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由于南海周邊國家企圖搶占和分割我國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資源,南海維權顯得相當復雜,公安邊防部隊在權益維護中所起的作用也越發重要。重視地理環境,能夠指導邊防管理工作。公安邊防部隊應當高度重視南海海域安全,強化管理機制,堅決維護我國對南海的主權和海洋資源權益。
【關鍵詞】南海海域;地理環境;應對策略
南海的地理環境復雜,公安邊防部隊必須高度重視南海問題的發展趨勢、國際背景和應對策略,努力營造穩定的治安環境,為南海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一、南海問題的現狀
南海簡稱南中國海,總面積大約350多萬平方公里。20世紀70年代起,隨著南海資源尤其是油氣資源的勘探,周邊國家覬覦我國南海海域,非法占據并大肆掠奪海洋資源。“南海問題”即為南海周邊國家企圖搶占和分割我國南海海域的領土主權和海洋資源的問題,核心為能源問題,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南海蘊藏著豐富資源。周邊各國家紛紛在此區域增強軍事力量,以維護既得經濟利益。二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必經之路。
二、南海海域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公安邊防部隊的影響
影響南海海域公安邊防部隊的自然地理環境主要表現為海洋氣象要素、海洋水文要素、水深、島嶼、海岸、底質、海峽或水道的數量及通航條件等。
1.海洋氣象、水文因素的影響。海洋氣象、水文因素的影響主要指風浪、海霧、潮汐、海流等因素的影響。
(一)風浪的影響
執勤船艇在風浪中航行,船身搖擺劇烈,不宜操縱。風速超過船艇的抗風力時,會危及船艇安全,發生傾覆等惡性事故。特別是臺風來臨季節,船艇的航行安全將受到巨大威脅。
(二)海霧的影響
海霧能降低海上的能見度,在島礁區或水道狹窄的海域航行時,極易發生碰撞或擱淺事故。特別是海霧天氣的能見度極差,不法分子很容易利用這種條件進行各種非法活動。
(三)潮汐、洋流的影響
潮汐是一種有規律的海面升降現象。執勤船艇順流航行時,如船速與潮流速度相等則船舵完全失效,容易發生傾覆事故。洋流是海水大規模相對穩定的流動,影響航速,在較大洋流作用下和遠航時,會引起船艇偏離預定航向。
2.海島、航道的影響。南海諸島是海疆和陸地國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島礁數量多,分布范圍廣,將近海水域分割成眾多深淺不一的航道,一旦偏離航道,就會造成觸礁或擱淺的嚴重事故。
3.海岸的影響。海岸分為巖岸和沙岸。巖岸即巖石型海岸,沿岸縱深多為山地,便于組織海岸防御。沙岸即泥沙型海岸,近岸水域多為淺灘,不便于艦船停靠,沿岸海灘距離長,無險可守,不便于組織海岸防御。
三、南海海域的人文地理環境對公安邊防部隊的影響
影響南海海域公安邊防部隊的人文地理環境主要表現為海洋政治、法律因素、海洋經濟因素及公安邊防部隊自身因素等方面。
1.海洋政治、法律因素對公安邊防部隊的影響。我國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來,在加強海洋立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我國缺乏統一的海洋立法規劃,海洋立法落后于治安形勢的發展。海域劃界不清、島嶼主權歸屬的不明確,也造成海上執勤界線不清,容易因漁民捕魚問題造成涉外事件。
2.海洋經濟因素對公安邊防部隊的影響。我國人口眾多、自然資源相對不足,開發海洋資源能夠解決能源、食物、水資源和其他資源不足的狀況,還能發展對外經濟。
四、應對策略
1.加強對南海海事執法活動的管理。我國有五大部門參與海事執法政策的制定,部門之間存在條塊管理、力量分散及執法不力的問題,不利于管理,需要整合各方面的管理力量,構建全新的管理機制。同時,需要不斷加強對南海執法活動的管理,建立一支強大的海上執法隊伍,維護南海海域的航行安全。
2.與南海相關國家開展非傳統安全合作,打擊涉外犯罪。傳統安全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具有較高敏感性,而非傳統安全合作的敏感性較弱,合作較容易開展,加強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也是南海周邊國家的共同要求。
3.豐富邊防民警的地理知識。具體的邊防管理工作,總在一定的邊防轄區內進行。而地理條件對邊防管理工作的影響具有普遍性,邊防民警應當熟悉轄區的海上地理環境,充分進行科學分析,掌握變化規律,有利于準確有效的打擊海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保護廣大漁船民的生命財產,在維護我國海上安全與穩定的斗爭中能夠趨利避害,出色的完成邊防管理任務。
【參考文獻】
[1]傅昆成.南海的主權與礦藏-歷史與法律[M].北京:幼獅文化出版社,1981.
[2]趙理海.海洋法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3]新華通訊社.參考資料,2001-11-15:6.
[4]金凱.從國際法角度看我國南海問題[J].青年思想家,2004(4).
作者簡介:崔馨方,女,河南省信陽市人,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邊防檢查系教員,警務碩士研究生,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