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達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穩定期的患者家庭使用無創正壓通氣的治療意義。方法:2007年6月-2010年9月在筆者所在科室進行治療后處于穩定期攜帶家庭型無創呼吸機而回家治療的COPD患者有18例,采用長期家庭無創正壓通氣的治療辦法,作為試驗組;與此同時借助于同期經治療穩定后出院的采用長期家庭氧療(LTOT)的治療方法的COPD患者14例為其對照組,試驗進行3年的隨訪走訪觀察,對重度COPD穩定期患者采用無創呼吸機進行正壓通氣,這個和長期家庭氧療患者相比較在走訪的3年中的住院次數、急性加重次數、住院費用、住院時間、6 min行走距離、動脈血氣分析、圣·喬治呼吸量表評分。結果:在隨訪的3年中,試驗組患者的急性加重的次數、住院天數以及住院費用均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治療療前比較,3年后試驗組患者的PaCO2和SGRQ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PaO2和6 min的行走距離均明顯增加(P<0.05);3年后試驗組的PaCO2、SGRQ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有著明顯的改善(P<0.05);與治療前比較,3年后對照組的PaO2顯著增高,SGRQ評分相應降低(P<0.05),其余各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治療重度COPD穩定期患者來說,家庭無創正壓通氣是有必要的和有療效的治療方法。進行長期家庭無創呼吸機的治療措施對COPD穩定期患者血氣以及呼吸困難甚至頭痛情況可以明顯的改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病穩定期; 家庭; 正壓通氣
中圖分類號 R5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4-0133-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7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目前的所有疾病死亡原因中排列第4位,在今年結束前死亡率將增加到5倍以上[1]。對其進行性地加重氣流阻塞以及氣道高的反應性,使得肺泡在通氣功能方面受到損傷,從而使得氣體交換功能發生某些障礙,導致通氣的血流比例發生失調,而引起低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將會出現慢性呼吸衰竭等現象。長期家庭氧療(long-teen oxygen therapy,LTOT)是已經獲得證實的可以對COPD患者的生存期進行延長的有效治療方法,然而當前的支氣管擴張劑以及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只能對治療有一定的效果,而肺減容術以及肺移植術這兩種方法只能對一小部分患者有治療的效果,目前的研究還未發現其是否可以提高生存概率。但是無創正壓通氣(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技術,尤其是90年代提出采用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level positiveairway pressue,BPAP)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有創機械通氣,然而目前來說COPD穩定期患者是不是需要長期的家庭NIPPV還存在著爭議。2007年6月-2010年9月在筆者所在科室進行治療后處于穩定期攜帶家庭型無創呼吸機而回家治療的COPD患者有18例,采用長期家庭無創正壓通氣的治療辦法,與此同時借助于同期經治療穩定后出院的采用長期家庭氧療(LTOT)的治療方法的COPD患者14例為其對照組,試驗進行3年的隨訪走訪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6月-2010年9月在筆者所在科室進行治療后處于穩定期攜帶家庭型無創呼吸機而回家治療的COPD患者有18例,采用長期家庭無創正壓通氣的治療辦法,作為試驗組;與此同時借助于同期經治療穩定后出院的采用長期家庭氧療(LTOT)的治療方法的COPD患者14例為對照組。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COPD學組的診治指南標準[2]。試驗組,男14例,女4例,年齡68~76歲。對照組,男12例,女2例,年齡70~80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病情穩定期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堅持長期家庭氧療、保持呼吸道通暢、控制感染、祛痰、解痙平喘、吸入支氣管括張劑等處理。試驗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接受了家庭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患者使用的呼吸機為偉康公司BiPAP呼吸機,設定的吸氣壓力值(IPAP)為12~20 cm H2O,設定的呼氣壓力值(EPAP)為3~7 cm H2O,與此同時采用面罩或者采用鼻罩來對氧氣源進行連接,一般設定的氧的流量為3~5 L/min,每天供應4~16 h,一般來說在夜間使用的時間比較長,在呼吸機使用之前需要對患者和其家屬進行必要的培訓。對照組則需要接受1~2 L/min的家庭長期進行氧療,每天的使用時間在8~15 h。
1.3 隨訪情況與觀察指標
筆者所在科室每4個月對患者進行1次隨訪,對患者的一般情況進行了解,并進行6 min的行走距離進行測定和圣·喬治呼吸評分,定期對患者進行查血氣分析,1年半后在患者的緩解期內對動脈血氣分析和肺功能進行測定。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住院次數、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血氣指標、肺功能等指標進行比較。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急性加重次數、住院天數及住院費用比較
筆者所在科室在隨訪的3年中,試驗組患者的急性加重的次數、住院天數以及住院費用分別為(1.7±0.6)次、(29±7)d、(6.0±1.2)萬元,均少于對照組的(4.8±0.9)次、(101±48)d、(10.2±9.2)萬元,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SGRQ評分及6 min行走距離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3年后試驗組患者的PaCO2和SGRQ評分均明顯降低(P<0.005,P<0.001),PaO2和6 min的行走距離均明顯增加(P<0.036,P<0.001);3年后試驗組的PaCO2、SGRQ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有著明顯的改善(P<0.002,P<0.017);與治療前比較,3年后對照組的PaO2顯著增高,SGRQ評分相應降低(P<0.008,P<0.040),其余各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因無創機械通氣(non-evasive ventilation,NIV)技術的快速發展,早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家庭機械通氣(have mechanis ventilation,HMV)在應用上也快速發展起來,在降低慢性呼吸衰竭發病方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對于神經肌肉以及胸廓疾病等疾病導致的限制性的通氣障礙來說具有重要的醫療作用。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對1986-1992年NIV的使用率進行調查發現其增長率為110%,而在1992-1997年NIV的使用率以47%的速率快速增長[3]。法國國家慢性呼吸衰竭家庭醫療管理協會在統計法國國內采用長期家庭NIPPV的治療方法的人數從1988年的130人急劇上升到1998年的5 000人左右[4]。
歐洲在2001-2002年曾經對16個國家使用HMV的現狀進行了相關調查,在調查中發現被調查的患者采用呼吸機治療方法的時間一般為3個月以上[5]。調查發現當時的歐洲對HMV的使用率為6.6個/10萬,其中丹麥、法國以及瑞典是使用比例比較高的國家。呼吸機的使用對減輕呼吸肌的疲勞有重要作用,對恢復受到損傷的呼吸肌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甚至對降低患者的通氣頻率和患者在夜間低通氣時間均有著一定的影響。
許多臨床研究已經證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NIPPV來治療可以十分顯著地減少患者氣管插管、減輕CO2潴留及降低死亡率、有創機械通氣發生率。但是對于穩定期COPD患者是不是要求進行長期家庭NIPPV治療措施,在國內外的相關診療指南還未將其納入穩定期的規范治療范圍內,長期家庭的NIPPV治療方法能否改善患者的血氣、肺功能及提高身體健康等相關性生活質量指標,以及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還存在著一定的爭議。
通過對實驗和對照兩組血氣分析指標、SGRQ評分及6 min行走距離的比較,使用家庭無創通氣的患者對其延長生存期和恢復健康等指標具有明顯的優勢,PaCO2明顯增高,SGRQ評分降低,pH,PaO2和6 min行走距離相應增加;與對照組相比較,患者的急性加重的次數和住院的次數明顯減少,PaCO2和SGRQ評分明顯的改善,其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統計意義。但是家用無創呼吸機還是有一些不足之處,如呼吸機漏氣、消毒不及時等。隨著患者對呼吸機性能的深入了解以及對呼吸機的使用經驗的不斷提高,使得患者對這些反應明顯減少。
總之,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家庭無創呼吸機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療效和意義。隨著科技的飛快發展,人們對醫療觀念的改變以及社會醫療的健全,會出現更多價格便宜、使用方便、性能良好的呼吸機,這對廣大COPD患者來說是美好的福音。
參考文獻
[1] Pauwels R A,Buist A S,Calverley P M,et al.Global strategy far the diagnosis managan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NHLBI/WHO Global Initiative far Chronic Obstnxctfve Lung D isease (GOLD) W orkshop Summar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3(5):1256-1261.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460.
[3] Adans A S,Shapiro R,Marinii J J.Changing prevalence of chronicallyventila-assisted individuals inMinnesota increase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se of non- invasive ventilation[J].Respir Care,1998,43(8):635-636.
[4] Janssens J P,Derivaz S,Breitnstein E,et al.Changing patterns long-tern noninvasive ventilatiork:a 7-year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Geneva lake areas[J].Chest,2003,123(1):67-79.
[5] Sinonds A K.Hare ventilation[J].EurRespir J Suppl,2003,47(6):38s-46s.
(收稿日期:201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