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旭
摘 要:綠色生態的語文課堂追求課堂的自然性、和諧性和民主性,在綠色生態的語文課堂上,師生心靈融通,思維碰撞,課堂洋溢著激情與創新的火花,這樣的課堂是有生機和活力的。關愛學生,營造溫馨的綠色課堂;生本的課堂,營造自主探究的綠色課堂;開放的課堂,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從以上這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構建綠色生態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語文教學;綠色課堂;自主探究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新課改的全新教育理念給綠色生態的語文課堂賦予了全新的內涵,它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努力建構一種和諧的、動態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生態環境。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要以生為本,人文關懷與語言訓練并重,把語文課堂營造成學生放飛夢想的港灣,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幸福,提升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和諧、健康地成長。基于以上認識,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現將如何構建綠色生態的語文課堂總結如下。
一、關愛學生,營造溫馨的綠色課堂
關愛學生是每位教師最基本的美德與天職。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尊重和認可。教師的愛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學生來說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因此,語文教師應把愛心貫穿于課堂的始終,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
充滿師愛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平等的、民主的、安全的、愉悅的,教師應該向每一顆心靈敞開溫情的懷抱。沒有學生會被嚴厲地呵拆,更沒有學生會受到“法庭”式的審判。課堂上哪怕只擦亮一丁點兒的智慧火花,教師都應像慈母呵護孩子一樣精心保護,多給他們成功的鼓勵,少給他們嚴厲的打擊,否則,創造的“火花”就很容易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在教授《春天》一課時,我帶了一枝迎春花進入課堂,在導入新課時,我問:“同學們,迎春花為什么開了呀?”一個學生回答:“迎春花睡了一個冬天,現在睡醒了,就開了。”另一個學生說:“迎春花聽到小鳥在唱歌、小朋友在草地上做游戲,它睜開眼看看,也想來快樂快樂地玩,就開了。”……而我預設的答案是:“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所以,迎春花開了。”聽到學生天馬行空的答案,我有點著急了。這時,一位學生舉著小手問:“老師,那你說迎春花為什么開呀?”這時,我靈機一動,干嗎非得說“天氣暖和了”呢?學生的感受不是比知識本身更寶貴嗎?于是,我就笑著說:“迎春花呀,聽到同學們說得那么精彩,就仰起臉笑了,所以就開了。”剎那間,教室里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每一張小臉都洋溢著興奮,猶如綻開花朵般燦爛。
二、生本的課堂,營造自主探究的綠色課堂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生本課堂,教師不再主觀地傳授、灌輸知識,而是給學生創造自主探究的機會,創設主動求知和探究問題的條件,讓學生真正處于自主學習的狀態,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
例如,在識字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小青蛙識字過河、開火車識字、打氣球等多種識字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運用兒歌識字游戲、字謎識字游戲、故事識字游戲、拆字游戲以及熟字加一筆、減一筆和加偏旁、換偏旁游戲等,達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最后,我還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這樣,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會使識字教學會變得更容易,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漢字的記憶,又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開放的課堂,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語文課堂教育必須跳出書本的局限,走出教室、校園,走進社會,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讓課堂這一方小天地折射出七彩生活的影子,讓學生的聽、說、讀、寫實踐于課堂小天地,服務于天地大課堂。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再現生活、創造生活,也能讓學生獲得各種人生經驗,品位各色別樣人生。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傳教,更多的是學生對生活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語文教學要跳出書本,與生活溝通,搭建舞臺,讓學生去展現。比如,在教學《我喜歡的動物》一課時,在學生深入學習之后,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實踐作業,以拓寬學習時空:(1)畫一畫。喜歡繪畫的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物。(2)唱一唱。喜歡唱歌的學生,聽一聽、唱一唱關于小動物的歌曲。(3)讀一讀。喜歡讀書的學生,讀一讀沈石溪、西頓的動物故事。(4)寫一寫。喜歡詩歌的學生,寫一首小詩來贊美小動物;喜歡散文的學生,寫一篇贊美小動物的佳作。(5)辦一辦。辦一期手抄報,專門介紹小動物,呼吁大家保護小動物。這樣的語文教學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綠色生態的語文課堂追求課堂的自然性、和諧性和民主性,在綠色生態的語文課堂上,師生心靈融通,思維碰撞,課堂洋溢著激情與創新的火花,這樣的課堂是有生機的和活力的。只要讓師生的主體性充分地、自由地、和諧地發展,我們必將構建一種新的教育情境,一種和諧、充滿智慧的綠色生態課堂。
參考文獻:
黃莉.詩意語文,綠色課堂[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1(9):223-224.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