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宏
【摘要】當今,我國比較重視職業教育,在2016年的兩會上也提出發展職業教育.中職數學課在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繼續學習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中職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是中職數學教師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本文談談提高中職數學課堂的有效性的幾個途徑.
【關鍵詞】中職;數學課堂;有效性;途徑
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經歷了中考的挫折,跨入中職學校,基礎差、學習自信心不足等是他們最顯著的特點.因此,作為中職的數學教師要因材施教,讓學生學到必需的、夠用的、有價值的教學知識.使得數學教學趨于大眾化、呈現多樣化.讓學生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從而顯著地提高中職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一、根據學生的知識現狀設計教學方案
教師要能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把握學生學習傾向,要知道學生對數學的了解程度,即本學科知識的基礎,根據學生的知識現狀設計教學方案.由于現在中職的學生基礎普遍較弱,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多注重課本的基礎知識的講解、訓練以及檢測.由于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較慢,因此教學進度要慢一些,不是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越多越好,而是要看學生掌握了多少.設計的學習方案要最大限度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的期望值.如果期望值過高,往往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失望的情緒,而期望值過低,則會使學生對學習缺乏內動力.所以,教師有責任了解學生的期望值,充分利用“最近發展區”原理.根據學生學習的狀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使他們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
二、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
根據時代的特點,教師應該不斷調整思想,發展觀點,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名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地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較容易的問題讓基礎弱的同學來回答,一般問題由中等生來回答,較復雜問題由基礎較好的同學來解決.使每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揮,都有收獲、進步,都能得到發展.進而提高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要努力提高“導”的藝術,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點撥、設疑、解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少一點講解、分析、提問,多一些引導、點撥、激勵,徹底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許多學生特別是中職的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喜歡自由自在地學習,所以要讓學生們在每一堂課都有精彩的表現,能體驗成功的愉快.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可以采取班級集中授課式、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式、辯論式和個別輔導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
四、設計有一定層次的練習
中職學校的學生也參差不齊,成績差別也較大.應該設計既有彈性又有層次的練習,使學生有選擇的余地,目的是為了讓學困生 “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在練習設計上應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原則.設有“必做題”和“選做題”.練習層次化,主要在于練習題設置與要求上,教師要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而且有些題目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要求,對學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題一解,就題論題,落實課程目標的基本要求.而對優等生則可以要求高一些,溝通知識的橫向聯系,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還可以做到:提出不同的練習要求和練習內容供學生選擇,由學生決定練習的內容和練習量.把練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練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五、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只有正確恰當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才能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數學、自覺運用數學、主動探究數學.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他們學好數學.適當、巧妙運用有關資源能有效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要努力把握以 “學生為中心”的服務思想,關注學生學習的需要與興趣,激發興趣、啟動認知.精心設計學習資源,變換表達式,引導觀察、建立表現、架設疑問、激發思維、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欲.注重多種學習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學習資源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對學習資源的濃厚興趣.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探索熱情更高漲.
六、真心關愛每一名學生
作為數學教師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傳授數學知識.教師要真心關愛每一名學生,把師愛灑向每一名學生的心田.對學生的真誠關懷、對學生的寬容和尊重是營造良好數學學習環境的要素.
隨著新課改向縱深發展,提高中職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已經成了一個戰略性問題,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改變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拋開形式主義的束縛和功利主義的誘惑,潛心鉆研,勇于探索.
【參考文獻】
[1]王錞.特色教育探索·教師篇[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2]楊建.成為富有創新能力的教師[M].廣州:新世紀出版社.2006.
[3]鄧士敏.中職數學教學的現狀和對策 [J].科技創新導報,2010.
[4]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