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強,尹曉峰,張卉,從靜,丁晶晶
(黃淮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高職護理病理學教學中的初步探索
錢國強,尹曉峰,張卉,從靜,丁晶晶
(黃淮學院,河南駐馬店463000)
針對目前病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我校2014級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期末考試成績分析及問卷調查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果表明,案例教學法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病理學;護理專業
病理學是高職護理專業的醫學基礎課程,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的橋梁學科,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病理學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結局和轉歸,揭示疾病發生發展規律,闡明疾病本質[1]。但是,當前病理學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學生普遍反映病理學內容繁多枯燥,知識點難記憶、易混淆,缺乏學習興趣,理論知識無法很好地與臨床疾病相聯系。因此,教師如何將真實的臨床疾病與病理學理論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成為教學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在不斷的教學改革探索中,我們發現案例教學法得到了學生的廣泛關注與喜愛,且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病理學的學習興趣,促進其提高學習主動性,學生通過對案例的思考、分析、討論以及結合教師的有效講解,既提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又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和臨床思維?;诖?,本研究選擇我校2014級護理專業兩個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病理學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進行實踐?,F將結果報告如下。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2014級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1班(50人)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2班(50人)為實驗組,采用案例教學法與系統講授相結合方法。兩組學生均為我校統一招生,在素質、學習能力、基礎課成績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
1.2教材
全國高職高專教育護理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病理學》(魏世平主編)。
1.3教學方法
1.3.1實驗組授課時教師先對一些重點、難點內容進行系統講授,以便學生構建疾病的病理學基本知識結構,為之后的案例分析奠定基礎。系統講授主要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板書等形式進行。
(1)精心篩選案例,合理設置問題。教師針對病理學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廣泛收集臨床案例,每周固定時間教研室所有教師集體備課,從收集的案例中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并針對案例設計問題,做到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緊緊圍繞課堂主題。如:男性,15歲,因左股骨下端骨肉瘤而行高位截肢術,術后一直臥床,術后半個月由家長攙扶下床活動?;颊哂闷溆彝仍囂鴰撞胶笸蝗坏乖诘?,呼吸、心跳停止,經搶救無效死亡。根據已學病理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患者突然死亡的首位可能原因。推測患者突然死亡的有關病理條件。推測患者死后剖驗時有可能檢見的最重要病變部位及其肉眼形態特點。
(2)課堂講授與分組討論相結合。理論授課時教師先系統講述本章節重點、難點內容,以便學生對疾病有全面的認識,之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案例分析、討論,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以小組為單位提問并作小結。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打分,并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計入期末總成績。
案例:男性,40歲,頸部患“癤”,紅、腫、熱、痛,10天后局部紅腫發展至手掌大,體溫38℃,局部手術切開引流。當晚即惡寒、高熱、頭痛,次日體檢發現患者輕度黃疸,肝脾腫大,體溫39℃,WBC:21.0 G/L。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炎癥知識,作出病理診斷并解釋出現上述臨床表現的原因。
1.3.2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主要以教師理論講授為
主,輔以多媒體課件、參考書及標本等。
1.4效果評價
學期末對實驗組學生進行案例教學法教學效果問卷調查,以無記名方式填寫。對兩組學生采用同一試卷進行期末考試。試題類型為單選題、填空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及病例分析,適當增加主觀題比例,客觀題和主觀題各占50分。通過期末考試成績分析、問卷調查,了解案例教學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5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1考試成績
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期末考試中主觀題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兩組客觀題成績無明顯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藥理學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藥理學考試成績比較(±s,分)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38.7±5.9 37.2±7.5主觀題成績40.9±3.9* 37.6±5.8客觀題成績
2.2問卷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大部分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創新性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多方面能力,并能夠拓寬知識面,有利于師生互動及責任心的培養(見表2)。
以學科知識為主的傳統病理學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教師在講臺上講授知識,學生在座位上被動接受知識,師生之間缺乏交流,教學效果欠佳。這種教學模式易導致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2],無法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疾病相結合。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成為病理學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3]。

表2 實驗組對案例教學法的評價
本研究將案例教學法引入病理學理論教學,結果表明案例教學法在我校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總體效果令人滿意。在以案例教學法為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呈現臨床病例,以患者的病理和臨床表現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通過討論逐步解決問題。通過對學生期末考試客觀題和主觀題成績進行分析,我們發現采用案例教學法明顯提高了學生主觀題的得分,而客觀題得分兩組差別不大,這也說明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有利于臨床思維的培養。教學過程中,各組學生通過相互討論交流,逐步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學會了如何在團隊中與他人協作,從而共同進步。
盡管上述研究結果顯示案例教學法總體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更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但我們發現,在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目前,我校病理學教師多為年輕教師,均是從高等醫學院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師職業,缺乏教學與教育理論培訓,對授課對象的特點把握不夠準確;并且多數教師缺乏臨床經驗,在對案例的選擇、設疑及學生討論中遇到問題的解答不夠充分;此外,年輕教師對課堂上學生討論方向及深度的把握、課堂秩序的掌控能力也有待提高。學習病理學時,臨床醫學課程尚未開課,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仍停留于基礎醫學階段,為了適應案例教學,學生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查閱資料,而護理專業學習任務繁重,學生反映案例教學大大增加了學習負擔,易引起厭煩情緒。
綜上所述,病理學教學中采取案例教學法總體而言是可行的,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解決臨床問題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自身發展。但是,在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需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進學生考核方式等途徑,提高案例教學法實施效果。
[1]陳莉,周士東.病理學(雙語版)[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刁彩俠.案例教學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科學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8):244-245.
[3]張琳,徐玉婷,王慶苓,等.案例教學在病理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4,17(4):281-283.
G424.1
B
1671-1246(2016)03-0050-02
注:本文系河南省醫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WJLX2014150);黃淮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4XJGLX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