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繁
【內容摘要】生活化教學策略是當下課堂教學的新型方式。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策略已經成為了許多教師青睞的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策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接近生活,反映生活實事,拓展延伸了政治知識面。政治作為一門注重理論與識記的科目,在趣味性方面較弱,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比較困難,但是生活化教學策略卻能夠將書本理論與實際生活自然的糅合在一起,打造高效活躍的高中政治課堂。筆者在本文中將詳細論述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以及介紹幾種相關的生活化教學策略供高中政治教育者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 高中政治 生活實例 實踐
思想政治是高中生必修的科目之一,但是由于政治課程本身的原理性、知識性的內容太多,教師教學形式單一枯燥,脫離了生活實際,學生對政治這門課程的學習的熱情普遍較低。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只限于書本上的只言片語,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根本找不到與書本知識相對應的實際生活情況。由于這種現象頻生高中高中生政治課的學習在某方面失去了意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到政治學習的樂趣以及學習政治的重要作用。高中政治教學內容分為四個模塊,經濟、政治、文化、哲學。可以說每個模塊都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天都要進行消費、生活在中國,就要了解我國的政治生活、培養文化認同感也是高中生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在生活中運用哲學思維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氣質與涵養。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策略是教師對照著書本簡單點出知識點,到考試之前,教師就給學生施壓,讓學生死記硬背書本定理。這樣扭曲的教學方式逐漸使學生失去了對政治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一、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實例
在課堂教學中插入生活實例是最直接方便的生活化教學策略。首先生活實例富有濃濃的生活氣息,學生會在該實例中聯想到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而產生認同感。其次,教師講述生活實例能夠拉近自己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但是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實例應該注意的是該生活實例具有一定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學生通過聆聽教師的實例可以推測出教師所想要表達的書本觀點,即生活實例與教學內容要與政治原理接軌。比如經濟生活中,教師在講商品的出現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以自己為例,“我每天都需要給你們講課出賣我的知識和勞力,而你們需要用學費來換取這些知識,那么這些通過我的嘴巴說出來供你們學習接受的知識就是商品,還有你們在商店買的零食,在服裝店買的衣服等,它們都是凝結了勞動力用來交換的產品”又比如教師在講供求關系時,可以運用生活常見的實例:旅游景點淡旺季門票價格的巨大差異,“在旅游淡季,旅游的人數較少,供大于求,商家不得不降低景點門票的價格外維持正常的開支,而在旅游旺季,旅游的人數較多,供小于求,商家就會提高景點門票的價格來平衡供求關系。”這些都是生活中產檢的實例,學生通過這些實例,就可以更好的理解相關政治定理。
二、教師增加時事政治的講述
在高中政治的學習中,政治生活的學習無疑是學生最為頭疼的問題。但是政治生活內容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具有實時性,我國的政治生活每天都會有新的動態,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進步。在政治生活教學中使用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最佳方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述最近的時事政治,教師也可以利用教學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最近的新聞聯播,讓學生接觸我國政治動向以及新發展。教師講述時事政治的內容可以是我國新頒布的法律文案,各種有效的民生政策,甚至是領土主權爭端。例如,教師在講我國對外政策時,可以引入時事政治,釣魚島事件,教師通過講述釣魚島事件的經過,激發出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識記我國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方針,但是同時也堅決捍衛領土與主權的完整。教師還可以引入國家開展扶貧活動,完善農村醫療養老保險制度,某地增加新的就業崗位等時事新聞,讓學生感受到我國黨和政府的力量無處不在以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穿插時事政治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不再認為政治生活板塊的學習枯燥乏味。
三、走出課堂,實地探索
為了更好地實現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通過生活實踐來感受政治,學習政治。政治知識同樣是來源于生活實踐,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之上的。學生在政治書本上獲得的是第二手知識,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政治教學的效率,就可以讓學生深入生活,通過實踐來獲得第一手資料。比如在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體味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可以組織學生去當地的歷史博物館,或者集體參加不同民族的文化活動,感受不同地域的風俗民情。學生也可以自己組織文化交流活動,比如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大賽,書法美術展覽等實踐活動,在各種實踐活動中理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真正含義。學生可以將課堂上所學的哲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