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龍
【摘要】工程項目施工管理中的質量管理,是工程項目全過程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論述了項目施工管理中質量管理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及相應的措施以強化建筑質量管理,對解決目前我國建筑質量監管中存在的問題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關鍵詞】施工質量;質量監理;質量控制
工程項目施工的質量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到施工、竣工驗收等,都有一個質量管理問題。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是形成工程項目實體的過程,也是決定最終產品質量的關鍵階段。
一、建筑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質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和經濟建設高度發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質量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1.建筑企業法人行為有待規范
當前建筑市場秩序及建筑企業法人行為比較混亂。就建筑企業法人方面講:
(一)行政干涉嚴重,違反建設操作流程,任意篡改合理工期,影響工程進度,從而不能保證建筑施工質量。
(二)建筑質量管理意識淡薄,管理階層松懈,建筑法人責任制不夠完善。
(三)資金嚴重短缺,建筑工程運作有問題、壓價現象泛濫,要求承包方墊資,拖欠建筑工程款項,造成盲目降低質量成本和管理質量投入。
(四)招投標工作不夠正規,違規操作現象時有發生,虛假招標或直接發包工程導致設計水平降低、無資質設計、施工項目、監理隊伍參差不齊。
2.施工不按程序操作,“豆腐渣工程”現象嚴重
(一)工程多次轉包,層層收費、資金嚴重流失,在利益的驅使下,導致建筑企業偷工減料現象嚴重。
(二)大量低水平、低素質的施工隊伍涌入建筑市場,施工人員技術水平比較落后、施工經驗大打折扣。
3.質量監督力度不到位,作用難發揮
(一)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完善,執法不力,質量監督處罰可操作性不強。
(二)無檢測手段,質量評定缺乏權威性。
(三)質監機構為事業或企業編制,收費標準低,財力、人力所限,工作難以深入到位。
4.監理市場不完善,監督管理水平較低
(一)臨理隊伍缺少,人員素質嚴重降低,監理人員無證上崗現象泛濫,沒有強硬的責任感。
(二)監督管理市場不規范,監督管理單位存在“同體監理”、“自主監理”現象,監理成“兼理”。
二、質量監控要做到事前預防
監理方一旦進入工程質量監理,首先審查施工單位的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是否有相應的施工技術標準,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施工質量檢驗制度和綜合施工質量水平評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單位落實到位。
針對工程的特點和合同中簽訂的質量等級,建設方的要求、施工單位的資質等情況,確定監理方的監控的目標和標準,確保監控的內容和各自的職責、權利,訂出監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質量監理工作正規化。
1.對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質量進行檢查和控制
首先要求施工單位在人員配備、組織管理、檢測程序、方法、手段等各個環節上加強管理,明確對材料的質量要求和技術標準。針對鋼筋、水泥等材料多源頭、多渠道,對進場的每批鋼筋、水泥做到“雙控”(既要有質保書、合格證,還要有材料復試報告),未經檢驗的材料不允許用于工程,質量達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時請退出場。
2.加強質量意識,實行“三檢”
制在工程施工前,監理方召開由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質檢員及有關各工程隊組長質量會議,加強質量管理意識,明確在施工過程中,每道工序必須執行“三檢”制,且有公司質監部門專職質檢員簽字驗收。
3.嚴格把好隱蔽工程的簽字驗收關,發現質量隱患及時向施工單位提出整改
在進行隱蔽工程驗收時,首先要求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再由公司專職質檢員核定等級并簽字,并填寫好驗收表單遞交監理。然后由監理工程師組織施工單位項目專業質量(技術)負責人等進行驗收。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因此,必須針對建筑施工質量監管,建立健全施工企業技能和安全教育制度,改進培訓方法,完善培訓內容,以提高建筑企業管理和技術骨干力量的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王曉平,崔冠杰.國大型工程管理[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7)
[2]王勝萬.三峽工程投資管理模式改革的實踐[J].中國投資與建設,2007,(6)
[3]金德鈞等.施工項目管理概論.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4]趙燕;市政工程管理質量與控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