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林
[摘 要]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學生思維、認知水平、性格等方面的差異,造成了一部分學生長期得不到老師的關注,教師在班級授課制(尤其是人數眾多的大班級)下對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欠佳的學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從心,而分層教學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難題,各個層面的學生都得到了應有的關注,使每個層面的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分層教學;素質
“因材施教”是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的具有深遠意義的教育理念。初中階段面臨的突出困難就是學生學習成績分化嚴重。小學畢業直升初中,原有的差異隨著初中學科的增加、學習內容的加深、學時的延長而進一步擴大。如果用同樣的方法和要求來對待,一定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而有的學生吃不了的局面。傳統的班級授課是目前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但是它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妨礙了學生個性、愛好和特長的發展。為了克服這種弊端,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分層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一、新英語課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學習一門外語能夠促進人的心智發展,在體驗中外文化的異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識。
2.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在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他們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教學效益。
3.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
英語學習具有明顯的漸進性和持續性特點。語言學習持續時間長,而且需要逐漸積累。英語課程應按照學生的語言水平及相應的等級要求組織教語言的機會。
4.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
5.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要通過采用多元優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水平,并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
6.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
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積極利用音像、廣播、電視、書報雜志,網絡信息等,拓展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二、分層教學的概念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在分層教學中,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測試分數、智能及思維靈活程度等因素把學生分為A、B、C 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學生可根據以后發展情況而調整) :A 層次是班里學習成績好、學習自覺性強、學習興趣濃、接受快的學生;B層次是學習情緒不夠穩定、學習成績中等、接受能力一般的學生,B層學生占大多數;C 層次為學習成績、學習自覺性、主動性以及潛力各方面都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在充分明確學生情況后,對各層次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同時在分層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學習的進步和后退,及時調整相應層次。
三、初中英語口語分層教學的實施與設計
分層施教是教學中最關鍵、最難操作的部分,但也是最富有創造性和最重要的部分。為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采取靈活有效的分層教學手段,使不同層次學生能夠異步達標。
1.課堂教學方法分層
分層授課,要采取“大班導學,小組議學,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針。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強化目標意識,做到課前揭示各層次的學習目標,最終檢查是否達到目標。另一方面要把握課堂提問策略,讓各類學生有回答問題的均等機會。課時進度以A、B兩層學生的水平為標準,上課以A、B兩層的要求為公共內容。做到對A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采用重能力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訓練他們的邏輯分析能力,使其能就某一話題展開討論發表觀點;對B層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采用重方法、多進行鼓勵的教學方法,注重課本上的篇章段落及習題的處理,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嚴格要求其高質量的完成作業及一些簡單的語言交際,尤其是教材中的重點語句用法;對C層學生則淺講多練,采用重基礎,拉著他們走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提問分層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它能培養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形成較強的思維能力。為了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應在提問時也做到層次化,有意識地編擬有難有易的三個層次的問題,便于課堂提問。
3.作業分層
要想讓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技巧,單純依靠課堂的講解和學習是很難實現的。作業不僅是用來檢查、衡量一個學生上課聽講效果,更是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和查漏補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所以作業布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常常被統一而繁多的作業所累,C層學生會覺得一些作業如拓展題之類的太難,做不出來;A層學生又會覺得一些例如抄寫之類的作業太簡單,沒有必要做。這樣統一布置作業的后果就是沒有辦法達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和查漏補缺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處理練習時要面向三個層次,將練習作業按照三個層次同學的能力來布置作業。
綜上所述,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能使學習參差不齊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自我發展,各得其所,讓全體學生獲得良好發展。分層教學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而達到最優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實踐表明:分層教學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面向全體學生,開發學生潛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
參考文獻:
[1]范劍虹;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理念下的教學設計之我見;基礎教育論壇;2016年.
[2]周軍;初中英語口語課堂“分層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教師;2010年.
[3]舒足蘭;分層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中國校外教育;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