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Web2.0時代的到來,一大批自媒體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成為人們信息獲取與價值判斷的重要途徑。粉絲數量的急劇增加與影響力的迅速提升為自媒體帶來了學界、業界的無數關注,同時也將其面臨的巨大挑戰清晰地呈現于大眾面前:如何將龐大的粉絲群體轉變為能夠產生實際消費行為的客戶,進而創造出適合自媒體本身的盈利模式?
經過數年的快速發展與優勝劣汰,自媒體平臺的盈利模式逐漸由概念變為現實,其中佼佼者當屬時下最為熱門的網絡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本文擬以《羅輯思維》為研究對象,結合自媒體的傳播特點與當下人們的信息需求,著力探索在互聯網的大潮下,如何將具有較高粘性的受眾轉變為實際客戶。
【關鍵詞】自媒體;《羅輯思維》;定位;平臺化
一、《羅輯思維》發展概況
1.《羅輯思維》簡介
2012年12月21日,由羅振宇、申音、吳聲聯合打造的,以視頻為核心的互聯網知識社群《羅輯思維》正式成立。2013年8月9日,《羅輯思維》發起第一次會員招募,首批5500個會員資格在六個小時內售罄。截止目前,《羅輯思維》視頻節目共播出約3.62億次,訂閱量120.2萬,微信公眾號粉絲逾600萬。2015年10月,《羅輯思維》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億人民幣。
2.《羅輯思維》主要產品
(一)《羅輯思維》網絡視頻
網絡視頻是《羅輯思維》的核心產品。節目形式簡單,內容豐富,由創始人羅振宇針對某個話題進行深入剖析講解,其結論往往出人意表,引人深思。在此基礎上,引出與節目主題相關的書籍,這些書籍大多在《羅輯思維》微商城中獨家發售。
(二)《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是《羅輯思維》著力經營的重點產品,目前粉絲數量超過600萬。每天早上六點半左右,羅振宇會準時發送一段60秒的語音,用戶通過回復關鍵詞的方式,接收當天的圖文以及社群活動信息。
(三)層出不窮的線下活動
借助各種社交平臺,《羅輯思維》的粉絲們在線下實現了迅速地集結。為提高用戶的忠誠度,打造會員獨有的“優越感”,《羅輯思維》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例如“羅輯思維霸王餐”、“羅輯思維相親大會”等。
二、《羅輯思維》的盈利方式
松下幸之助說過:企業不賺錢就是犯罪。作為企業,其存在的根本意義在于創造利潤。《羅輯思維》之所以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其重要原因在于順利實現盈利。以下筆者將對《羅輯思維》的盈利方式進行具體的介紹。
1.微商城銷售利潤
“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擁有600多萬的用戶,其微商城已經成微信平臺較大的商城之一。微商城上銷售“羅輯思維”訂制版本的書籍,并為其它創作者、生產者及企業提供銷售平臺和渠道,從中獲取的收益都構成了羅輯思維的利潤來源。
2.會員費
2013年七夕,《羅輯思維》開始招募第一期付費會員,鐵桿會員價格1200元,親情會員價格200元。第一期會員6600人,會員費收入160萬;第二期會員2萬人,會員費收入800萬;第三期會員6萬人,會員費4000萬左右。
3.線下活動收益
2013年第一期會員招募后,羅振宇組織線下巡講;2014年羅振宇、李天田、吳聲發起面向全國9大城市、為期60天的全國公開課,會員或非會員都可以報名參加;2015年羅振宇舉辦“時間的朋友2015跨年演講晚會”,不菲的票價為《羅輯思維》帶來了豐厚的收益。諸如此類的公開課、講座等,對于“羅輯思維”來說,既是擴大影響力的有效方式,又是獲得收益的重要渠道。
4.“得到”APP
“得到”APP中的“節操幣”是《羅輯思維》商業化的最新嘗試,未來有望成為其新的收入來源。
三、《羅輯思維》的傳播機制
1.節目內容生產——精準定位
(一)節目受眾定位
羅振宇在《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上明確提出:“我們想要打造的是一個有靈魂的知識社群,一幫自由人的自由聯合。”由此可以看出,《羅輯思維》面向的受眾是擁有一定知識貯備、有著獨立思考能力、追求某種精神提升的都市白領和青年學生。
據“中國網絡視頻指數”顯示,《羅輯思維》的受眾群體中,男性為81%,女性為19%。從年齡層次上看,22到29歲的青年群體占受眾總人數的50%;從學歷上看,本科最多,為41.4%。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羅輯思維》的觀看人群以男性青年為主,他們具有較高的學歷,同時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這一群體對理性知識表現出強烈的渴求,特別是在“多元信息泛濫”的當下,而這與《羅輯思維》原本的受眾定位十分契合。
(二)節目內容定位
《羅輯思維》的口號是“有種、有趣、有料”,其立志成為互聯網時代的“知識服務商”。結合已有的受眾定位,以淺顯、有趣的方式傳遞理性、系統的知識是《羅輯思維》的使命。縱觀《羅輯思維》視頻節目的總體風格,內容雖涉及社會、經濟、歷史等眾多方面,但傳遞知識的主旨卻始終如一。每一期節目,羅振宇都會圍繞一個話題展開講述,其觀點往往與人們固有的認知不符,從而引發受眾的興趣與思考。
2.節目運營特色——精耕細作“死磕自己,愉悅大家”是《羅輯思維》的口號,亦可看作其經營方針。作為一檔知識型脫口秀,高質量的節目內容是吸引受眾持續關注的根本保證。基于此,羅振宇在節目制作上融入“匠人”精神,充分發揮自己多年從事節目策劃的優勢,精益求精,力求將每期節目打磨成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精品。
3.節目營銷特色——打造“明星”,建立平臺
(一)從“意見領袖”到“知識明星”
《羅輯思維》的主講人羅振宇兼具“意見領袖”與“知識明星”的雙重身份,其卓越的口才、廣闊的視野、嚴密的邏輯、新穎的觀點無不對粉絲產生著實際且持久的影響。同時,《羅輯思維》也在有意強化著“羅振宇”的明星形象,例如參加“冰桶挑戰賽”活動、出席圖書簽售會等。通過一系列的互聯網事件,“羅振宇”的關注度與知名度越來越高,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互聯網思維”代名詞。
(二)“微商城”中的“使用與滿足”
“使用與滿足”理論認為,受眾是主動的傳播參與者,其媒介選擇與使用,是有意圖、有目的、有動機的。前文中提到,羅振宇不僅是節目主講人,更是一位“知識明星”。觀看《羅輯思維》視頻節目的受眾,其內心或多或少都蘊含著對知識的渴望與擁有,而這種知識的具體化形象便是羅振宇。在此基礎上,《羅輯思維》將每期節目的內容化為具體的書籍,并在公眾號上開設微商城獨家售賣。前有“羅振宇”的明星效應,后有獲取知識的具體途徑,受眾此時購買書籍便顯得順理成章。
(三)打造“平臺”
借助龐大的粉絲群體與良好的品牌美譽度,《羅輯思維》微商城建設取得了初步成功。在此基礎上,《羅輯思維》開始了“平臺化”嘗試。具體來說,就是尋找更多的創作者、生產者與服務者,通過《羅輯思維》的微商城對外售賣產品,進而形成集聚效應。
四、結論
當奇虎360在網絡安全領域取得空前的成功后,免費似乎成為中國互聯網界的金科玉律。時至今日,當免費的內容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深時,“免費”已然成為橫亙在互聯網創業道路上的巨大障礙。顯然,缺少穩定收益的企業便如無源之水,難以長存,但用戶長期以來形成的“免費”習慣卻無法在頃刻間改變。自媒體的蓬勃興起為互聯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無限可能,其龐大的粉絲群體與較高的受眾黏性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如何將用戶價值轉變為商業價值,卻考驗著每個自媒體創業者的智慧與勇氣。
當諸多自媒體陷于入不敷出的泥潭而無法自拔時,《羅輯思維》的探索無疑開啟了一條新的道路。作為一檔互聯網知識型脫口秀,《羅輯思維》成功的關鍵在于其準確、獨特的受眾定位。互聯網背景下,受眾信息接收方式日益碎片化,對理性系統知識的渴求日益劇增。在此背景下,《羅輯思維》通過一種“死磕”的方式,加之多渠道的傳播方式,成功地樹立起一個“知識明星”的形象,從而讓受眾對知識的渴求有了具體目標。之后,“微商城”的開設則為滿足受眾需求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一種完整的商業鏈條由此而生。
【參考文獻】
[1]張貞.從“羅輯思維”看自媒體傳播特質與生長空間[J].傳媒觀察.2014.
[2]趙林瀟.“人格魅力”型自媒體的盈利模式探析[J].現代視聽.2015.
[3]邸亞崢.自媒體平臺的盈利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4.
作者簡介:劉向陽(1990-),男,漢族,河南許昌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新聞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傳播理論、新聞業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