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
摘 要:高職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具有重要意義,既能夠為個人就業提供心理和思想支撐,又能夠為擇業和就業提供技術支撐。良好的職業態度的養成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家庭、學校、社會和個人四個維度形成整體合力。家庭環境是養成良好職業態度的首要條件,高職院校在職業態度養成上發揮著重要影響,社會因素對職業態度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個人因素是良好職業態度形成的根本。高職大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才能在實踐中鍛煉成才,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職業態度;德育;人才培養;影響因素;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C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1-0016-03
職業態度是個人在擇業或創業時對所從事職業和崗位持有的相對穩定的觀念和心態,是通過人的具體的就業行為和工作表現體現出來的,是“個人興趣、能力、抱負、價值觀、自我期望的一種反映”。高職大學生的職業態度是高職大學生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個人未來的職業選擇所持有的比較穩定的觀念和心態,以及在一定的觀念和心態的影響下所選擇的工作取向和表現出的相應決策能力。從高職大學生職業態度的內涵來看,具體包含了個人的職業認識、職業意向、職業道德、職業情感和職業行為等內容。
當代高職大學生養成符合社會發展和社會職業道德規范的職業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良好的職業態度,能夠為高職大學生的順利就業提供強大的心理和思想支撐。在就業形勢日益緊張的今天,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非常關鍵,能夠極大提升高職大學生在職場拼搏的耐挫能力,愈挫愈奮,百折不撓。另一方面,良好職業態度的形成同樣能夠為高職大學生的擇業和創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有了良好的職業態度,就會不斷開動腦筋尋找擇業和創業的捷徑,因此,良好職業態度就意味著擇業和創業的良好技巧。采取恰當的方式方法來擇業和創業,就能較好提升高職大學生擇業和創業的成功率。
那么,高職大學生應該如何培養自身良好的職業態度呢?良好職業態度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影響職業態度的因素可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大類,需要從家庭、學校、社會和個人四個維度形成整體合力,才能較快較好地形成良好的職業態度。
一、家庭培養策略
從高職大學生的個人成長歷程來看,家庭因素是他們職業態度養成的第一個影響要素。每一個學生都來自一個家庭,而家庭是人生歷程開始的搖籃。“家庭是一個人在其中生活最長久的社會組織。人的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因此,良好的家庭環境便成為高職大學生養成良好職業態度的首要條件。“在做職業選擇時,家人的意見通常會影響個人的職業態度。”
1. 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的受教育狀況、社會地位、對子女的期望、價值觀、態度、行為、人際關系等,會對個人的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在家庭中,父母本身是高職大學生學習的首要對象,他們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相當深遠。作為父母,都有自己的一份職業,因此,就應該在子女面前以身作則,對自己的職業和工作始終抱持樂觀、積極和敬業的態度。父母的職業態度,對高職大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也是潛移默化的。父母在言談舉止上對工作、職業處處體現出樂觀積極和敬業奮進的正能量,就能夠使高職大學生對其未來的職業充滿希望,慎重對待,進而養成健全良好的職業態度。除了自己以身作則之外,父母還應該有意識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培養。如經常以未來的工作和職業為話題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職業訴求和基本傾向,隨時給以答疑解惑,加強在良好職業態度養成方面的指導。
2. 家庭其他成員的影響
除了高職大學生的父母之外,家庭其他成員對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形成也會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祖輩和同輩人,他們對職業和工作的態度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到高職大學生的工作選擇、工作態度和相關價值取向。所以,在家庭中,除了父母之外的其他成員也應該保持一種正確的職業態度,和高職大學生的父母一起創造一種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從而影響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養成。
3. 在參與家務活動中培養
在家庭中,對高職大學生職業態度的培養可以從讓他們積極參加家務勞動開始。高職大學生已經成人,父母可以把部分家務勞動分配給他們,比如房間衛生的清掃、餐具的清洗,甚至洗衣做飯等等。這些事情雖然看似家庭瑣事,但是通過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可以從中培養他們在未來從事某種職業時所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比如認真對待、追求高質量、做事有條理等等。當然,家長在積極鼓勵高職大學生參加家務勞動的時候應該給他們提出一定的標準和要求,讓他們做事有規則和目標。當然也可以鼓勵他們選擇學習一些和生活技能有關的職業試探課程,如插花、烹飪等技藝教育課程。通過此類課程學習,既可以陶冶他們的生活情趣,又可以讓他們從中了解自己的能力興趣,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職業態度,以便在未來擇業時做出對個人最有利的正確選擇。
二、學校培養策略
高職院校對高職大學生而言,是他們職業態度養成的一個重要平臺。因此,在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養成上,高職院校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從學校角度來說,高職大學生在就業之前的大部分學習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其良好的職業態度應該成為高職院校教育的重點之一。
1. 職業態度培養課程的設立
高職院校應該將職業態度的培養課程納入學校的必修課體系,從大一開始建立系統的職業準備課程。既可以開設專門的職業心理課程,也可以開設專門的職業道德課程以及就業指導課程。通過相關課程的設立把良好職業態度的培養納入日常教學中,而不是成為學生臨近畢業時才開始接觸的就業輔導課程。這樣,通過系統學習和培訓,高職大學生自身才能逐漸了解各種不同的工作領域和崗位要求,熟悉就業環境,掌握擇業技巧,并對自己的能力、興趣及目前的社會需求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樹立起正確的職業觀念,增強個人的就業信心,進而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
2. 教師的以身作則
如同家庭中父母的言行舉止對高職大學生的職業態度養成具有很大影響一樣,高職院校的教師自身對工作的態度,也對高職大學生的職業態度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可以說,高職大學生在校期間和老師接觸的時間一般多于和父母的接觸。所以,教師對待本職工作是不是愛崗敬業,是不是抱著兢兢業業、嚴謹求實的態度來進行教學,是不是把滿腔摯愛無私奉獻給學生,這些工作態度上的點滴表現,都會給高職大學生工作態度的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和家長一樣,應該以身作則,做到“正人先正己”,在高職大學生面前端正職業態度,樹立起良好的人民教師形象。這樣才會“名師出高徒”,培養出具有良好職業態度的學生。
3. 加大實習實訓力度
對高職大學生而言,實習和實訓是他們獲得工作經驗最直觀的有效活動。通過實習和實訓,他們能夠了解自己的特長和不足,能夠實地感受到工作崗位的不同要求,使自己對未來的就業有一個初步預測。在實習和實訓過程中,他們的職業態度可以得到初步的體現和鍛煉,這是他們未來走上工作崗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準備階段。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通過校企合作加大在校生實習和實訓的力度,盡可能增加他們的實習和實訓時間,及時派出高水平的專業教師給以認真指導和教育。通過這樣的職業試探,在摸清每一個學生的職業態度概況的基礎上,有的放矢給以指導和糾正。這樣,實習實訓的過程就能夠變為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一個初步培養過程。這需要學校不斷創新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建立起高職院校與用人單位的雙向溝通和合作培養的長效機制,提高高職教育響應用人單位市場需求信號的能力和速度,“以就業為導向,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實現學習與就業的有機結合”。
4.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在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形成過程中,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此也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在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要采取措施營造求實、進取、誠信、責任、創新的主體文化氛圍,有意識地把這些核心的理念融入到學生職業態度的培養過程中,積極組織就業大講堂、就業論壇、職業態度測試等等主題活動。這些行之有效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與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培養和教育結合起來,以一種高職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他們參與其中,從而對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養成起到一種熏陶作用。
三、社會培養策略
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養成,除了家庭和學校因素之外,社會因素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社會因素包括同事關系、社會地位、社會期望等因素。人是社會的一分子。高職大學生個人不能脫離社會,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環境。畢竟,高職大學生是需要融入社會才能完成就業的。社會因素不僅決定職業崗位的數量、結構、層次,還決定人們對不同職業崗位的接受、贊譽或貶低的程度,決定個人步入職業生涯的基本方式與基本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個人職業生涯的變化。
1. 用人單位規范崗位要求
高職大學生在關注自身就業的時候,對自己的理想行業和單位的崗位要求就會非常重視,并且自覺地對這些崗位進行預先的了解和認識。因此,社會用人單位制定明確規范的崗位要求并予以廣泛宣傳推介,就能對高職大學生的良好職業態度的形成起到有效的指引或導向作用。高職大學生就會自覺地以崗位規范來要求自己,以便在就業時獲得單位認可和走上理想的工作崗位。同時,用人單位在制定相應的崗位規范時應該將職業態度方面的要求放到崗位規范的首位,以便引起高職大學生的充分重視。
2. 政府的重視
對高職大學生的良好職業態度的培養,應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在高職大學生的良好職業態度的養成上,政府也是可以大有可為的。首先,政府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制定統一的職業基本標準和崗位基本規范,突出職業態度方面的要求。其次,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在指導各地大學生就業中心的工作基礎上,以“職業態度的培養”為主題組織多層次、多形式的專題活動。再次,就是積極組建產學聯盟,鼓勵企業吸收高職大學生到崗位一線實習實訓,通過實踐培養他們的良好職業態度。
3. 媒體輿論氛圍的營造
在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養成上,社會媒體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高職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受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高職大學生職業態度的形成也會受到媒體輿論的影響。因此,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媒體應該為高職大學生的就業設置專題欄目,把高職大學生的職業態度的培養確定為重要宣傳主題,通過媒體的力量在社會上營造良好職業態度的培養氛圍,使得高職大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個人培養策略
上述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因素對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但是,這些因素都是外在的。眾所周知,從影響一個事物發展的作用來看,內因決定外因,內在因素是大于外在因素的影響的。正因為內因對事物的發展起到決定作用,所以,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養成很大程度上受到個人內在因素的影響,需要采取相應的個人培養策略。
1. 加強職業態度的理論學習
從高職大學生自身角度來看,良好職業態度的養成首先從理論學習開始。人非生而知之者,是學而知之的。從理論層面明確個人良好職業態度培養的意義、內涵和方法,是高職大學生職業態度養成的先決條件。高職大學生應該通過學校教育、相關書籍的閱讀以及網絡資源的查閱來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先知之,才能后好之。尤其是關于高職大學生的職業認識、職業情感、職業意向和職業行為方面的相關理論知識,需要高職大學生認真學習,甚至是深入研究。在掌握了關于職業態度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才會形成培養良好職業態度的自覺性。
2. 反躬自省,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個人行為都是在價值觀的指導之下形成的,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形成同樣離不開正確價值觀的指導和影響。因此,高職大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首先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需要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這要求家庭、學校和社會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和輿論氛圍。同時,高職大學生個人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準和指引,認真反躬自省,深刻查找自身價值觀方面的錯誤或不足,積極向社會主流價值觀看齊,自覺以愛崗、敬業、誠信、合作、創新、奉獻等道德理念來要求自己。“為了有效地做出職業決定,我們必須做探索自我的各項工作,不斷地思考與自我有關的問題。”個人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良好職業態度的形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 學習模范人物
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培養,除了自身加強職業態度的自覺修養和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之外,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積極向標桿式的模范人物認真學習。學習他們嚴謹求實、愛崗敬業、勤奮好學、團結奮進、改革創新、勇攀高峰的良好職業道德表現。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每時每刻都有很多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先進模范人物涌現出來。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值得高職大學生認真學習,在對照比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在模范人物的帶動下加強自身的修養,進而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職業態度。
4. 通過實踐培養
“學生任一方面素質的發展,除了必須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學習間接經驗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親身活動和實踐的磨煉,形成相應的體驗、感受、領悟等直接經驗。”良好職業態度的培養和形成,除了自身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響之外,最終由理性認識固化為個人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表現,需要一個轉化的橋梁,那就是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高職大學生只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做到知行統一,才能理解各種不同的工作,并充分了解個人的能力、興趣,以及目前國家和社會的需求,進而適應各種環境和把握各種機會。只有在實踐中去切身體會和正確把握,不斷糾錯,不斷修正,與時俱進,才能逐漸養成自身良好的職業態度。因此,實踐是高職大學生養成良好職業態度的根本途徑。
五、結束語
總之,要成才先成人,成人的內涵中就包含著一個人具有良好的職業態度。高職大學生良好職業態度的養成,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需要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整體合力,更需要個人持之以恒,以日長日進的恒心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來進行修養和鍛煉。一個具有良好職業態度的人,才能在工作崗位上干出優異成績。高職大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態度,才能順利就業,才能在實踐的歷練中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設者。
參考文獻:
[1]孟祥玲.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軟實力提升路徑探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
[2]李曉堂.高就業率目標下的學生高素質培養[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徐群.高職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3.
[4]成思危.成思危論職業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5]張武超,李俊琦.職業準備與就業指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6]梁麗華.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