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遠江
【摘 要】隨著高中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高效課堂在各中小學的課堂教學改革中掀起了一番新的浪潮,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已被廣泛應用于中小學各科教學實踐。本文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及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小組合作學習;問題
一、什么的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以小組為基本學習單位,以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個人目標的實現與小組共同學習目標的達成作為最終的評價標準,將小組成績和獎勵作為最終評價依據的差異性教學體系。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完成學習任務,共同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是當前高中課堂改革下所形成的一種新型的互助性學習方式。
二、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信息技術課程逐漸成為中小學培養能力的主要課程之一,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組織形式,既是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要求,也是我校在高中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具體實踐。作為一名信息技術學科的老師,我們更要善于學習,勇于創新,大膽實踐,集其它學科之長,補其它學科之不足,充分發揮本學科的優勢,讓學生從不同層面,各個角度了解社會的發展,增強對事物的判斷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學生的自身特點出發,讓每個學生在課堂充分發揮出他們的潛能,輕松、愉悅的學習,從而實現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
三、信息技術學科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由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教學活動一般都在微機室或網絡教室,與傳統學科的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有所不同。
首先,在學習小組的學生分組上,應以學生自愿組合為前提,老師再根據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基礎、各自的興趣愛好、計算機操作技能水平、心理素質及性別差異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后,按照“同組異質”的方式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這樣既有利于小組成員在合作過程中達成合作共識,也有利于組員之間的形成合作的默契,促進學生團結互助,優勢互補。
其次,學習小組的建設,還應根據教學環境,教學設備設施的具體情況,按照機房布置的特點,每4~6人為一組,人數太多過于分散,人數太少不利于組內討論和交流;
第三,合理選擇合作學習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興趣;選擇合作學習內容時,要掌握學習任務難易程度,如果難度太低,學生不需要與他人合作也能獨立完成,就失去了合作學習的意義,也會讓學生失去合作學習的動力;如果難度太大,學生在小組成員的通力合作下仍然無法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也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自信,相互合作的興趣和主動性也會不復存在了。
第四,合作學習小組培訓。合作技能是需要訓練和培養的,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指導好學生積極采取討論、演示、探究等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的合作性學習,還要對小組進行定期的培訓,讓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技能,充分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組織、協調作用,才能高效省時的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盡快地達到教學目標。
第五,合作學習小組管理。小組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響和制約“小組合作學習”成敗的關鍵因素。在新課程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師生關系的教育模式下,對于學生的日常管理,我們應該嘗試放手,將“管理權”交給學生自己,讓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組際之間的相互競爭與監督,自發性地開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要以小組作為基本單位進行“捆綁式”考評,使學生形成“組榮我榮,組恥我恥”的觀念,提高小組的凝聚力,強化小組成員間的相互約束、監督和管理,促進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推動小組建設的健康發展和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
從而實現從以往的老師管理學生到學生的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的新型班級管理模式。
第六,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正確的評價不但可以客觀檢驗教師的教學質量,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提升,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的促進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既要發揮教師的在評價中的主導作用和引領效果,也要注重學生在評價中作為主體的作用,更不能忽視小組之間互評的借鑒作用。因此,在小組評價中,應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引導學生對評價內容進行客觀的分析,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調控自己、發展自己,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客觀、公正的對待學習和生活中的人和事。
四、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幾個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應用的合理性
有些教師在課堂上過分追求師生互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頻繁,使得課堂看似熱鬧,實則沒有真正達到合作學習的目標和要求;有些教師用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合作任務過于簡單,根本不需要合作就能完成(如Word中字體、字號、顏色等設置)或者布置的合作任務太難,即使通過小組合作努力也無法完成,嚴重挫傷了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
2.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缺乏合作的技能與方法,教師應該對小組合作的過程進行實時、有效的指導,才能使學生快速、高效的完成合作任務,達到合作學習的目標,而有些教師在布置完小組合作任務后,對小組合作的任務稍作提示,便無所事事或象征性地在教室里走來走去。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的作品。在這樣美其名曰的“合作學習”中,學生們缺乏合作學習的技能,而教師又沒有提供及時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必然也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3.小組成員不合作,流于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通過不同層次學生的合理搭配與分工,實現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完成學習任務,共同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但是,很多同學不屑于交流、我行我素,不想把獲得的學習方法、成果與同伴分享,對別人提出的意見也不愿意傾聽。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各做各的,各說各的,使得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個形式,沒有達到合作學習的目標。
4.缺乏必要的成果展示與交流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成果展示與交流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過程之一,也是體現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優勢所在。學生學習成果的體現除了考試以外,只有通過課堂展示,獲得老師和同學之間的評價與認可,才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以及辛苦勞動后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然而,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給予學生展示、交流合作學習成果的機會,嚴重挫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正確、合理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自我控制。使教學效率大幅度提升,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人際合作關系。豐富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學生適應信息化生活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春鵬.淺析小組合作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82)
[2]潘正華.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協作學習的教學實踐研究[J].中小學電教(下).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