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欣悅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金融快速崛起并深入大眾日常生活,已經成為很多普通人和企業的金融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互聯網金融的大潮下,網絡金融也出現了多種新模式和新特點,對于傳統銀行業,已經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影響和沖擊,同時也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首先從互聯網金融切入,對其主要概念、特點和功能進行分析和闡釋,同時,結合傳統金融業發展,探尋二者之間的關系,并且挖掘其中的矛盾和合作運營給予,并分別對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銀行業提出意見建議,以期為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和金融行業實踐操作提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業;互聯網金融;銀行業;傳統銀行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現代化網絡金融產品應運而生,從最開始的手機銀行、網絡銀行,到現在各種各樣的互聯網移動支付平臺,互聯網金融業態層出不窮,并且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成為普通百姓日常金融消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銀行業受到了較大沖擊,如何運用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并發揮自身傳統力量,最終實現雙贏,也是現代金融業的重要課題,同時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互聯網金融的特點與優勢
與傳統銀行也相比,互聯網金融具有很多特點和優勢。在操作系統和平臺上,就存在重要的優勢。過去百姓辦理轉賬等銀行業務,要到銀行的實體店面去辦理,由于業務量較大,在操作中需要長時間等待,手續辦理也比較繁瑣。但是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進行操作,其主要作用是為客戶提供了一個虛擬化的網絡接口,通過接口進入平臺,可以實現傳統銀行一樣的功能,便捷性和實用性效果極強。
傳統行業用戶的信息收集和整理是一項巨大的工作,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很多工作都是在網絡進行操作,通過用戶自己操作和后臺的處理器存儲,就完成了整個工作流程,效益更高。用戶在先期已經搭建好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上進行自助式操作,就省去了很多人力成本和設備成本,進而提升了資金效率,互聯網交互和云計算技術的興起,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在現代支付手段上,互聯網金融也具有天然的優勢。一般傳統銀行支付方式都是集中在現金、票據等方面,但是互聯網金融則以移動和網絡支付為主要方式,不管是個人和企業,都可以高效利用平臺辦理。隨著第三方支付的興起,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隨著規模化效應的顯現,其交易費用低廉、方便快捷的特點也在不斷顯現出來。此外,網絡保障技術的不斷發展,也為互聯網金融業務提供了技術支持,保障了資金的安全性,從而有效提升了互聯網金融的利用范圍。
二、互聯網金融沖擊傳統銀行
1.搶奪金融業務市場
互聯網金融可以實現傳統銀行的很多功能,同時又具有方便快捷、費用較低的特點,受到了廣大用戶的認可,在應用領域上逐漸深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銀行沖擊顯而易見,以工商銀行為例,在利息凈收入增長率方面,從2014年的6.1%,下降到2015年的4.5%,農業銀行也下降了2%,建設銀行從10%,下降到了8%,再凈利潤增長上,也都存在大概5%左右的下滑。
在具體的功能上,不僅有日常的支付、存儲、轉賬功能,而且很多互聯網金融還提供了一定的理財功能,推出了比存款利率更高的理財手段和平臺,造成了銀行儲蓄率的流失,很多用戶將傳統銀行的錢轉到互聯網金融平臺,實現資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在消費端,很多互聯網網平臺都推出了小額度的信貸消費功能,提供了一定的融資平臺,也和傳統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形成沖突,是對傳統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一個沖擊。
2.削弱傳統銀行媒介作用
在傳統的金融活動中,銀行都是以一種資金融通的中介身份出現,對于社會經濟正常運轉,發揮了巨大作用。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傳統銀行的媒介作用和地位已然岌岌可危,互聯網金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大大提升了資金的利用效率和流通效率。以阿里巴巴小額貸款為例,自2010年推出以后,阿里巴巴小貸已經為800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貸款,累計金額達到2500億元以上。
三、互聯網時代的傳統銀行發展策略
互聯網時代,傳統銀行面臨諸多挑戰,但是機遇與挑戰同時存在,傳統銀行需要積極探索,尋找有效的發展路徑,發揮自身傳統優勢,同樣可以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自身業務的提檔升級。
1.完善風險防控體系
不管金融業態如何發展,風險防控問題,永遠是金融行業的核心問題,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互聯網金融在安全系數上,存在著先天的不足,由于互聯網安全防范手段的缺陷,加之互聯網金融出現時間較短,在身份認證和安全防護上,仍然存在著很大不足。另外我國信用體制沒有完全建立,信用機制相對較差,也給互聯網金融帶來了較大的風險,對此,傳統銀行要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在金融風險防控上下足功夫,逐步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實現資金的安全管理,吸引對風險防范要求較高的重點客戶和大額客戶的青睞。
此外,傳統銀行業也都有著互聯網資金交易的業務,比較網絡銀行等,也需要進一步加強網絡銀行的風險防范,加快兩者在業務上的不斷融合,實現線下和線上業務的共同發展。
2.形成高效反饋通道
傳統銀行業由于長期在金融行業呈現壟斷地位,客戶和銀行之間的關系并不對等,客戶的個性化和現實需求并不能得到有效滿足和需求反饋,在互聯網金融多元化發展的今天,由于網絡金融的靈活性,更能有效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傳統銀行也需要轉變思路,創新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各項內部規定和制度,優化辦事流程,形成高效的評價發展反饋機制,利用市場化的客戶思維考慮業務的開展和推進,把提升客戶滿意程度和銀行綜合效益的綜合作為發展的重點要素。
加強跟蹤服務推進能力。構建高效的產品評價反饋機制,提升對于市場需求的敏感程度,提升對客戶的綜合性評價,客戶群體劃分更為細化,提升服務綜合能力,傾聽銀行客戶的意見建議,與其他線上金融業態形成有效的競爭,保證自己在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
3.打造新型管理模式
在傳統銀行存在體系相對較為僵化的現象,應該在人力管理和風險管理、會計管理體系等進行變革,實現綜合管理模式的改變。從客服管理型向客戶服務型轉變,體現消費者思維和消費者理念,不斷加大對客戶的服務水平,重視客戶隱私的保護,不斷推出有效措施,加強銀行日常防范和監管,不斷提升員工素質。
4.加強信息化建設
據統計,截至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經頒發第三方支付業務牌照超過200個,第三方互聯網在線支付交易規模超過5萬億元。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任何產業都面臨著互聯網的浪潮,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是各行業實現跨越發展的基礎。傳統銀行有著現代網絡金融不能比擬的優勢,其掌握大量客戶資源,有著完善的內部運轉體系,這些都可以進行轉化,通過運用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功能,實現客戶的有效挖掘,實現金融業務線上和線下的有機融合,最終實現自身體系的健康運行,實現整個金融業態的提檔升級。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金融行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并且開始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并且越來越多的變成了企業主要的支付手段,在互聯網金融興起的浪潮下,傳統銀行也必然面臨著重大的沖擊,但是機遇和挑戰并存,傳統銀行應與互聯網金融深度融合和共同發展。傳統銀行業要及時調整,從容應對,充分利用自有的資源和儲備,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積極探索現代化經營模式,實現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銀行業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5):86-88.
[2]褚慧,衛澤鵬.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影響的分析[J].區域金融研究,2015,(7):20-24.
[3]楊磊玉.淺談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中國商論,2016,(11):88-90.
[4]劉蘭芳.顛覆與沖擊--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現代交際,2016,(1):98-100.
[5]向麗莎.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決策與信息(中旬刊),2016,(3):61-62.
[6]楊榮興.芻議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時代金融(中旬),2016,(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