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彥玲
【摘要】現代文學是高校基礎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學科,完善高校現代文學的教學工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文化素養,所以本文將針對我國高校現代文學課程改革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校;現代文學;課程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引言
當前高校現代文學專業并不受學生的重視,現代文學的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也存在問題,從而導致現代文學專業教學質量始終不高,所以本文將就相關課程改革的方法進行分析。
一、高校現代文學教學現狀
現代文學是高校重點基礎課程。20世紀80年代,眾多博士點、碩士點的建立,不斷強化著中國現代文學的學科建設。作為一門基礎必修課程,在漢語言文學及相關文科應用型專業中都有開設。隨著應用型專業轉型的不斷深入,中國現代文學在教學上也出現了一些阻遏學科發展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越來越明顯的傾向性。在播音主持藝術等應用型專業當中很多學生都不是很重視現代文學的重要性,這些學生往往感覺文人騷客與他們的學習沒有聯系與幫助,所以缺乏興趣與主觀能動性。正是由于心態不正,所以很多學生上課的時候精神散漫,不注意學習。現代文學作為高校的基礎課程,本應受到重視,但是學生對現代文學并不熱愛,加之教師傳授的知識不叫古板,最終導致學生始終游走于現代文學的大門之外,加之現代文學課程本身并不完善,所以亟需改革整治改變現有教學狀況。
二、現代文學課程改革方法
首先要對課程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改革:在教學改革中藥基于文學史實為教學線索,通過對優秀作品的賞析,引導學生了解、掌握文學發展的史實內容,為學生建立完整的文學史實脈絡,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史實作品評價觀念,幫助學生奠定文學基礎,為學生培養審析文學作品的能力。其次要做好教學內容的制定,要基于教學大綱的要求做好現實社會發展狀況的融入,確保文學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接軌,通過新鮮血液的不斷注入,讓現代文學基礎知識成為學生根本,通過創新教育打破填鴨式教育弊端,幫助學生解難答疑。最后要為學生開拓眼界,引進新時期教學思想,打破現代文學概念的禁錮,從新的視覺用立體化的眼光與思維方式融入、交叉、邊緣相關的學科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增強學生對現代文學理解的能力。
其次要做好課程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教師要把握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的運用分寸,在以教師為主體的過程中要緊抓教學環節,通過因勢利導的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在教學中需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講解中國現代文學的著名作品,鼓勵學生探索未知領域,指導學生研究現代文學,讓學生漢語大膽立論、小心求證。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積極使用高科技教學手段,比如說引入音像資料,通過放映改變著作而成的影視作品的方式,幫助學生強化對文學作品形象性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理解與感悟能力。而是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制作學術課件的方式,為學生打開眼界,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三是可以開展互聯網教學交流,通過資料轉載、信息解答等方式,課下輔導學生學習。
三、高校現代文學課程改革步驟
首先,要通過過實地考察等方式對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課程教學狀況進行跟蹤調查,了解當前高校現代漢文學課程的改革狀況。
其次,要制定科學、精準的“高校現代文學”課程改革方案,通過對課程總體定位、課程教學改革思路、教材建設等相關因素的角度出發進行課程改革方案的分析與研究。做好“高校現代文學”課改教學大綱、教學技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體系、教學格局等的調整、更新、重建等工作,確保相關改革能夠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
然后,加快教育教學的現代化步伐。在教學中要注意采用現代化手段,購置多媒體教學的機器設備,制作多媒體課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和輔助教學。把已經完成的教學改革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工作,摸索出通過實踐性環節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當前,要在現有單機版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基礎上,開發網絡版教學課件,并盡快應用于教學。同時要加快精品課程建設步伐,條件成熟后,盡快申報國家精品課程。最后,認真制訂一個科學的課程教學信息反饋、評價體系,并加以實施。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高校現代文學課程改革的現狀以及相關方法進行了研究。在未來的教學中,高校必須重視現代文學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以及教學方法的使用,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現代文學學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強,關于中國現代文學教學改革的思考,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年06期
[2]劉朝霞,中國現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