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宇



摘 要:教學是“教” 與“學”的雙向活動。支架式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通過搭建必要的支架,把學習的任務轉移給學生自己,支持學生不斷地掌握并內化新的知識。作為會計專業主干課程的企業財務會計對中職學生來說,內容多,難度大。本文以壞賬準備計提及核算為例,闡述支架式教學方法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 最近發展區 壞賬準備
提起會計教學,許多人馬上會聯想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傳統的“填鴨式”“滿灌式”教學方式只能使原有的教學現狀陷入困境,而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尋找一個合適的師生之間的結合點,是進行有效會計教學的關鍵所在。支架式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利用各種學習要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建構性了解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支架式教學的概述
1.支架式教學的概念
支架式教學,最早由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在他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和“構建主義”理論提出。“支架”本意是指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在教學中,支架指教師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依據,以原有的知識儲備、經驗積累為基礎,建立合理的概念框架來幫助學生學習、理解新知識。具體地說,支架式教學也就是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借助支架把學習任務由教師轉移給學生的過程,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建構和內化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而幫助學生進行更高水平的學習活動。
2.支架式教學的基本環節
支架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它具有實踐性,因此它包括以下幾個基本環節。
(1)搭建支架。教師根據當前的學習任務,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構建概念框架。當然,具體采用何種支架模式(范例、問題、建議、向導、圖表),則由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自身的現有知識儲備決定。
(2)創設情境。教師創設一個特定的問題情境,即概念框架中的關鍵點。此時,讓學生明確對本次新課內容的學習任務。
(3)獨立探索。在前面兩步的基礎上,學生帶著學習任務,獨立探索與思考,教師適當地引導啟發,使學生沿著已構建的概念框架逐筆攀升,在學習上有更高層次的提升。
(4)協作學習。在支架中,有些節點往往屬于平行層次或者難度較高,學生可以分組協商討論,共享集體思路,從而獲得全面的理解,最終完成本堂新課內容完整的建構,即學習。
(5)效果評價。對新課內容完成建構學習后,對學生的真實掌握情況往往還是未知的,因此,最后還需要通過一定的評價方法手段,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方法有: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評價的手段有:問題測試、圖表考核等。
二、巧搭支架,破解壞賬準備難題
企業財務會計是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其中運用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進行壞賬準備的計提及核算是一個重難點。由于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水平偏低,理解能力較為薄弱,所以學起來更為吃力,一遇到壞賬問題就一籌莫展。筆者結合多次實際教學經驗,認為通過巧搭支架,對解決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下的壞賬準備計提及核算的難題還是很有效的。下面結合具體范例進行闡述。
1.確定最近發展區,搭建支架
第一,確定最近發展區,明確壞賬準備相關概念。由應收賬款百分比法知:壞賬準備期末余額=應收賬款期末余額×壞賬計提比例;壞賬準備期初余額=應收賬款期初余額×壞賬計提比例。壞賬準備賬戶性質:增加在貸方,減少在借方,余額在貸方,簡稱“貸增借減”;同時,貸方表示“+”,借方表示“-”。與壞賬準備對應賬戶為“資產減值損失”。
第二,建立圖表支架,運用“T”字形賬戶。學生所學的知識就像機械零部件,是不夠系統的,需要將其組裝整理。一張圖表可以把零星、分散的材料有序地組織起來,從而簡明地揭示各事物之間的聯系,如圖1所示。
其中,期末貸方余額=期初貸方余額+本期貸方發生額-本期借方發生額。
2.引入實例,創設情境
例1:某企業從2015年開始采用備抵法核算壞賬準備,年末應收賬款余額300000元,提取壞賬準備比例5%,試計提年末壞賬準備。
由已設定最近發展區知:2015年壞賬準備期末余額=300000×5%=15000元。
沿用圖表支架,如圖2所示。
根據圖2所示,將問題年末壞賬準備的計提金額轉化為求括號內的值。
3.獨立探索,解決疑問
學生在搭建的支架下(圖1、圖2),獨立思考,解出年末計提壞賬準備金額等于:15000-0=15000元,為“+”,即壞賬準備發生額在貸方,故做如下賬務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15000
貸:壞賬準備 15000
4.協作學習,突破難點
將班級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完成以下四個范例,最后進行歸納總結。
例2:某企業2015年年末應收賬款余額為400000元,提取壞賬準備比例3%,壞賬準備賬戶期初貸方余額為1000元,試計提年末壞賬準備。
由第一組根據例1的思路完成例2,首先,2015年壞賬準備期末余額=400000×3%=12000元;其次,在“T”字形賬戶中展示如圖3所示。
最后,解出年末計提壞賬準備金額等于:12000-1000=11000元,為“+”,即壞賬準備發生額在貸方,故做如下賬務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11000
貸:壞賬準備 11000
例3:某企業2015年年末應收賬款余額400000元,發生壞賬500元,提取壞賬準備比例3%,壞賬準備賬戶期初貸方余額為1000元,試計提年末壞賬準備。
由第二組根據例1的思路完成例3,2014年壞賬準備期末余額=400000×3%=12000元;其次,在“T”字形賬戶中展示如圖4所示。
最后,解出年末計提壞賬準備金額等于:12000-1000+500=11500元,為“+”,即壞賬準備發生額在貸方,故做如下賬務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11500
貸:壞賬準備 11500
例4:某企業2015年年末應收賬款余額400000元,已收到上年已轉銷的壞賬500元,提取壞賬準備比例3%,壞賬準備賬戶期初貸方余額為1000元,試計提年末壞賬準備。
由第三組根據例1的思路完成例4,2014年壞賬準備期末余額=400000×3%=12000元;其次,在“T”字形賬戶中展示如圖5所示。
最后,解出年末計提壞賬準備金額等于:12000-1000-500=10500元,為“+”,即壞賬準備發生額在貸方,故做如下賬務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10500
貸:壞賬準備 10500
例5:某企業2015年年末應收賬款余額400000元,提取壞賬準備比例3%,壞賬準備賬戶期初貸方余額為17000元,試計提年末壞賬準備。
由第四組根據例1的思路完成例5,首先,2015年壞賬準備期末余額=400000×3%=12000元;其次,在“T”字形賬戶中同理可得:年末計提壞賬準備金額等于:12000-17000=-5000元,為“-”,即壞賬準備發生額在借方,故做如下賬務處理。
借:壞賬準備 5000
貸: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5000
由以上四個小組完成四種不同情況下的壞賬準備的計提及核算,最后由各自組派一名代表進行發言總結歸納步驟。
5.小試牛刀,效果評價
在規定10分鐘的時間內,看學生壞賬準備計提的綜合例題的完成情況及正確率情況,分小組進行測評統計。
綜上所述,主要通過為學生搭建圖表支架和范例支架,讓學生有效快速地掌握應收賬款百分比法下壞賬準備的計提和核算。
三、小結
利用支架式教學,巧妙搭建支架,準確地運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針對具體教學內容,不斷搭建不同層次的支架是有效教學的關鍵。同時,也離不開教師及時恰當的引導,讓學生學習每個新知識點感到水到渠成。當然,利用支架解決壞賬準備計提難題的效果評價僅僅憑借課堂的一點練習是不夠的,還依賴于學生課后練習的掌握情況。
(作者單位:嘉興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