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
摘 要:任務型教學法是培養學生語言應用以及交際能力的教學方法。要使高職生能夠在職場上應用英語進行交流,高職院校需要合理使用任務型教學法進行英語教學。本文介紹了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在公共英語課堂上應用任務型教學法進行項目化教學的情況,并針對隱藏在實踐教學中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法。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 高職公共英語 項目化教學 運用
高職院校在公共英語課堂上應用任務型教學法進行項目化教學,能夠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并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將任務完成。這樣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可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所有學生表現出來的參與度進行觀察,并給予相應的指導,設計眾多具有實際意義的學習任務,并恰當地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評價,應用任務型教學法進行英語教學,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以及交際能力能夠大幅度提高。
一、任務型教學法概述
20世紀80年代,學校就開始使用任務型教學方法進行語言教學。部分學者認為:語言的掌握主要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能夠熟練地應用語言進行交流,避免出現學生只是掌握語言知識和技巧,而不會應用的情況。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圍繞某一特定的語言以及交際項目,設計出一個既可操作又具體的任務,使學生可以把語言完全掌握。語言教學中科學、合理地應用任務型教學法,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能夠快速把語言學習代入到活動中,有效提升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此外,活動任務是小組成員在一定努力下完成的,這樣能使學生的協作、組織、交流的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新課改后,高職院校轉變了英語的教學思想,從以前的注重知識培養,轉變成現階段對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且重視學生怎樣使用英語來進行日常活動和職業活動等。由此可知,高職院校開設公共英語課的主要目標就是對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進行培養,尤其是聽說能力,讓學生可以在以后進行與職業有關的業務活動時,應用英語進行書面交流與口頭表達。
可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依舊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英語教學,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英語知識的講解,課堂教學時還是教師作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聽和學,教學內容以及方法雖然強調對學生聽、說、讀、寫等眾多能力進行培養,可是實際上依舊圍繞著四級考試和AB級考試進行英語教學,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始終得不到提高。
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當今英語教學要求不相符,因此不能實現培養學生應用英語進行溝通和交流的目的。所以,使用任務型教學法進行英語教學,能夠在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效果。
三、使用項目化教學對應用型教學進行補充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根據職場通用的工作流程,將公共英語課堂的學習內容分成眾多活動項目。所有活動項目都包括眾多學習主題以及職業活動,當所有項目都順利完成之后就需要對其中一個完整的項目進行展示,而此展示中需要使用任務教學法。以下以“迎接客人”這個項目為例介紹任務教學法。
1.布置任務
迎接客人這個項目主要包括下述活動:介紹自己、制作名片、接打電話、記錄電話留言、參觀、接機、寫便條、就餐、介紹工作等等。當這些學習主題以及職業活動都完成之后,學生就應該展示整個項目。布置給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為:A公司采購經理對B供應商進行考察,需要學生完成接機、參觀公司、互相介紹、接待客人、介紹產品以及送客等眾多工作內容。
2.準備與實施任務
將學生平均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有成員8~10人,每個學生都具有相應的職場身份。通過學生互相合作完成所有場景中的工作準備以及對話編寫,與此同時,還應該做好應用文寫作工作,例如:電話留言、英文名片和英文菜單等等。
3.匯報與展示任務
每個小組都以場景對話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和表演展示。需要學生將職場中的具體工作以及活動清楚、形象地表現出來。
4.教師評價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
當小組表演展示結束之后,由教師與同學一起對其展示情況進行評價。在師生互動點評的過程中,學生便會知道在工作過程中該怎樣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
四、存在于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法進行英語項目化教學時,經常會遇到眾多問題,具體如下。
第一,項目展示時具體任務包括應用英語進行寫作和應用口語進行交際等眾多活動任務,只依靠課堂時間是無法完成的,所以教師必須提前7天將任務布置給學生。
第二,設計任務時,經常會出現任務和實踐結合不緊密的問題,所謂任務即教學內容的再現以及復習。上文筆者列舉“迎接客人”這項任務,任務設計就是對A公司的日常工作流程進行模擬,進行完成接機、參觀、介紹、就餐和送客等所有工作,讓學生分別扮演采購專員、銷售經理、銷售助理、采購經理、接待員、公司總經理、辦公室文員以及生產部經理等等。然后讓學生按照職場工作流程將自己的任務完成,此任務的設計必須將職業性以及實踐性體現出來。
第三,通常情況下,學生需要在課余時間準備和實施任務,這樣就給教師指導帶來了諸多不方便。這就需要課后教師與學生必須保持聯系,可以利用電子郵件、QQ和飛信等方式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而幫助他們將問題有效解決。此外,還能夠利用課余時間,掌握學生準備任務的情況,一一查看學生準備的對話、寫作情況以及資料進行。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指導學生,這樣可以使學生任務準備得更加充分。
第四,存在于考評階段的問題。應用何種方法考核和評價學生在完成任務中表現出來的英語應用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這是每一位教師都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通常教師可以對以下方法加以合理應用。一是考核和評價學生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時,主要評價內容就是項目展示時表現出來的口語水平。二是考核與評價應用英語的能力時,主要評價的內容即學生準備英語對話以及英語應用文情況。三是考評學生準備以及實施任務所表現出來的參與度時,應該考核教師與學生的聯系記錄、指導記錄、檢查記錄、提問情況等等。
五、小結
綜上所述,新課改后,高職院校在公共英語課堂上要求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需要應用任務型教學法進行項目化教學。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變得更加濃厚,應用英語的能力才會有所提高,進而在職場中熟練地應用英語進行交流。
參考文獻:
[1]巫丹,曾亞.需求分析理論指導下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設置——基于各專業崗位群的調查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3(20).
[2]蔣愛萍.高職公共英語考核評價方式改革研究——以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
[3]張芳,趙振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高職公共英語實訓課程體系的構建[J].高教論壇,2014(1).
[4]范艷萍.工學結合視閾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3(20).
(作者單位:山東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