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蕊
?
鋼琴曲《百鳥朝鳳》的民族風格和演奏技巧分析
陳 蕊
【摘 要】《百鳥朝鳳》是根據西洋樂器鋼琴的各項功能與優點,結合中國民族音樂的特色所改編的一首鋼琴音樂作品,該作品將民族文化特色都充分融入進行了。分析該作品的音樂主旋律和音樂風格,有利于掌握該作品的演奏技巧,形成獨成一家的演奏藝術。
【關鍵詞】《百鳥朝鳳》 民族風格 演奏技巧
《百鳥朝鳳》出自宋·李防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原是民間的一種由吹、打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民族樂曲。經過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樂器各類的不斷興起,1972年,樂曲藝術家王建中先生獨自把《百鳥朝鳳》改編成一首鋼琴曲,成為一首家喻戶曉的杰出創作樂曲。
(一)音調和曲調
《百鳥朝鳳》的結構比較簡單,從其音調和曲調、節奏等方面來看,比較輕松自如,音調變化比較少,但其主要是以快板為主,充分體現百鳥歡呼雀躍的場面,能熟練掌握節奏快慢度的應用,是演奏出一首好樂曲的突出表現。民族音樂作品都是結合當地民族文化特色、真實生活寫照等特點所創作出來具有代表當地特色的音樂曲目,再結合當地的人文特點,通過樂曲節奏、音調和曲調等創作出符合當地風情作品,讓聽者一目了然,快速了解當地民族特色。
《百鳥朝鳳》這首樂曲是依照生活情景、民俗風情所創作出來的,結合項吶曲獨有特色,運用鋼琴倚音、顫音、琶音、泛音和刮奏等功能效仿鳥類的鳴叫聲和各類生物音色的迥異性,百欣喜若狂的場面,熱情奔放、形象的刻畫出了鄉俗民間嫁娶熱鬧喜慶的場景,同時栩栩如生描繪出具民族文化氣息的音與畫。
《百鳥朝鳳》在樂曲的調式上運用的是E微調式,在中國傳統音樂上符合宮、商、角、徵、羽調式,是一首充滿西南部特色文化氣息的樂曲,作品在音調和曲調修飾的選擇上,表現了五聲性音調的獨特之處。此作品無論是從和聲結構、曲式構造上,還是調式模式上,都充展現出了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特色。
(二)框架和內容
從整體框架上來看,《百鳥朝鳳》其原來項吶曲音律曲調比較歡快自如,前后結構有一定差異,但基本上相似的,前、后是一種A-B循環體的結構模式,差異在于其前奏是A,B,A1,B1,A2,B2,A3,B3,A1,A5,B5,后部分的節奏根據樂曲內容緊密與前奏變化聯系在一起的。音樂主要還在旋律、音調等方面適當的模仿了各種鳥類的鳴叫聲音,適當的貫穿于音樂中,使其惟妙惟肖的表現出來。
鋼琴音樂《百鳥朝鳳》所要表達的并不是百鳥為了感恩而向鳳凰朝拜的美麗神話故事,而是根據百鳥歡呼雀躍的情景,模仿鳥類的鳴叫聲音,渲染出充滿朝氣的大自然畫面,表達出人們愉快心情,對生活充滿正能量、信心滿滿、勇往直前、積極向上的態度,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對于這樣的作品,演奏者不僅需要高超的演奏技術,還得擁有對豐富情感的演繹技能,懂得如何切身把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通過演奏的方式傳遞給觀眾,讓觀眾感同身受,以至于達到作品所被創作出的重要意義。
(一)不同音區不同音量和音色的巧妙應用
《百鳥朝鳳》其最大閃光點就是要著重突出表現出百鳥這一大特點,仿效各類鳥類的鳴叫聲,利用鋼琴不同音區的不同的音量和音色等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把其運用到音樂作曲當中去,使鋼琴曲《百鳥朝鳳》演繹得惟妙惟肖,同時給人們勾勒出一副栩栩如生的《百鳥朝鳳》畫面,給聽眾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
(二)密集和舒緩演奏手法的巧妙應用
《百鳥朝風》這首樂曲,所要表達的是廣大勞動人們幸福安康、歡快愉悅的生活,采用借喻的手法,通過對大自然朝氣蓬勃的景象來象征著人們生活的美好狀況,運用群集和平緩的演奏手法,通過鋼琴充分演繹出大自然各類生物間和睦相處、朝氣蓬勃的景象,使曲目整體內容意思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空踏板的巧妙應用
鋼琴獨奏曲《百鳥朝鳳》巧妙地應用空踏板的功能,使作品原有的氣韻完全保留下來,并在其基礎上對其加以創新與改善,使氣息柔中帶剛、剛中帶柔貫通于曲目中。
(四)弱音踏板的巧妙應用
《百鳥朝鳳》樂曲中大多部分仿效了各種鳥類的聲音,以達到更好的表現出《百鳥朝鳳》的真實場面。弱音板對音色的掌控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增強了作品的整體節奏感且使作品的質量度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鋼琴曲《百鳥朝鳳》是根據項吶樂曲所具有特色的基礎上改編成的鋼琴樂曲,不僅保留了原有樂曲的獨特特色,還結合應用鋼琴所具有的各項獨一的功能,為之讓百鳥欣喜若狂的情景充分表現出來。鋼琴曲無認是從創作方面來說,還是從演奏方面來講,都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在演奏此鋼琴曲時,得充分了解其故事情節,讀懂內容結構,理解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應用鋼琴所具有音色、音律等的優點特色充分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袁淵.淺析鋼琴曲《百鳥朝鳳》演奏的民族特色[J].北方音樂,2015(1):13~14.
[2]鄭雋逸.中國鋼琴改編曲的音樂表現手法及演奏特點探析--以鋼琴曲《百鳥朝鳳》為例[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
作者單位:(新余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改課題《“三臺型”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改革與創新》(jxjg-15-20-13)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