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秀芬
【內容摘要】我們國家從古至今一直是文化傳統非常豐富的文化古都,傳統文化不僅僅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更可以提高人民綜合素養。在當今社會,學生都比較關注新科技新產品,對于傳統文化知道的少之又少,作為高中語文老師,又該如何更好的把傳統文化和語文課本結合起來,本文旨在探討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
【關鍵詞】高中語文 傳統文化 教育融合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所以其中蘊藏的精神財富,是需要高中生們繼承、發展、創新和傳承的。高中語文不但是是小學初中學習的積累,更是面臨著巨大壓力的高考,所以非常重要,那么想要學好高中語文,并不是只要掌握課本知識就可以,要把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和課本內容融合起來,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這是高中語文老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一、傳統文化教學的意義
國家的強盛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支撐,高中語文教學一樣離不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給予我們的是大量優秀的詞匯和漢字,更能給予我們精神文化的補充,更能從古老的文學作品中品讀其中的內涵與真理,也是傳統倫理和禮儀的典范。傳統文化是先人們幾千年的沉淀,我們要汲取其中好的養分,把傳統文化和課本更好的融合起來,是老師教學更高的追求。傳統文化教學的融合不但能使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更能使傳統文化很好的保留,傳承下去。
二、傳統文化教學的現狀
1.高中生傳統文化應變力差
所謂應變力簡單說就是反應能力差、理解能力差,對相似和事物或者相似的問題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主要形式就是文言文,古文,學生們都是現代人,所以對古詩文中的音譯、字義很難理解透徹,便會借助各種翻譯工具來查,這樣就失去了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樂趣,學生們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丟失了鑒賞的意義,用工具來翻譯也會出現斷章取義的現象,不能明白全文的主旨,這些對傳統文化的應變力沒有一點幫助。雖然文言文和現代文有很大的差異,但是畢竟同源共流,只要我們用心去多讀,定能和古人思想想通,即使其中的含義不能全部理解,也可以明白大概的意思。
2.高中生缺乏傳統文學作品的熏陶
無論任何一篇文言文,它都有它的中心靈魂,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傳統文學作品,能夠理解作者的中心感情,不但能更好的理解傳統文學作品,更能夠讓學生們深刻的體會到傳統文學作品的精華所在。現在的教學情況是老師只是盲目的給學生講解傳統文學作品中的每句話,每個詞匯的含義,將翻譯的技巧告知學生,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認真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難點,使學生沒有真正的體會到傳統文學作品的靈魂思想,不用文學作品來熏陶學生,學生的文學素養更不可能有所提升,課堂效率也不可能提升,學生更不會去熱愛古代文學作品。所以老師一定要多和學生交流,在交流中發現學生們的思維點,多思考,找對學生學習的契機,對應的去做到傳統文化教學的融合,多用傳統文學作品去熏陶學生的情操。
三、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方法
1.提高高中生對傳統文化的應變力
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應變力,高中語文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以老師講解為主,要以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為主。當然老師也要和學生一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綜合素養,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奠定基礎。老師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本,在讀的基礎上要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討論作者的中心思想和要表達的感情,如《蘭亭序》這一文,其中有作者的喜亦有憂,悲喜交加,那么學生們自己討論出來的結論記憶力會比較深刻,討論完之后老師再加以總結,對學生概括不周的地方在進行講解,對學習的技巧加以傳授,這樣課堂的氛圍活躍起來,學生們注意力集中了,能夠更好的去理解傳統文化,學生們對傳統文化有興趣了,才能夠真正的喜歡上學習,逐漸提高自己的應變力,喜歡上傳統文化。
2.課外傳統文化教學的拓展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傳統文化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想要學好高中語文傳統文化,必須在課外學習傳統文化,具體的方式:開放學校圖書館,圖書館是我們學習的圣地,要多組織學生去圖書館閱讀文言文古文書籍,多讀,多思考,學生的傳統文化語感增強了,自然再去學習傳統文化時能夠領悟到其中的含義,自然學生愿學、愛學、樂學。還可以在課外時間把全班分為幾組進行傳統文化的競賽,來吸引學生的興趣,鼓勵全部的同學一起參加,現在學生們好勝心都非常強,這樣學生為比賽認真去準備資料,認真去討論,在比賽中不但真正學到了知識,也把傳統文化傳承發揚下去。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