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波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在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是否合理,而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就是課程體系的構建。本文借鑒國際上各種先進的課程構建模式以及質量管理體系的PDCA循環理念,按照“調研(Research)-論證(Demonstrate)-重構(Rebuild)-實施(Do)-評價(Assessment)”的開發過程,通過校企一體的方式構建了基于職業能力的RDRDA雙循環的課程開發模式。
【關鍵詞】課程體系 RDRDA 職業能力 校企一體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06-01
1.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自2006年教育部開展國家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以來,各院校紛紛開展了適合自身需要和特色的高職課程體系改革,到目前已經進行了10年時間,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和典型的案例,但既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模式,又沒有一個很成熟的方案,而是各高職院校都在結合自身的發展環境、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發展戰略、以及對人才培養的定位,確定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標準。如何構建適合自身特色的專業教學標準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好壞的關鍵,而專業教學標準核心的內容就是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本文借鑒國際上各種先進的課程構建模式,通過校企一體的方式構建了基于職業能力的“RDRDA雙循環”的課程開發模式。
2.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思想
當前,國際上影響力比較大,在國內被借鑒和推廣的典型課程開發模式主要有國際勞工組織的MES課程開發模式、北美的CBE課程開發模式、德國的雙元制課程開發模式與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模式,英國的BTEC課程開發模式和澳大利亞的TAFE課程模式等。本文所構建的課程開發模式主要是借鑒北美的CBE課程開發模式。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課程開發模式是一種以崗位勝任能力培養為基礎的課程開發模式。這種課程開發模式中的能力主要是指崗位職業能力,是一種包括知識、經驗、態度等的能力體系。
3.基于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的構建
在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開發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必須打破傳統學科體系的課程結構,并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課程體系,將職業工作作為一個整體化的行為過程進行分析, 將職業資格分析、個人發展分析、教學設計結合在一起,使學生獲得綜合的職業能力。課程的開發根據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和學生職業能力成長規律,按照“調研(Research)-論證(Demonstrate)-重構(Rebuild)-實施(Do)-評價(Assessment)”的開發過程,形成了“RDRDA雙循環”的課程體系開發方法。基本流程為:各專業團隊制定行業企業調研方案和崗位職業能力調研表,到各行業、企業進行調研,分析崗位職業能力,歸納出典型工作任務;通過學院專業團隊和行業企業專家雙輪論證,歸納形成專業學習領域;與行業、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干合作,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引入職業資格標準和企業文化,開發學習情境和教學內容;制定課程實施方案,構建課程實施的教學保障體系,組織教學;開展課程和教學評價,對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并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修訂和完善。
(1)調研階段(Research)。到行業、企業調研,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由校企共同完成。
學校要選擇與自身合作緊密的行業、企業開展調研,尤其是規模以上的大型企業,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調研準確性越高。調研主要分三個層面來做,一是行業調研,二是企業調研,三是企業一線技能人員的需求調研。根據不同的調研對象,設置不同的調研表和調研項目。
(2)論證階段(Demonstrate)。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論證,由校企共同完成。
在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后,要確定合適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在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時,構建了“校企一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即通過學校和企業在專業共建、課程共建、實訓基地共建和教師團隊共建幾個方面實現校企一體,將學生學校學習和企業生產相結合,形成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3)實施階段(Do)。根據教學計劃實施授課階段,由校企共同完成。
根據課程體系進行公共課程調整,并形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制定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實施性教學計劃,根據教學計劃實施教學。實施階段是課程體系實施的關鍵階段,此階段要根據專業教學標準確定的教師要求、實訓設備要求和實訓場地要求開展教學。在教學運行過程中,應由學校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授課,并應在一個年級完整地運行完所有的課程。
參考文獻:
[1]催怡文.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評價體系初探[J].探索與實踐.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