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昭
摘 要: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初中教學將分科與綜合結合在一起,將教學內容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基礎,且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在初中生物學科教學中采用主題教學法是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通過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主題教學具有較強的情境性與整合性,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基于此,針對在初中生物學科主體教學的實施策略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科主體;教學研究;實施策略;分析探究
主題教學是實現整合性教學的組織形式之一,而將主題教學融入初中生物教學中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主題教學的性質上來講,具有極強的整合性,而這種整合性是教學層面的有機整合。將生物教學與主題教學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提高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個人知識。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全體學生出發,為學生創建出有效的教學情境,通過師生之間的共同努力來完成教學活動。
一、確定好主題教學的目標
教學目標,主要是指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且這種教學目標具有激勵與指向性的作用。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堅持以相關課程標準為基礎來設計好教學目標。其次,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圍繞主題,從簡單的知識型目標發展,向能力型的目標轉化。最后,教師要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思維能力,保證教學目標的層次性與全面性。
二、教師要進行有效的提問
素質教育,其核心內容就是實現創新,而想要進行有效的創新,就要注重思維的發展,思維的中心就是問題。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做好問題的設計。且在新課改中也明確指出,讓學生提出問題是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基礎。因此,在實施主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保證自身問題設計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1.類型
通過對問題特性進行調查,并在融合生物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可以將問題進行劃分,首先是在問題結構特性的基礎上將問題分為良構與劣構問題。其次是針對問題的不同領域,將問題分為“五何”問題。再次是針對事物的不斷發展,可以將問題分為新問題、老問題以及難問題。最后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的認知水平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布魯姆六層次問題。
2.策略
教師在開展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問題進行引導,通過豐富多樣的問題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遷移能力。首先,教師要保證問題的層次性與系統性。其次,要保證問題可以鍛煉與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與思考。最后,保證問題設計具有情境性,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好生物知識。
3.問題生成
在問題提出以后,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等可以得到有效的發展。且在新課改中也明確指出,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與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最基礎的要求。因此,在開展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營造出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同時還要為學生設計好問題的障礙,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此外,還要為學生留出一定的空間,讓學生進行提問。
三、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讓學生進行探究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而探究的基本程序為: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并制定出詳細的計劃,查閱相關資料,通過對資料進行分析與檢驗,得出最終的結論,并及時進行表達與相互之間的交流。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可以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也可以采用實驗設計與辯論等方法。但是在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質疑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且在情境中,教師還要保證問題的難度適中,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參與。其次,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要明確學生才是探究的主體,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在探究中,教師還要注重自己的態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教師要保證自己態度的和藹,并為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對于學習進步較大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鼓勵,對于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教師要耐心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學好生物知識的信心。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采用主題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因此,教師要認識到主題教學的重要性,創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高小燕.5E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中的實踐探索:以“染色體變異”教學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2).
[2]黃利.淺析“5E”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的運用:以《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5(1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