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仙

【摘要】 目的:探析依帕司他片強化糖尿病并發癥的輔助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救治的60例糖尿病并發癥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觀察組給予銀杏達莫注射液+依帕司他片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血糖水平、癥狀評分以及神經傳導速度等。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癥狀評分、體征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明顯快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依帕司他片強化糖尿病并發癥的輔助治療臨床療效良好。
【關鍵詞】 依帕司他片; 糖尿病并發癥;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4-0037-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2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于糖尿病患者中多發的一種慢性并發癥,發病率在60%~90%,以針刺樣痛、燒灼感、下肢麻木、刀割樣痛、足部麻木等為主要臨床癥狀[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會對患者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傷,特別是感覺運動性、遠端對稱性周圍神經病變極為常見[2]。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于糖尿病致死和致殘的最主要原因,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現階段,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漸加劇,糖尿病患者數量急劇增加,糖尿病具備治愈難度系數大、病程較長等特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主要是受到患者雪旺細胞與軸突細胞等代謝異常的影響,再加上血管病變的共同作用,導致患者供氧不足而引起的[3]。隨機選擇2013年1月-2015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并發癥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使用銀杏達莫注射液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使用銀杏達莫注射液+依帕司他片進行治療,以探討依帕司他片強化糖尿病并發癥的輔助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2013年1月-2015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接收的60例糖尿病并發癥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WHO編制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將6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48~85歲,平均(65.8±7.5)歲,病程1~18年,平均(9.6±5.1)年,空腹血糖FPG(10.3±1.5)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8.4±1.9)%,餐后2 h血糖(16.1±2.2)mmol/L。觀察組中男19例,女11例,
年齡51~83歲,平均(67.2±5.3)歲,病程1~20年,平均(9.6±5.0)年,空腹血糖(10.4±1.7)mmol/L,糖化血紅蛋白(8.4±1.8)%,餐后2 h血糖(16.2±2.1)mmol/L。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銀杏達莫注射液(山西普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4023515)進行治療,20 ml銀杏達莫注射液+250 ml 0.9%氯化鈉溶液,靜脈滴注,1次/d,需連續用藥3~5周。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再給予依帕司他片(揚子江藥業集團南京海陵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0012)進行治療,劑量是50 mg/次,3次/d,口服,需連續用藥12周。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血糖水平、癥狀評分以及神經傳導速度NCV等進行觀察與記錄。
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或者是改善明顯,神經傳導速度正常或者是增加值超過5 m/s,為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明顯,神經傳導速度增加值在3~5 m/s,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或者是存在惡化趨勢,神經傳導速度物增加,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癥狀、體征評分與血糖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癥狀評分、體征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明顯快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與患者糖尿病疾病引發的自身免疫紊亂、微循環異常、代謝障礙以及血管損傷等存在密切關系[4]。主要是因為上述癥狀會造成患者的神經軸突、神經內膜微血管病變神將傳導速度降低等。對糖尿病并發癥進行有效預防,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死、致殘率,極大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預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于糖尿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患者神經血管受到損傷出現硬化,且血管壁厚于正常人群,促使患者血管滲透性發生變化,少數患者存在微血栓[5]。
銀杏達莫注射液主要是在銀杏葉中提取制作成的一種復方制劑,以雙嘧達莫、銀杏總黃酮等為主要成分,能夠有效擴張患者的腦血管與冠脈血管,增加血管壁的張力,減少血管壁的通透性,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腦缺血情況,提高記憶力[6-7];依帕司他片屬于一種醛糖還原酶抑制劑,利用對蛋白激酶C信號通路的抑制,為神經內皮細胞中一氧化碳的生成提供方便,極大的改善患者的神經血管功能[8]。依帕司他片能夠對患者神經元進行直接保護,降低患者周圍神經組織中山梨醇的沉積量,加快神經傳導速度,促使神經遞質更新速度的加快,以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障礙與直覺狀態。
在本次探究過程中,筆者隨機選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60例糖尿病并發癥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分為兩組,分別實施兩種不同治療方案,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0.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癥狀評分、體征評分與神經傳導速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劉輝光[9]的探究結果保持一致。
綜上所述,依帕司他片在糖尿病并發癥的輔助治療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而且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體征評分與癥狀評分,加快神經傳導速度,意義重大,可在臨床治療中進行大范圍的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秀彩.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護理特點[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75-76.
[2]彭衛平,吳春松,葉曉蓮,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與2型糖尿病并發癥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22):26-28.
[3]李智,閆世軍,王思彤,等.乙二醛酶Ⅰ與糖尿病并發癥的關系[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0,26(4):428-431.
[4]史麗,蘇勝偶,趙占勝,等.血糖波動與糖尿病并發癥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7):2557-2559.
[5]張瑞雪,陳光亮,方朝暉,等.四妙勇安湯在糖尿病并發癥中的應用及作用機制的現代研究概況[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11):2739-2740.
[6]黃昭穗,劉靚,何藝芬,等.長期系統性強化教育干預對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32(5):295-298.
[7]高鵬,王梅,李紅艷,等.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并發癥中的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5,22(4):361-362.
[8]田自有,陳賽貞,徐利君,等.蚓激酶治療糖尿病并發癥的研究進展[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3,21(5):536-538.
[9]劉輝光.糖化血紅蛋白測定與糖尿病并發癥關系的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6):1319-1321.
(收稿日期:201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