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曼·卡哈爾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217-01
新疆的雙語教學主要采用三種教學模式:一是部分課程(理科各科)用漢語授課,其他課程用民語授課;二是除民語文外,音樂等涉及民族文化的內容可以用民語授課,其他課程用漢語授課;三是從幼兒園開始學漢語,從小學開始所有的課程用漢語授課,加授一門雙語文科的模式。雖然目前哪一種模式的效果最佳,還尚未定論,但是這三種模式對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都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雖然有統一的課程標準,但由于目前各中職學校在漢語教學的實際操作上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漢語課程所采用的教材、教學方法、培養目標、課程定位都不太一致,對漢語課程的定位也不太統一,對課程標準的認識程度也有一定的差異,導致新疆各個地區中職學校的漢語教學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一、新疆中職學校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過于依賴課后生詞表中的詞語解釋。初級階段應該把重點放在生活詞語上,使學生掌握其基本意義和主要用法,要求學生能夠快速說出所學的詞語組織成話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母語與漢語之間沒有“一一對應”的關系,往往在意思和用法上存在著差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依賴生詞表上的注解是不可靠的,生詞表上注解也只標出在本課中的意義,是特別語境下的意義,而課文中的意思很可能并不是常用意或基本意。過于依賴生詞表中的解釋,是學生難以走出課本,走向生活中的漢語。
2.教學方法呆板、單調。單調主要表現在漢語教學中常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忽略學生本身,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常常是老師指哪打哪,進行大量的機械聯系,例如抄寫單詞、抄寫課文、不斷對學生進行語音、詞匯、語法方面的強調教學與刺激等等,學生沒有主動思考,這些方法對增強學生在漢語詞匯、語句的理解和運用并沒有多少幫助。在課堂上學生應該是教學活動的實施者,老師應該竭盡全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成為學習漢語的主導者。
3.練習過于簡單,缺乏生活化。目前我區中職學校使用的教材內容比較簡單,每篇課文后關于成篇表達的練習非常簡單,只有一個話題,而且用詞很書本化,特別是集中在單一的課文中,基本上是對課文的復述,有些不適宜生活中的表達。我們要求學生成段成篇的表達不僅僅是要他們只圍繞一個話題展開練習,說出比較多的新句子,更重要的是想讓學生把本課所學的詞匯、語法等和以前課程中所學到的語音知識結合起來做練習,讓他們把學到的詞匯變成自己的詞語。
4.漢語素養需要提升。漢語素養在漢語教學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漢語素養,一是教師的漢語素養。少數民族學生漢語素養偏低有教育體制自身的因素,如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沒有達到要求,學生漢語學習基本上以應試為主,大部分學生的漢語水平偏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漢語基礎差。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使用漢語講授專業課程對目前中職學校民族學生的學習存在著較大的困難。
再者就是教師的素養問題。隨著近年來新疆漢語骨干教師培訓工作的加強及新師資的補充,中職學校漢語教師的素養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但是與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還有一定的差距。中職學校漢語課程的改革,不僅需要教師在理念上有所轉變,還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方面有所突破。教師要想更好的落實課改,首先必須提高自己的漢語素養。現在不少中職學校選擇的是漢語語文教材,但教師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對于課文中出現的文化現象,語音現象的把握并不是十分到位,造成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此外,教師漢語口頭表達能力、漢語文化理解能力、漢語教材掌控能力及漢語課堂講解能力等也是目前中職學校漢語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中職學校漢語教學應采取的措施
1.加強漢字教學。漢字教學中以獨體字為主,適量學習一些常用部件。獨體字的教學首先應認真教學筆畫,掌握筆畫間相交、相接、相離三種關系。如“十”是由一橫一豎相交而成的;“人”是由一撇一捺相接而成的;“八”是由一撇一捺相離而成的。其次,要掌握書寫的規則,即筆順規則。如先橫后豎“十”,先撇后捺“人”,從上到下“三”,從左到右“兒”,從外到內“同”,先進門后關門“回”,先中間后兩邊“水”,先上車后走車“遠”等等。掌握了漢字的筆畫及筆順的規則,在書寫時就可以排除母語文字符號的干擾,就可以避免民族學生寫橫時從右向左或寫成撇,把“竹”字頭寫成“KK”等現象的出現。 這一段的教學還應該結合少量合體字學習一些常用部件。因為獨體字除單獨成字外,大部分可作偏旁、作合體字的部件,偏旁大都有表音或表意的功能。而且漢字的結構雖然復雜,但字形的層次很清楚,即筆畫一部件一整字,有了部件的概念可以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2.加強聽音辨音訓練,提高學生把語音轉換成詞語,句子和話語的能力。
(1)剔除學生大腦中原有的,錯誤的發音模式,樹立正確的發音標準。為了提高學生在聽了方面的解碼能力,首先就要剔除學生大腦中原有的,錯誤的發音模式,樹立正確的發音標準,學生大腦中有了正確的發音標準模式,才能準確地捕捉到外界輸入的語音,從而達到解碼目的。
(2)通過聽句子解決近音詞易混淆的問題。
想通過單純的聽發音近似的詞來解決他們易混淆的問題是行不通的,因為漢語的同音詞或發音近似的詞太多。我們可以通過聽不同的句子來辨別發音近似的詞語,因為句子的意思可以幫助學生辨別這些發音近似的詞語。
(3)不能采取一篇聽力材料聽若干遍這種方法來訓練學生。許多教師為了加強對學生的聽辨音訓練,往往采取一篇聽力材料讓學生聽許多遍這種方式。從自然交際的原則和語言實際運用情況來看,同樣的材料聽若干遍是不太合適的。盡管從編碼上看錄音放若干編碼沒有發生變化,但通過聽若干遍每次試圖多聽懂一點的辦法培養出的解碼機制已不是實際環境下所需的解碼機制。習慣于反復聽多變才能理解的學習者是很難在聽第一遍后就馬上捕捉到大量的信息的。
3.加強詞匯教學。詞匯教學是漢語教學的重要手段。是語言教學的基礎之一。所以搞好詞匯教學對課堂教學和學生語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加強詞匯教學不但提高學生的漢語聽,說,讀,寫,譯能力,而且還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任何語言教學離不開詞匯教學,漢語也不例外,對漢語來說更是如此。漢語詞匯教學的涉及面廣,應做好的工作也不少,特別是通過詞匯教學對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掌握漢語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研究和運用教學規模、技巧,使少數民族學習漢語的水平不斷提高。只要不斷探索漢語詞匯教學新方法,找出存在的新問題,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才能真正提高漢語聽力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