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黎黎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對于學生來說,是啟蒙階段的語言學習和教育,小學生正處于關鍵的價值觀念、性格特點形成時期。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推進,不少小學語文教師為提升教學質量,運用差異教學原則,針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教學活動。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差異教學原則為探討對象,提出部分有效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差異教學原則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差異教學原則,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能夠有效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是對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真正實施與貫徹落實。差異教學原則遵循教育民主與生本理念的價值取向,將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差異,作為教學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從而實現共性與個性的有機整合。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差異教學原則的重要意義
首先,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差異教學活動,可以將學生融入課堂學習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差異化教學,可以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促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以此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的學習態度由被動逐漸轉變為主動。其次,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是他們的個性特點、認知能力和模仿能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運用差異化教學原則,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在這一教學原則下,教師可以關注整體學生,全面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計劃。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差異教學原則的具體應用
1.不斷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和認識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差異教學原則,為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首先應不斷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和認識,認真觀察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態度和狀態,觀察他們是否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在積極思考和探究。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對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狀態的觀察,能夠更加真實、全面地了解他們之間的差異性,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找到重點,運用針對性和目的性較強的教學行為。因為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需要時刻關注他們在課堂學習中的感受和體會。同時,教師要想更好地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就需要加強與他們的交流和溝通,不能只關注他們的學習情況,也應適當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加強對他們的認識和了解。另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提出的看法或意見,對語文知識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進行科學改進。
2.充分利用學生個性開展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在運用差異教學原則時,必須要充分正視和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不能將這種差異當做教學負擔和消極因素。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開展教學活動,促使他們在差異教學中使自己的個性得以發展,以此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實現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為保證差異教學原則的順利實施,小學語文教師應以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基礎,為他們設計新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差異,同時,需要平等民主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只重視學習成績優秀者。例如,在進行《三顧茅廬》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話題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充分展現他們的個性,比如,為什么“三顧”才能邀請諸葛亮下山?諸葛亮值得劉備如此誠心相邀嗎?讓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分析,并充分尊重他們的看法與見解。
3.實施分層教學并對教學進行反思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促使所有學生都能夠成長和發展,可以實施分層教學模式,并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差異教學原則時,分層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開展分層教學,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問題設計可以按照學生的情況,設置為難、中、易三個層次,幫助所有學生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不斷進步。同時,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應對教學效果進行深刻反思,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問題,并及時改善和糾正。另外,在小學語文課堂差異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面對的學生存在差異性,學生面對同一事物的想法也不同,教師可能會出現遺漏,因此通過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差異教學原則,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也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真正實施與貫徹落實。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合理運用差異教學原則,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證整體學生得以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朝選.淺析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目標的設計[J].學周刊,2013(5):132.
[2]田芳.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現狀與實施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4(5).
[3]張亞雄.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現狀與實施策略之我見[J]. 新課程:上旬,2014(9):149.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