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 劉芷言 楊曉紅
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策略、動機、主動性、自主性等多方面因素,學生的成績不知不覺地形成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所謂學生的兩極分化,就是有這樣一些現象:有些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基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他們學習興趣高,積極主動,效果也好;另外一些學生對課程毫無興趣,在教師的逼迫下被動的學習,對英語學習喪失信心,學習效果不良,成績上老拖后腿,毫無起色。初一學生正式接觸英語時,感覺新鮮有趣,成績普遍較好,但時隔不久陸續有一些同學就落后掉隊,使英語教學陷入被動,成為學困生。英語這一學科的特點就是要多聽多讀,而那些學困生不在英語上花時間,加上我國英語教學缺乏語言環境,所以有許多初中生成了英語“學困生”。對此,我們研究并分析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所存在的困難及問題,最后整理得出兩極分化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學生自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觀原因,也有學校、教師、家庭及社會方面的客觀原因。
一、主觀原因
1.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
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正確,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把學習英語看作是他們的愿望和需要,英語學習受不穩定情緒的支配,學習熱情冷熱無常,把學習看作是一種苦差事,是一種負擔,甚至產生了“不想學”的念頭,久而久之,形成了學困生。
2.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英語學科中的學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其表現是:有的學生貪玩、懶惰,沒有養成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而是養成了等待、依賴的習慣,不能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不主動接觸新知識,只等教師講授,只完成簡單的抄寫作業,有針對性、難度大的作業則通過抄襲完成。有的學生在課堂上不講方法,不是積極參與,全身心投入,而是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能長時間地堅持集中,游離于教學之外,課堂學習效果很差。有的學生沒有良好的心理因素,性格內向,上課總是默不做聲,害羞、膽怯、在做對話時不敢張嘴大聲說,生怕出錯丟面子。其實,越不敢張嘴,就越不會讀,惡性循環下去,形成“啞巴英語”;許多學困生死記硬背單詞、句型,對語言的理解不能融會貫通,活學活用;也不能充分理解聽、說、讀、寫之間的必然聯系,結果腦子中只形成一些零碎孤立的語言信息,缺乏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3.學習過程中的焦慮情緒
這是妨礙學習的一個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學生的競爭天性能產生焦慮,因為學生喜歡拿自己和同學作比較,也喜歡聽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自己,一旦發現他人比自己強,表現比自己好或老師表揚其他同學時,就會產生焦慮,一些同學一走進課堂就產生焦慮心理,生怕不能回答老師的提問,生怕不能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生怕被老師和同學評價太低。過分的焦慮會使學生感到不安、失意、自我懷疑、緊張和憂慮,從而使學生畏縮不前,課堂表現差,學習效果差。
4.課堂中的膽怯心理
剛從小學升到初中時犯錯誤一般不會感到難為情,學生一般敢于開口踴躍發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及情感氣質的形成,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自我保護,避免犯錯誤的心理,尤其是害怕犯錯誤的心理,以致隨著時間的推移,上課舉手、主動發言的同學越來越少,少開口、少出錯成了學生一種普遍的心理狀態。
5.學習目標不明確
有的同學學習動機不明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無上進心及競爭意識,這極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二、客觀原因
1.社會與家庭
社會是學生成長的最大空間和最典型的環境。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等對學生的發展都會有一定的影響。電影、錄像、電子游戲機等娛樂設施的日趨多樣化誘惑著學生,使學生分散精力,而不致力于學習;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如果沒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尤其是一些經常發生沖突或忙于工作、生意的家庭或文化氛圍不濃厚的家庭,對孩子疏于管理;有的家長過分溺愛放縱孩子,只關心孩子的物質需要,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有的家長對孩子學習期望值過高,實行棍棒政策造成孩子壓力過大造成逆反心理。缺乏家長的正確引導、理解、支持,孩子的學習深受影響。
2.學校與教師
學校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現在,學校的升學率仍是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因此部分學校、教師非常重視少數優秀學生的培養,而忽視了“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忽視對知識欠缺和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進行輔導與幫助。學校教育被簡化為教學、升學,學生被封閉在狹窄的教室空間,從課堂到課堂,從讀書到讀書,學生正常的成長和發展沒有自由拓展的活動空間。以上種種原因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復雜交織在一起,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信心衰退、興趣搖動,最終發展為反感、放棄,學習成績下降,從而導致英語學科的兩極分化。
三、基本對策
綜上所述,造成學生英語兩極分化的現象,既有客觀原因,又有主觀原因。下面就談談針對上述現象教師應采取的基本對策。
1.綜合治理,切實抓好入門教學
英語入門教學是學英語的啟蒙階段,抓好入門教學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首先,教師要及時摸清新任班級的學生情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個別交流和思想溝通,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對性格內向的學生更要引導他們多開口、多接觸,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體驗到英語教師的特別關愛,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增強克服困難的自覺性和毅力。其次,強化語音教學,使學生過好語音關,掌握讀音規則,培養拼讀能力,交給學生一把打開英語世界大門的鑰匙,掃除英語學習的“攔路虎”。最后,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克服懶散和不愿開口的毛病。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督促和檢查,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積極參與,養成在課堂內仔細觀察、大膽模仿,課外及時預習、復習和獨立完成作業等良好習慣。
2.更新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教材突出交際能力的培養,同時由于新教材容量大,課時有限,因此不能在教學中一味的使用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師應積極探索英語教學的手段和方法,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意識,從而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并針對學生的個性和能力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策略,力求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張揚。
3.明確教學目標,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做好克服困難的心理準備。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
4.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學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情感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戶的鑰匙。只有在和諧的氛圍中充滿情感交流,學生才會有活躍的思維、高漲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信任他們,鼓勵他們,消除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成為學生可以信賴的指導者,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5.贏得家長支持,合力做好教育事業
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掌握配合學校教育的方法,促使家長確實重視和關心子女的成長,為子女的學習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讓家長了解子女在校的學習情況,共同督促、引導,使學生盡快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2013年度課題《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類型、成因及對策研究》課題論文,課題編號GS[2013]GHB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