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悅
【摘要】任務型語言教學是落實新課標最有效的教學途徑之一。它認為教師的作用是激活學生的內在的知識系統,并提供給學生一個可同時進行探究的環境,來促進學習者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創設各種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團隊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 任務型語言教學 形象思維情境 質疑探究情境 團結合作情境 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內涵
任務型語言教學是落實新課標最有效的教學途徑之一,它認為學習是一個充滿了活力的過程,教師最重要的作用是激活學生的內在知識系統,并提供給學生一個可同時進行探究的環境,教學應置于有意義的情境中,使所學知識在情境得以運用。因此,我把創設具有挑戰性的情境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作為自己的課堂教學目標,并進行了嘗試。
二、嘗試階段的教學反思
在運用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初期效果不太理想,反思原因:
1.盡管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目標比較明確,但對于構成任務內容的輸入材料挖掘得不深,學習的材料只限于教材本身,未能作適當的補充,使得為學生提供的語言情境缺乏現實性和廣泛性。如在學習What does your mother/father do?時,關于職業類詞匯,教材上只出現過farmer worker teacher doctor nurse,而這些詞匯遠不足以展示目前現實生活中的職業種類,其他如manager dentist, engineer CEO…等陌生的詞匯又對學生的發揮產生障礙。為此,我在第二次授課時補充了一些常見的職業詞匯,并引導學生利用查字典、上網求助等方式,集中識記相關生詞,而后,學生的學習效果顯著。
2.對于完成某個教學任務的目標設計的活動及任務的要求不恰當,沒有更好地體現出循序漸進的“腳手架原則”,因此未能使各個層次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自我價值得到充分實現。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實踐中的體會
在深入研究任務型語言教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實施過程中成功與失敗經驗,我總結出以下幾種能夠更好地實施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活動方式。
1.創設形象思維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性思維最關鍵的環節是新思想和新事物的產生。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思考問題時,不是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用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 因此,訓練學生發揮右腦的想象、直覺、靈感及形象思維的能力,可以促進學生的非智力素質的快速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在學習My Neighborhood時,我用“夢想劇場”的方式,讓學生設想自己最喜歡的小區的樣子。學生們表現得非常積極,活動的形式也靈活多樣。有對話、獨白甚至短劇,可見,形象思維能把現有的語言材料創造性地以各種表現方式準確地表達出來,提高了學生創新運用語言的能力。
2. 創設質疑探究情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能力。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需質疑、探究的情境,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提出新見解,能激活學生內在的智慧潛能,實現開發、訓練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目的。在學習clone一課時,我嘗試讓學生思考:我想克隆什么?我的克隆是否可行?如果行不通,怎么辦?學生熱烈討論,提出許多新想法。這種不確定的情境,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創設團結合作情境,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當今社會雖然充滿競爭,但更多體現出合作中的競爭。因此,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為此,在教學中注重創設合作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圍繞任務,分工協作,團結一致,使小組活動任務得以高效、順利的完成。如在學習How do they go to school時,我特意設計了一個表格,要求學生分成小組填表,并以敘述性的語言匯報本班中How many students go to school on foot/by bike/by bus……?并限定填表的時間。如果由一個人去逐一調查,在限定的時間內肯定無法完成任務。于是我引導學生合理分工,分頭搞調查、填表格、匯總、撰寫總結性報告,最后再由專人用英語匯報。整個活動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在為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的同時,最大限度的發揮出各自的優勢,展示了各自的才能,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更為他們日后適應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4. 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創設貼近時代的情境,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對學生來說,重要的不是知識的獲得,而是掌握信息處理的方法,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優秀的心理品質,以提高適應社會并很好地融入社會的能力。如在學習transportation時,我提前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互聯網確定春節旅游的最佳地點并說明理由。課余時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平臺,獲取了大量國內外著名的旅游景點的知識。課上,我要求每位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在小組中匯總、討論、陳述理由,最終確定小組的旅游目的地。如此一來學生在學會利用巨大的網絡信息資源的同時,接觸了身邊及書本上所學不到的東西,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引導下,走進一個廣闊的求知空間,自我學習、自我進步,把自己培養成創造性人才。
英語教學的探索永無止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鄭紅蘋.英語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內涵、特點及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