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嫻
摘 要: 本文根據筆者在擔任《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實踐,初步分析了本門課程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針對問題提出自己對于該門課程建設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獨立學院 職業生涯規劃 就業指導 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136-02
隨著高校不斷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大學生”已不再是個稀有名詞,隨之而來的大學生就業壓力也不斷增加,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大學期間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就業指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已成為現今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話題。獨立學院因其辦學性質的獨特性,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建設更注重于培養實用型與應用型人才,特別是要創造條件加快社會發展和人力資源市場急需的短線專業。《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目的在于指導學生在大學期間全面認識自己,了解職業及職業環境,有針對性地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活及職業生涯,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與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方向相符合。因此,在獨立學院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具有重要的意義。
筆者連續四年斷續擔任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大一及大四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與就業指導課程,下文將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為例,分析當前該門課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思考建議。
一、獨立學院《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現狀
由于當前高校對《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而且開始開設的時間比較晚,還處于探索期,不管是教學模式還是課程設置等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學校的重視程度不足。我國職業生涯教育的體系正處于探索和實踐階段,各高校情況參差不齊,雖然目前職業生涯教育在各高校逐漸引起重視,但由于起步較晚未能獲得足夠的資源和支持。部分院校開設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僅僅是停留在選修課階段,沒能系統地設置課程體系。我校主要把該門課程放在第二學期與第七學期授課,一共38學時,時間設置較合理,但是課時相對較少,未能對學生起到充分的指導作用。
2.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目前高校普遍沒有職業規劃教育的專職教師,也沒有固定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教研室,大多數職業規劃的指導教師是由輔導員來兼任,輔導員大多非該專業出身,專業參差不齊,且沒有經過專門系統的培訓,缺乏扎實的職業規劃理論和過硬的指導技能,不能真正有效地發揮指導作用,對學生的職業生涯困惑大多難以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因此,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普遍在高校難以系統科學有效地開展。
3.課程教學一般為大班上課,150人到200多人以上,而且課程教學形式與內容較為單一,理論課程為主,因為大班課程涉及人數多,專業也參差不齊,所以很難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的實踐課程。所以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較低,教師一人面對上百人,課堂氛圍難以調動起來,師生互動較少,教師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久而久之也會影響教師的上課積極性。
4.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大學生對該門課程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該門課程可有可無,覺得只是大學課程中的“次科”,可上可不上,覺得對自己的指導作用不大。另外,學生只是專注于個人的學習與成績,不能正確地認知自我,對職業生涯教育概念認識與需要僅停留在表層階段,一味被動地接受學校和老師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很少能把理論知識運用在自己的實際操作上。
二、反思及應對措施
1.加強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專業化指導團隊
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不斷完善需要有一支專業化較高的師資隊伍做支撐,因此,筆者認為成立專門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教研室,加強專業指導教師的聘任、選拔和培訓,培養一批專業化師資隊伍勢在必行,通過集體備課、共享資源、培訓交流學習等多種方式增強教師有關理論和專業知識,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和基本能力;另外,教師自己也需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通過繼續教育與課余充電增強自己的指導能力;同時,學校如若有條件或教師自身有條件,加強校企合作交流,深入現場,改變課堂只能紙上談兵的現狀。
另外,學校可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開設大學生職業咨詢室,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對遇到困難和問題的學生,提供引導信息和意見,針對不同的崗位提供技能信息的咨詢。
2.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核心,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貫穿大學全過程
職業生涯規劃不是一步到位的,目前高校開設的課程階段化、分層化問題突出,導致規劃過程連貫性不強,存在著盲目性、隨意性等問題。另外高校對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重視度不高,課時不多,僅僅兩個學期的大班課堂學習遠遠不能滿足對學生的指導作用,因此,高校在就業指導的全過程中,應結合不同年級學生專業學習的實際情況,分年級、分階段、有側重地安排不同課程模塊,逐步構建具有院校特色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立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針對大一新生主要開展職業生涯始教育,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及專業,定位自己,初步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大二、大三主要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培養,開展職業競賽、職業與就業能力相關培訓,幫助學生確定好職業目標,客觀定位自己;同時通過各種社會實踐,創業、學術等競賽幫助學生拓寬視野知識面,積累實戰經驗,提升職業就業素質與能力。針對大四畢業生主要進行就業指導與服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調整好就業心態,為求職做好充分的準備。
3.豐富課程內容與形式,延伸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觸角
目前我校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材比較單一,且一直沿用著同一本教材,無論是教材內容與案例都比較陳舊。另外,課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授為主,盡管想豐富教學形式,可鑒于班級較大人數較多的情況,很多想法也只能望而怯步,難以開展。因此,豐富課程內容與形式,第一步建議采用分專業授課,班級人數不宜過多;第二,課堂形式與內容不僅僅限于課堂與書本知識,適當增加拓展訓練,如小組討論、社會調查、網絡測試與搜索等等,突破紙上談兵的現狀,讓學生學以致用,并以親身經歷與實際行動參與到課堂學習。同時,結合學生專業,進行校企合作,讓學生走進企業,通過面對面交流與實際性體驗,了解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在過程中進行自我培養與改進,為未來的就業做好準備。
結束語
總的來說,《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在高校特別是獨立學院開設具體重要的意義。這門課程的開設主要是幫助大學生合理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順利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學生充分地認識自己,客觀地分析環境,正確地做出職業選擇,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職業生涯發展中的各種困擾,實現從“自然人”到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人”的轉變。
參考文獻
[1]陸彥莉.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J].科教縱橫.2012
[2]黃志杰.關于《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反思[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