,那么就會在學生中威信掃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沒了權威,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教師有較高的解題水平,學生才能尊其師、信其道。
三、突出作業的有效性
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活動形式,是學生能夠通過它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初中數學作業有效性問題,關系著教學目標的準確實現,影響著課堂信息、考試信息以及教材資料的科學利用,事關應試教育思想向素質教育思想的轉變。我認為為了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布置作業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作業要有針對性。要針對課堂教學的內容;要充分考慮你面前的每位學生;要針對課堂教學的重點。要有利于學生的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自主發展。
(二)作業要有層次性。作業應依據學生的學習程度而設計。要把握不同層面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合適的目標任務。不同層次的學生,其作業的數量與難度都應有區分。不應是千篇一律,而應是個性化和多樣化。
(三)作業要體現學生的創新性。學生做作業的過程是一個思考的過程、體驗的過程。要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聯系新舊知識,體驗獲取知識的艱辛與喜悅;品嘗成功;認識錯誤與正確。從而使學生學會思考與懂得體驗,進而展開聯想,學習創新,學會學習。
(四)防止學生抄襲作業。這一點恰恰是最重要的,現在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受學習習慣、家庭環境、學習態度等到因素的影響,很難獨立完成作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勤輔導、勤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