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慧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推理演算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科,抽象性和邏輯思維要求較高,數學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學習該門課程比較費力。數學學習的好習慣提出,讓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把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推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好習慣是學好數學的根本。
關鍵詞;小學數學;好習慣;興趣;發現與實踐;思考與探討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更好的學習,才能尋求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他就會全神貫注的進行學習,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去認識和解決數學問題,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去,數學教學上的成就最大程度取決于學生對學生課的興趣是否保持和發展。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各種學習小組,和同學們一起探討,課堂效率就會提高,
興趣是習慣的根本,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容易開小差。教師可以利用好奇心的心理特點,可以在課堂上多講些小故事,與同學們互動起來,讓教學知識變得豐富,有趣,吸迎同學門的注意力,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學生比較容易做到專心傾聽老師的語言,但是一旦指名發言或小組員討論發言時,大部分同學又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未能做到專心傾聽同學的發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常常利用學生喜歡表現的年齡特點,讓他們都來做小老師,對發言的同學作一個評價,如:說一說你認為發言的同學說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給他什么建議等等。很多時候,都是由于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做到堅持專心傾聽,并在專心聽講的基礎上,讓學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課堂知識,讓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開展公開課講課活動,展示教師的教學水平。開展每學期一次的公開課展示,并對教學設計、說課、教后反思進行評比。借機展現每個教師課堂風采,促進教師教學相長,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上學期圍繞“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為主題開展的以運用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為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進行的公開課中,涌現出較多的優秀講課教師和教學案例,如語文組的張永秀、李花春、張勝花及輻射學校的韓元邦等老師,數學組的王志清、何萍、馬曉梅、楊風霞等教師,相應評出了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說課、反思、小論文等,并進行了推廣運用。
在課堂上老師及能注意優生的培養,更能照顧到大多數的中差學生,實現了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教學理念。我們的措施是任課教師(主要以語文和數學為主)建立并認真填寫學困生檔案,做好“兵”教“兵”的登記,教導處建立學困生花名冊,學期末將任課教師的學困生檔案歸教導存檔。每后半學期對轉化最快的學困生進行評選獎勵,并開展一次學困生轉化經驗交流活動。轉化的結果,使他們認識到了教師和同學們的關心和幫助,點燃了學習的熱情,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教師發現了閃光點,并給予了肯定和鼓勵,學困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目的明確了,態度端正了,因此成績也慢慢上升了。
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的主要源泉。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閱讀教材中,通過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規律的思維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沒有認真閱讀的好習慣,會在多方面體現到其弊端:如做練習時不會審題、,讀題目時只讀一半,不會分析問題、不能理解概括題意,導致不能正確完整地解決他完全有能力解決的題目。如:我記得在一次測驗中,其中一題目為:請在下面的方格紙中畫一個直角,再標出它的各部分名稱。對于后面一個問題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沒把題目讀完。對于解決問題的題目,大多數同學只讀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數字或個別詞語做題,不作深入思考,而是憑著感覺做。如:在解決問題的題目中,看兩個數字相加超過一百肯定不對,一定用減法做了,因為1-3冊只學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又如:在求兩數相差的題目時,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減法。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重視學生的自我發現意識,激勵學生參與探索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法,當前數學教學弊端之一就是題型教學,容易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勢,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我們應該認識到,數學教學中每一種方法的同時,也會使學生在處理這類問題時產生思維定勢。同樣形成聯想,類比聯想、相關聯系等多種聯想思維方式,數學教學中同樣應盡可能地進行相應的訓練。引入開放題,培養思維的開放性。在通常情況下,都是由教師通過開放題的引進,學生的參與下解決的,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本質,品嘗進行創造性數學活動的樂趣的一種形式。
鼓勵設問解疑,培養創新意識能力。大膽設問,勇于解疑是有所創造的前提,因此,教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有目的地設問,讓學生自己發問,自然地構成了循環漸進的問題漣。誘導學生在不知不覺地參與了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沿著設問,解疑的階梯,逐步迎來勝利的曙光。
善于聯想類比,培養創新能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恰好地利用 已有的知識,聯想與類比,經舊換新,這對于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性和積極性。好的教學氣氛,可以讓學生在知識的溫存中,探索新知識的寶庫的鑰匙,在探索知識的奧秘中,創造地邁開了自己堅實一步,表現了積強的思維積極性和探索毅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
當學生對問題有了強烈的興趣,就會大膽的去探索。學生大膽的思考,善與思考,決定著學生對知識的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總之,要能夠激發學生興趣 方法和途徑有多種,作為教師必須加強研究,如何把學生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智力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說:”教學的藝術,不在與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習是一種艱苦復雜的腦力勞動,讓學生在長年累月的學習是很幸苦的,濃厚的興趣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畏難情緒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