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凱
?
馬克思資源環境理論與山西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
劉 凱
【摘 要】在今天,資源與環境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了。工業文明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社會財富,同時也造成了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生態失衡等許多問題。殘酷的現實迫使我們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思考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二者的關系。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資源環境理論為人類和自然的和諧共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本文以山西煤炭產業的現狀為例進行分析。
【關鍵詞】馬克思資源環境理論 山西 煤炭 可持續發展
(一)人與自然的本質
人的本質問題關系到人在與自然相處過程中應當承擔什么責任的問題。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他們的環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1]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孕育了人類,人是自然發展的產物。所以人應該對自然懷有謙卑和敬畏的心。
人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自然,馬克思將自然比作人的“無機身體”。“植物、動物、石頭、空氣、光等,這些客觀物質都是人類生產生活的一部分。人的肉體上必須靠這些自然物才能生活,不論這些物質是以食物、燃料、穿著的形式還是以住房等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實踐上,人類將整個自然界,首先作為人的直接生活資料,其次作為人類活動的材料、對象和工具,最終變成人的無機身體。”[2]自然界孕育了人類,人類必須學會尊重自然、關愛自然,讓自然生態系統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
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人與自然界的物質變換理論。這一理論的內容是,人通過自己有目的地勞動,達到改造自然、占有自然的目的。“勞動就是人與自然的影響過程,人類通過自身活動,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的物質變換。人類自身就是一種自然力量,在改變自身有用形式的過程中與自然物質相對立,從而在形式上占有自然物。運用自然力的過程就是身體自然力(頭、手臂、腿等)動起來的過程。”[3]人通過勞動不斷改造自然也改造了人自身。
馬克思恩格斯的物質變換理論一方面強調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也強調自然界對人類活動的制約作用。馬克思指出,人類運用工具改造自然界的時候,必須正確地認識和尊重自然規律。如果忽視客觀規律將打破生態平衡,受到大自然的報復。
(一)資源浪費嚴重
山西省煤炭資源儲量十分豐富,然而在開發利用的時候卻存在十分嚴重的浪費現象。主要由以下幾方面表現:
首先,煤炭開采無序、回采率低。長久以來,山西煤礦存在私采亂挖、越層越界開采現象。許多小型煤礦是承包給個人經營的,這些私人經營者不僅設備簡陋,開采方式落后,而且大都過于急功近利,只考慮眼前利益。這樣既浪費了煤炭資源,也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隱患。
其次,煤炭采厚棄薄、優質劣用。煤炭的成煤年代不同,自然品質有好有壞。開采時,企業往往傾向于只開采優質煤層和厚煤層,對品質較差的煤層則放棄開采。這種現象在小型煤礦和大中型煤礦企也都十分普遍。更為嚴重的是,對于開采出來的優質煤炭往往沒有做到物盡其用。例如大量的適合用作煉焦的優質煤炭,并沒用用作煉焦,而只是簡單的當作燃料燒掉了。
第三,伴生資源利用率低。從現實情況來看,山西的煤炭資源中,伴生礦產分布較廣,存在很高的利用價值,然而現實中并未得到重視。統計數字表明,在山西省每開采1噸煤就要同時就意味著損耗伴生資源2.5噸。顯而易見,如果能對這些伴生資源加以充分利用,將是一筆巨大的效益。
(二)環境問題突出
山西省的煤炭資源開采歷史悠久,多年來的高強度開采為全國各地輸送了大量的煤炭能源。但同時,煤炭產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環境問題。
首先,大氣污染。開采煤炭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廢氣等都是嚴重的大氣污染源。據統計,山西每平方米的大氣污染負荷為全國平均值的1.5倍,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甚至超過全國平均值5.5倍。這對山西省人民的生命健康構成了直接危害。山西境內居民的呼吸道疾病、腫瘤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其次,水資源的破壞和污染。山西本就是缺水大省,全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的六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煤炭開采過程中還存在著嚴重的浪費水資源現象。暴力型開采破壞了資質環境,造成地下水循環補給方面的困難,還有對水質的污染現象。最典型的山西著名的三大泉的流量減少甚至枯竭就是警鐘。
第三,土地資源的破壞。煤礦開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土地資源造成一定損害。據統計,山西省礦區面積累計已達8000平方千米。造成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壞問題十分嚴峻。這種危害的恢復難度和成本都十分的高,有些地區因為出現地面塌陷、吃水困難等情況不得不進行居民集體搬遷。
(三)其他一些問題
大力發展煤炭產業的結果是造成了山西煤炭產業“一枝獨秀”的局面。這樣的單一的產業結構將加劇經濟風險,服務業不夠發達的結果就是山西人民沒有富裕起來。在技術裝備條件、相關部門監管、職工安全意識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國煤炭行業事故頻發。“帶血的GDP”一直以來就是山西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這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各級領導也給予了廣泛關注,整體呈現出不斷進步的趨勢。還有一系列社會問題。高強度的開采致使大量的老舊礦井被迫關閉,同時造成一些職工下崗,這些煤炭行業的工作人員技術單一、很難找到好的再就業門路。失業造成一定的社會不安定因素。一些煤礦的位置較為偏僻,在建礦過程中實際上就要求企業職工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照顧,包括住房、醫療、教育等諸多方面,相當于一個小社會。
(一)大力倡導煤炭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理念
首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第一,完善煤炭行業的市場準入制度。逐步取締小型煤礦、不合格煤礦的經營,建設大型、高效煤礦。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市場準入開始就加大力度。第二,完善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規定。想要新建煤礦,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的資格認證,相關法律如《礦產資源法》《煤炭法》等條文中的規定一定要滿足才能給予資格。在開采之初就要考慮到可能對環境帶來的危害,并積極采取措施進行預防。第三,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從市場角度來看,煤炭價格與煤炭稀缺程度的反應并不是相應改變的。有償使用還包含另一層含義,就是對煤炭企業的整合、重組以及股份制改造。
其次,貫徹環境保護政策。第一,加強煤炭工業污染治理。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煤炭企業在建設過程中要做到全過程清潔生產。努力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第二,落實節能減排措施。將那些生產工藝差,安全性低的小煤礦堅決取締。轉而對節能、環保型生產大力扶持,逐漸形成良好的發展方向。對于開采區環境保護工作,要落實到具體負責人、負責單位,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第三,加強環境監管。政府要加強對礦區環境問題的監管力度,對于在環境保護方面弄虛作假的企業,要給予嚴厲處罰,違反相關法律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再次,增強環保意識。環境問題關系到子孫后代的生活質量。人類并不是自然的所有者,自然也不是人類的奴仆。我們要想利用自然,就必須善待自然,將自然保護起來才能可持續的開發利用。各級領導不應只重視經濟增長指標,也要將綠色GDP納入衡量自身政績的體系中。
(二)積極推行以循環經濟為主的煤炭產業發展模式
煤炭資源具有的不僅僅是經濟價值。如果不注重對煤炭進行深度開發,那就相當于拱手把煤炭的其他價值拱手讓給他人。
首先,實施清潔生產。馬克思早在《資本論》第1卷中就指出:“人為的高溫,充滿原料碎屑的空氣,震耳欲聾的喧囂等等,都同樣地損害著人的一切感官,更不用說在密集的機器中間所冒的生命危險了。”[4]清潔生產是一種人性化生產,不僅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而且是對企業綠色競爭力的增強。
其次,對廢棄物進行利用。馬克思指出:“把生產排泄物減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進入生產中去的原料和輔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5]馬克思高度評價了化學的作用,指出化學技術的進步不僅可以增加人們對物質用途的認識,還可以把以往認為是廢料的物質放回到再生產的過程中。
(三)煤炭產業結構調整
首先,推動煤炭產業優化升級。由主要依靠資源投入向依靠技術投入轉變,增加產品深加工。把產業做大做強。第一,不僅要在生產環節下功夫,還要注重企業管理和產品營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浪潮中越走也越遠。第二,要時刻關注市場動向,適應市場需求。關注行業內最新科技成果,自主研發高新科技,提升自主產權意識。第三,國有大型煤礦要發揮企業帶頭作用,帶領煤炭行業整體實力的提升。發展現代產權結構意識,股份制改造,廣泛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
其次,發展替代產業。一煤獨大的經濟結構將導致巨大的運行風險,應當及時培育出其他可替代性主導產業。第一,要注重對鋁土礦、粘土礦等資源的開發,加快開發煤層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利用。第二,依托現有產業結構,發展重型汽車、交通設備、機械鑄造等行業。進一步淘汰落后技術,發展國家鼓勵的工業產品,并有意識地做大一部分醫藥、輕工業、食品等產業。第三,加快服務業的發展。服務業具有效益好、污染少等突出特點。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4).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8).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01~202).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6~468).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7).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