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霞
摘 要:對于剛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而言,對于歷史常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比較片面,尤其是讀書涉獵少的學生,歷史知識更是匱乏。學生在初一階段開始正式學習歷史,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中也要格外注意,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平穩地讓一門全新的學科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還要相應地介紹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歷史。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讓學生了解并熱愛祖國。
關鍵詞:學習興趣;學習方法;使命感;責任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
我們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歷史。所謂歷史,通俗的理解,就是這個世界,或者某個國家在過去所發生或經歷過的事,以及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所發生的重要或重大的事件,從中涌現出的舉足輕重的人物等。簡言之,歷史就是國家的經歷,經歷中的人。淺明易懂地讓學生明白他們將要學習的是什么,這門學科能夠帶給學生什么等等。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講解我們人類的過去,教材基本上也就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就是介紹人類的起源,如北京山頂洞人、陜西藍田人以及云南元謀人等,讓學生了解其祖先的由來,才會對祖先的經歷產生興趣。其次,要巧妙利用有趣的歷史典故或故事來吸引學生,例如,二戰爆發在1939年9月1日,但按照納粹正常的準備來說,德國應該在六天前閃擊波蘭,由于希特勒結交的盟友墨索里尼并不靠譜,準備得不充分,使德國不得不六天后才得以發動戰爭,而在戰爭的后期,又是墨索里尼偷偷投入同盟國的懷抱,使得希特勒失去了幫助,間接加速二戰的結束。最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不要結交坑自己的隊友。以這樣幽默的故事去發掘學生的興趣。最后,要讓學生感受歷史的宏大與壯麗。略微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歷史時空轉換所帶給我們的震撼。秦始皇一掃六國用了大約九年多的時間,而我們學習他統一六國的過程只需要45分鐘;初一階段學生只需要用一個學期大概幾十個學時就可以粗略地學習一遍中國歷史;改革開放前,中國經濟一窮二白,如今不到四十年,我們可以看到遍地的高樓大廈、豪華會館等。這是歷史帶給我們的特殊感受,是其他學科所不能帶來的。
二、從學科角度介紹學習方法
歷史作為一門學科,學習起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尤其是在考試的過程中。由于歷史在初中階段作為開卷考試,難度就大大降低了。但是在高中階段,歷史是閉卷考試,所以對于有文科傾向的學生而言,歷史基礎還是應該打牢,不然到高中階段,學習會變得異常困難。教師在教學生具體的方法時,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掌握時間。這是學習歷史的基礎,初中階段學習的一般都是對某個國家或整個世界產生重要影響的大事件以及人物等比較熟悉,比如說一戰二戰的爆發,“日不落”帝國的誕生,中國的內戰等。事件發生或人物誕生的時間都要掌握或者熟悉,考試過程中通過翻書能夠找到。第二,兼聽則明。實際上,絕對真實的歷史幾乎是不存在的,我們所學習的歷史知識也是經過一代代史官書寫,流傳至今的,人書寫就難免會影響歷史的客觀性,漢武帝“宮刑”司馬遷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好在某些史官剛正不阿的性格才使得我們所學習的是比較接近事實的歷史。老師要告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刻保持客觀的態度,不要被記錄歷史的主觀感受左右,要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歷史,多讀歷史書籍,從不同的角度去學習歷史。
三、培養學生的使命感
我想每一個中國人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時候,都會義憤填膺、憤懣不平。因為我們偉大的國家,曾經的天朝上國,曾經的世界中心,輝煌了五千年,卻在近代的100年間被無數列強侵略、被帝國主義占盡便宜,百姓被屠殺、文物被搶走、建筑被焚毀、資源被掠奪。這種屈辱感貫穿著我國整個近代史的過程。我們教材講這段歷史就是要讓我們記住曾經受到的侮辱與侵略,要讓我們的一代代年輕人明白我們的國家曾經淪落到如此地步。但是,絕不是讓我們帶著仇恨的目光去看待曾經的帝國主義列強。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學習我國近代歷史的目的是要告誡學生:我們的國家曾被欺負是因為自負與墨守成規,不懂變通。而未來肩負在年輕人的肩上,學習了曾經的錯誤經歷,日后要以史為鑒,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
一個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國家中的人,國家是個人生存的根本,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要有為國家奉獻的精神,要具有歷史使命感,要承擔起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歷史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我國的一些偉大先驅的事跡。如顧炎武曾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范仲淹與民同樂,亦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大禹治水,為了國家,為了解決人民的疾苦,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等等;要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繁榮與衰敗與其息息相關,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學習,更要將自己的前途與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
總之,一個人,只有在了解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的過去的基礎上,才能審視現在,從而展望未來。老師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學習歷史不但是為了考試,更是為了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未來。學生應該熱愛自己的國家,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我們雖不曾經歷過先人經歷過的事,但是我們卻腳踏前人踩過的土地,感受著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一切。
參考文獻:
[1]陳蘭芳.初中歷史如何進行歷史教學[J].中國歷史教學研究,2012(1):23-25.
[2]隋巖鳳.文史結合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