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月
摘 要: 寫作作為英語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四大方面之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無疑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教師僅重視這一輸出的最終成果,而忽視寫作本身的過程,使得愈來愈多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寫作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從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概念出發,結合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實際,探討教師如何巧妙地運用支架理論,以激發高中生對英語寫作的熱情,提高其寫作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 支架式教學 高中英語 寫作
一、支架式教學模式
支架式的教學思想是在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維果茨基認為,在進行智力活動的這一過程中,兒童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待解決問題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兒童能夠在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下消除這一差距,這種差距即最近發展區。換言之,兒童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時的實際發展水平與在教師的啟發下解決問題時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區域,即最近發展區。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之間的狀態取決于教學,也就是說,教學能夠創造最近發展區。由此可見,教學應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面,而不僅僅是被動地適應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
支架式教學模式正是基于上述思想,并將這一教學過程具象化,借用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的腳手架來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擔當怎樣的角色。教師應當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設置教學任務,并為學生搭建腳手架,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使學生的水平得以提升。但教師必須意識到,支架只是起暫時的、輔助的作用,在學生逐步掌握所學內容的同時,教師應適當地撤除腳手架,不能使學生習慣性地依賴教師,而應讓學生自主地探索。支架式教學主要可以分解為以下五個環節:搭腳手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合作學習,以及效果評價。
二、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搭腳手架
1.詞匯與句型支架。詞匯與句型是構成一篇作文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師在構思如何講授英語寫作時,應當首先明確提供語言支架的種類和提供這些支架的具體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搭建詞匯與句型支架。為了使學生的寫作詞匯多樣化,教師應注重學生平日對形容詞和副詞的積累,并積極引導學生巧妙地運用這些詞匯,也應加強學生對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積累,以避免作文過于單一化。與此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掌握五大基本句型的基礎上擴充句式,引導學生對課本中的經典句型加以運用。為了避免學生寫作過程中對學過的句型生搬硬套,教師應幫助學生理解不同句型的應用特點,使學生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2.結構支架。良好的文章框架是一篇優秀英語作文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因此,教師應讓學生了解作文的基本結構,使學生知道如何運用這一框架支撐起整篇文章。在英語作文中普遍使用的篇章結構為:首段+中間段+尾端;篇章中各段落的結構為:段落的主旨句+細節支撐。要寫好一篇結構清晰的作文,不僅需要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對文章結構的認識,還需要學生注意觀察課本中的文章結構,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課文篇章與段落的結構進行透徹的分析,以幫助學生形成文章結構的概念。通過教師提供的結構支架,學生的寫作思路會越來越清晰,最終迅速地構思出觀點明確且層次清晰的作文。
(二)進入情境
基于建立的概念框架,教師應當設置一個特定的問題情境,將學生引入其中,通過這種寓教學內容于具體而又生動形象的情境中的方法,將學生對英語寫作的理解引向深入。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讓學生扮演專家這一角色,回復網絡上熱議的問題;讓學生對同班同學發出的生日宴會邀請作出書面的回應;讓學生以環境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的身份,提出治理霧霾的有效措施等。教師可以通過布置這樣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寫作任務,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升。
(三)獨立探索
教師在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的過程中,要學會放手、舍得放手,讓學生學會獨立地進行探索。在探索的初期,教師應擔當好啟發者的角色,如介紹英文寫作的相關技巧,或展示、分析優秀的英語作文,然后讓學生自己嘗試著去分析、去理解。在這一探索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學生建議和指導,以促使學生向更高的水平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給予學生的幫助應呈遞減趨勢,初期的幫助與引導可以稍多一些,后期應逐步減少,敢于讓學生自己探究,最終達到即使沒有教師在一旁引導,學生也能知道如何學習英語寫作、如何寫好一篇作文。
(四)合作學習
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寫作技巧、優秀作文或同學作文進行討論。教師設計的任務要合理,任務的難易程度要適當,并且要避免討論時部分學生沒有事情可做。因此,教師需要在分配任務之前對此次寫作任務的具體要求與最終目標做詳細的解釋。這樣學生才能有所參照,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么,然后進一步協調組員內部的分工。
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之間充分地交流意見,并相互提供幫助與支架。在小組成員的交流過程中,也許會有相互矛盾的觀點,但經過討論、協商,會使原來意見紛呈的復雜局面變得一致。學生會在共享思考成果的過程中,形成對英語寫作較全面而正確的理解。
(五)效果評價
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另一方面是合作學習的小組對個人學習的評價。通過自我評價,學生深刻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促使學生加以改正。同時,可以采取小組互評的方式,這樣能夠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發現不到的問題,并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改正、共同進步。
在支架式教學模式指導下的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轉換為課堂的組織者、啟發者與推動者,始終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時刻關注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結合寫作任務搭建合理的、動態化的支架,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以不斷地提升。在支架理論下,教師良好的引導十分重要。因此,教師不但要學會為學生搭建起支架,還要不斷地拓寬知識面,深入地分析教材,靈活地引導學生,如此才能更好地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強化英語寫作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Bodrova,E&Leong,D.J.Scaffolding emergent writing in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J]. Literacy teaching and Learning,1996,3:1-18.
[2]杜軍.“支架式”教學應重視“腳手架”的搭建[J].教學理論與實踐,2005,7:51-53.
[3]張國榮.“支架”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9: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