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松
摘 要: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越來越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離不開的基礎技能,可見高中學生的信息技術對于其未來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是高中生掌握現代技術和知識的基礎性課程。目前,楚雄州的所有中小學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但課程時間有限。在高中階段,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高效地完成信息技術教學,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困擾每個信息技術教師的問題。主要針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分析,旨在為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效率;小組協作學習
從課程標準頒布以來,信息技術課便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列入中學教學計劃。高中學校盡管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但每周僅1至2節課的課時對于上課教師來說壓力很大,而學生因受高考的影響,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又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應該不斷探索的課題。本人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獲得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對于我們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亦是如此。
1.明確課程宗旨,認清教學特點
信息技術課程的宗旨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使學生成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信息技術學科不同于其他基礎學科,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充分的交互特點,學習方法上具有典型的相互協作的特點;教學內容及教學結果評價上具有開放性等特點。把握好課程目標和課程教學特點,是明確實施有效教學的方向。
2.課前的認真準備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教師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教師重要的教學基本功。備課是加強教學的科學性、計劃性、系統性、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分析學情、了解現有的教學條件、把握好教材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從學生有效學習活動的角度來備課。通過學情分析,一方面可以清晰地了解學生已有的信息技術學習水平的差異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特點、個性發展需求等方面的差異,靈活地進行教學設計與組織教學活動。
二、合理安排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階段,一堂課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本節課的導入。正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思維的起點,好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往往關系著學生學習這一節課的效果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導入方法來導入課堂教學。
1.設問題
帶著問題去學習,能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有的放矢。比如在學習《因特網上信息交流》這一節時,在導入中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平時如何和朋友進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有哪些?在這些交流方式中,有什么特點?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老師的指引下,通過書本介紹的內容,逐個解決問題,從而很好地掌握本課內容。
2.做演示
演示式的導入也就是通過課件的演示導入課堂內容,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例如,在學習《計算機病毒及預防》這節課時,我會預先給學生演示一些常見病毒發作時的表現(Flash動畫),學生對于計算機病毒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概念上,而通過我的演示,學生對于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和危害,又有了新的認識。這時再引導學生分析如何預防,學生更能主動參與討論和分析。
三、不拘一格,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由于內容的不同,各模塊使用的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于《信息的加工和表達》模塊,我使用“探索式教學法”,即教師先進行簡單提示或不作講解,只是給學生一個任務,讓其自己完成。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索知識,完成學習任務。對于《網站開發》模塊,我則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給每節課制訂出切合實際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學習和努力在本堂課里完成教師規定的任務。對于《數據庫應用》模塊,我采用“創設教學情境法”,通過創設某中學的幾個熱心同學幫助老師計算和統計考試成績這樣一個情景劇,把情景劇融入每節課的教學中,讓枯燥的數據庫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四、進行小組協作學習
信息技術教學的60%是學生操作,通過分組協作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整合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可將搜索到的諸多信息和材料與其他小組成員共享,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提升教學效率。協作形式的學習方式應用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需要注意三個基本要素,即協作小組、小組成員、輔導教師。協作小組是信息技術協作學習的基礎部分,協作小組的不同劃分方式對于教學效果起到重要影響。教師可根據對應的學習任務和角色將學生隨機分配,形成各個小組。劃分小組成員的依據是學生的動手能力、信息技術課程的基礎知識掌握狀況、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生的認知能力等。小組人員選擇的過程中盡量遵循互補的原則,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協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指導和引導角色,教師需具備新型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并熟練掌握現代技術,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觀點。當學生有疑問時教師能夠清晰、清楚地給學生進行解答,較好地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任務。
總之,只有加大課堂教學力度,認真把握每個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融入情感,使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魏美麗.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之我見[J].數字化用戶,2013(29).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