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邁朗澳門科技大學
?
論我國公司機會規則的法律救濟
王邁朗
澳門科技大學
【摘要】公司機會規則的救濟方式是公司機會規則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一項健全的法律制度,立法機關和立法者考慮的不應只是實體法上規定的權利與義務或相關法律所保護的情況,也應當在程序法上對實體法的良好實施提供保障,特別是在救濟和責任后果方面,追求完善以達到社會公平正義的目的。
【關鍵詞】公司機會;救濟方式;不足;完善
我國現行《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對公司機會規則救濟措施作出了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奔垂痉ɡ碚撋系摹皻w入權”。再者,《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币虼?,我們可以得知歸入權和損害賠償構成了我國法律關于篡奪公司機會的救濟體系。
(一)我國現行篡奪公司機會救濟手段單一、體系化程度低
根據現行法律我國針對篡奪公司機會救濟措施主要包括歸入權和損害賠償。這兩種救濟措施適用于時候救濟,也就是說這須董事實施篡奪公司機會的行為后產生收益或者給公司造成損失后,才能采取上述救濟措施。如果董事實施篡奪公司機會后沒有產生收益或者沒有給公司造成損失,或者其篡奪公司機會的行為處于準備階段或者正在實施過程中,上述兩種救濟措施就不能發揮其規范作用。且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條只是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職權收受賄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財產?!蔽覀儠l現若是董事等人篡奪公司機會謀求非法利益的,卻沒有法律規定公司是否可以解任其董事等資格。
(二)歸入權存在明顯不足
1、歸入權性質不明確
有的學者主張其為形成權,有的學者主張其為請求權。其實這兩種主張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亦都有其不足之處。從單方行為變動法律關系的效果而言,主張形成權有其道理。但董事篡奪公司機會所獲取的收益為董事所控制,歸入權沒有配置請求權功能,上述收益又如何自動歸入公司名下?由此,歸入權應當兼具形成權和請求權兩項功能。
2、歸入權適用范圍存有不足
結合《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一款第(五)項和該條第二款的規定,得行使歸入權的對象包括董事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于公司的商業機會所獲利益。法律規定董事因其篡奪公司機會的行為產生收益,將其收歸于公司,一方面將因自身商業機會被篡奪所應導致的財產增量恢復于公司;另一方面,籍由此迫使董事盡到對公司的忠實義務,使其規范功能得以發揮,是顯然易見的。但是,值得探討的是,董事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屬于公司的商業機會所獲取的收益,作為歸入權的對象是否合適?這實際上是經由歸入權的行使將公司機會規則的效果擴給于第三人。如果第三人和公司董事共謀篡奪公司機會或者第三人對公司董事篡奪公司機會存在惡意,尚有辯論的余地;如果第三人是善意,行使歸入權的結果實際上等于解除了該第三人與其交易方之間的合同關系。這與相關法學理論和法條規定有沖突。對于公司的損失可考慮通過損害賠償制度解決。
3、歸入權行使期限不明
為了穩定法律秩序,法律上多數權利均有其行使期間,如訴訟時效、除斥期間。我國《公司法》沒有明確公司歸入權行使的期間,這會對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及利益安排帶來一定程度的不便。
(三)歸入權和損害賠償兩種救濟措施間的關系不明確
根據規定歸入權和損害賠償責任的法條行為及其順序而言,若對這兩個救濟措施主張競合關系,那么在行使歸入權之外公司仍有損失沒有彌補的如何處理?若對這兩個救濟措施主張聚合關系會不會造成公司在同時行使兩種救濟措施后產生不當得利?
(一)在歸入權、損害賠償之外增加規定禁令、解任董事職務、擬制信托等救濟措施,完善我國篡奪公司機會救濟體系
歸入權、損害賠償僅能事后救濟,不能防患于未然或者在行為進行中予以制止。禁令這種救濟措施可以在篡奪公司機會剛剛開始或者正處于準備階段,公司或者其他權利主體即可以通過申請禁令來制止相關的違法行為。擬制信托則可以不待篡奪公司機會行為實施完畢,而是在其過程中將董事擬制為受托人,這樣利用該項公司機會的收益自然就會轉化成為公司這一委托人。另外,解任董事職務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救濟方式。上述救濟措施僅僅是一種財產責任,歸入財產本非篡奪公司機會的董事所有,損害賠償重在填補公司損失,這些大多不會對培養公司董事的忠實義務有大的助力。解任其董事職務,斷絕其篡奪公司機會的后患,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更能起到警示與遏制作用。
(二)通過立法、司法實踐完善公司歸入權
1、調整現行法律規定,將歸入權行使對象限定為董事等利用其職務為自己謀求屬于公司的機會,而將董事等利用其職務為他人謀求屬于公司的機會納入損害賠償的范圍。
2、增加行使歸入權的規定。既然歸入權兼具形成權和請求權的性質,那么行使期間只能是一種法定期間。建議為一年。
3、綜合采用各種救濟手段,發揮合力。包括歸入權和損害賠償責任在內,只要其適用前提不發生沖突,都可以聚合采用。但綜合采用幾種救濟手段不能使公司獲取一種不當得利,如不得超過公司損失或者篡奪公司機會的董事所獲收益,以數額大者為限。
參考文獻
[1]史尚寬.《債法各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414頁.
[2]鄭玉波.《民商法問題研究(一)》,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第2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