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婉平云南交通技師學院 云南昆明 650300
?
關于提升教研活動實效性的幾點思考
馬婉平
云南交通技師學院 云南昆明 650300
【摘要】教研活動是開展教學研究工作的一種活動,其關鍵在于“研”。如何有效提升教研活動的實際成效,真正發揮教研活動在推進教學改革發展的促進作用,做到教研活動“研”而有果。結合本人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的經驗和思考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教學;教研活動;實施;思考
學院各系部堅持開展教研活動,有利于推廣教學經驗,及時地傳遞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加快和深化教學改革。在當前學院內涵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教研活動實效性是教學各部門責無旁貸的任務和職責。然而,目前學院教研活動大多流于形式,實效性不強是不爭的事實。據筆者分析,存在如下現狀:
(一)有教研計劃,落實不嚴監督不到位
學年或學期初會制定教研計劃,但真正能按計劃落實的較少,一般的教研活動都是一周一次,但每次教研活動不過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并且大多成為管理例會,工作任務布置多,日常事務討論多,而深入的教學研討較少,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教研。
(二)活動形式單一,主題不明確
現在的教研活動內容、形式上都較為單一,大多是:公開課、聽課評課、集體備課、教材研討等。特別是很多教研活動延續性連貫性差,虎頭蛇尾,有頭無尾,時間到就結束,效果不理想,談不上有具體成果可言。
(三)教研有效性不強,教師參與度不高,應付了事
教研活動流于形式,有效性不強在各教學部門普遍存在。如聽課后,教師點評有時是礙于面子,只是無關緊要地進行泛泛而談的點評,沒有深入思考,不能探索問題的本真;在教材研討會上,教師沒有思想上的交流與碰撞,發言無創新理念,常常出現“雷同意見”;而集體備課更常常是大家一起看優秀教案、念教學論文,教師自己忙著寫教案做課件,不作深入討論;有的教研活動甚至還出現吹牛聊天等待教研活動結束的現象。
通常,學校教研活動的基本因素包含三個方面,即教師自我反思,教師間互助,專業引領。抓準要解決的問題是一次成功教研活動開展的關鍵點,制定教研活動計劃時就要明確每一次活動要解決什么問題,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決定教研活動能否科學、有序地開展。筆者認為開展有實效的教研活動,理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教研組建設,建立學習型教研組
教研組是學校按學科劃分的教學研究基層組織,是職業教育發展新形勢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共同體,我們應該重視這一團隊的組建工作,要充分發揮教研組在促進教師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1、教研組一般根據學科類別組建,由同一學科的教師組成,結合我系實際情況可以依據不同專業的不同課程歸類,筆者認為大致可組建7個教研組。以相近學科教師組成教研組,如專業基礎課以禮儀、形體、溝通等學科組成教研組;以汽車文化、底盤、發動機、電工電技、汽車技術等學科組成教研組;專業核心課則可細分,以單一學科(崗位方向)分組,如汽車美容、汽車銷售、服務顧問、保險理賠、大客車駕駛等各為一教研組。教研組要選拔一名骨干教師擔任教研組長,負責制定小組教研活動計劃、布置任務、組織教研活動的開展、工作檢查、成果總結匯報等。2、教研組組建,選拔好教研組長,接下來就是定位,應定位成為學習型教研組。學習型教研組是指通過培養教師的自主學習和團體學習,形成教研組的學習氛圍,進而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實現團隊共同愿景而開展創造性工作的教研組。通過學習研討,促進教師在思想觀念上不斷拓展和創新,在新教法和教學思路上不斷推陳出新,在專業發展同時實現自我素養持續提升。
(二)創新教研活動形式,提升有效性
1、教研活動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公開課教學(匯報課、新課程展示)、案例式的集體備課、課題研究、校際間學術交流活動、專題式的教學研討、聘請外地名師觀摩、利用網絡觀看精品課錄像活動、專題案例分析活動、學情分析交流、教學質量分析活動等等。2、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開展,必須要關注有效性。首先,做好活動規劃,設計教師參與點。要得到活動的真實收獲,必須讓教師融入其中,激發教師思考。活動開展前要制定教研活動方案,明確主題、目標、活動次數時間、活動形式、參與人員、具體實施過程、效果反饋等。有了方案就要進行鋪墊熱身,讓教師了解活動的內容和要求,引導和指向,讓教師有備而來,保證后續活動的順利開展。其次,主體活動,即活動的實施。這是開展教研活動的重點環節。包括教研組長下達任務、各組員完成任務、教研組長組織研討以便聚焦突破。最后,后續跟進與評估。專題教研活動結束后,離不開對活動有效性的評估,包括活動效率、活動效益、活動效果。通過個人反思、集體反思,總結梳理,形成結論,同時醞釀下一教研活動的主題。
(三)專家引領作用不可替代
據悉上海市的一項校本教研專題調研報告中得出,教師認為“專業引領的要求強烈,但實際得到的支持明顯不足”。調查數據表明,教師最想得到的幫助,是“專業研究人員”或“教研員”的各占61.5%和60.9%。大部分教師由于長期埋頭于以重復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往往對很多教育教學問題視而不見,習以為常。因此,教師特別需要研究人員提供專業指導,幫助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再提升,但現實中來自這方面的指導似乎特別欠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現有的機制上的問題、有研究人員隊伍的數量問題、也有專業人員本身的意識和能力問題等等。筆者認為,我校要發揮好教研活動的專業引領作用,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教育專家、名師、學校教研員的引領,從教育的方法手段上給予指導引領;二是行業前沿的專家引領,如汽車行業中各專業崗位上一線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專業引領。
當前,正值學院轉型升級內涵發展的關鍵時期,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學院立于職業教育競爭不敗之地的不二法寶。教學部門要首當其沖,勇于擔當,切實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不斷提升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效果。教學部門必須要強化管理,認真貫徹“以教改促教育,以教研促教學”之路,做到有計劃,有過程,有成果,有反思,最終才能有提升,進而促進學校課程改革的進程,最終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優秀的高素質高技能雙高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