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
摘要:電子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單純灌輸書本理論知識,學生感到乏味,動手能力差;但若采用單純教實踐操作,而忽視理論知識,學生只會較簡單的操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無發展潛力。因此,在教學上要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努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對提高電子專業的技能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關鍵詞:中專;電子專業;改革;實踐
一、專業課實施一體化、模塊式教學
長期以來,職中的教學都是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分開,以理論教學為主,在理論教學中插人一些實驗,以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這樣做導致專業技能的訓練缺乏系統性和計劃性,違背了學生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客觀規律,影響了專業課的教學效果。
所謂“專業課一體化、模塊式教學”,是指專業教師在一個教學場地里,將原來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教學合二為一,按已劃分的專業模塊進行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教學,學生在課堂上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要參加技能訓練,并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及其操作技能要達到什么程度,從而完成一個教學模塊。這樣做體現出現場教學的特點,強調學以致用,使理論知識得到及時消化,操作技能逐步提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理論課程優化
中專教育是培養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的文化知識、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具有較強的崗位針對性和一定的適應性,與實際工作的相關性應該更密切。由于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一般用不到精深的電路理論知識,而寬泛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實用技術對他們來說卻是極為重要。因此,中專電子類專業理論課程的設置應偏重于與工作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實用技術,以培養學生全面職業素質為目標,以能力的培養作為課程設計的標準,采用充分適應電子行業企業最新用人要求的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方法,把能力培養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形成學生的職業能力。
文化基礎知識以適量為標準,專業知識應根據崗位的需要來設置,突出主干課程,刪減重復內容,注重專業英語和 EDA軟件的學習,加強實踐環節,關注專業課程與人文課程的融合。在基礎理論課程的教學上尤其要注意的是重點講授利用這些基礎理論知識去定性分析實際存在的常見問題,而那些繁瑣的計算則完全由 EDA 軟件替代。真正做到職業教育為社會、為行業企業、為學生就業和可持續發展服務。
三、加強技能訓練,突出動手能力的培養
(一)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技能訓練
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其最顯著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題,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實踐中掌握并提升理論,從而達到較好地運用知識的目的。 比如,電子整機裝配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給定某一整機裝配任務書,學生小組討論形成學案,經老師審批后領取整機產品及耗材,學生按照任務書、學案來完成,最后小組自評、互評和老師評價給出結論,這種教學極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為此學校還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流水線,經常安排學生在流水線上動手組裝電子整機產品,如萬用表、收音機裝配與調試、音響安裝與調試等。通過整機的安裝、調試,學生不僅能對電子系統的生產過程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專項能力也有較大的提高。
(二)組織學生進行小制作和義務維修,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建立電子制作興趣小組,開始自制簡單的電路,如聲控燈、門鈴、防盜報警和小音響等,培養學生的興趣。制作內容可從簡單到復雜,從知識性到創造性。制作時,注意選擇電路,考慮趣味性和實用性,提高學生的制作興趣。對于出現的故障,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分析,找出原因,以提高學生的維修技巧。制作結束時,可把產品拿到校園的櫥窗進行展示,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在教學實踐中,還可鼓勵學生從身邊的小電器維修入手,學會簡單的維修技巧,讓他們在維修中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利用已學的電子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采用“導師制”培養模式
聘任學有專長的老師或企業專業人士作為學生的學習就業導師,利用他們的實際項目,增加學生接觸實際工作的機會,尤其是學生的畢業設計完全可以根據導師的項目選擇來設計。讓學生參與到項目有關的業務聯系、工程洽談、選擇設備、購買元件、人力組織等工作中去。這樣既對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綜合訓練,又達到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的目的,為以后的工作就業積累了豐富經驗,提高了就業受歡迎程度。同時也相當程度的減輕了導師的業務負擔,可謂一舉兩得。
五、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核心,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如果我們不能充分了解企業對人才結構和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就無法培養企業滿意的畢業生。近幾年來,
許多職校生很難做到“專業對口”,主要原因是學校與社會的溝通不足,閉門造車,仍然按照舊的教學模式運行。 而不是根據市場需求,也沒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來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來開展教學, 必然導致辦學的盲目性、隨意性、滯后性。 本專業改革以來主要通過以下渠道了解相關信息:
(一) 建立校企雙向聯系,主動了解企業的技術設備革新、新產品開發、戰略轉移等狀況,并在教學課程中加以體現,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使畢業生在當年就業時深受用人單位的青睞。
(二)做好畢業生的回訪工作。本專業開設以來已有部分畢業生成為企業管理人員,是最能把握住企業“脈搏”的人。因此,學校多次邀請他們座談,傾聽他們對課程設置、教學改革等方面的建議。
總之,在中專電子專業教學中,我們要從教學形式上人手,創設符合專業特點的情境吸引學生的眼球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做到心到、手到、身到,實現“全頻道”接受。在實訓環節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情境,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