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深(鶴峰縣第一高級中學 湖北恩施 445800)
?
高中學生立定跳遠教學研究初探①
李學深
(鶴峰縣第一高級中學 湖北恩施 445800)
摘 要:近年來,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社會層面,都在積極倡導“全民體育”的理念,尤其針對廣大在校生,各級學校要努力開展針對性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在此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學者的重視,成為中學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以立定跳遠教學為例,該文從分析影響高中學生立定跳遠的主觀與客觀因素、提出相應訓練方法,以及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對其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高中體育 學生 立定跳遠教學
立定跳遠教學和其他種類的體育學科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它尤其強調學生的肢體力量和協調性,要求學生在日常的體育鍛煉中重點提升自身的彈跳力,全面增強綜合素質,在掌握基礎動作過程中進一步認識立定跳遠的一系列復雜動作,逐步掌握立定跳遠的各方面技能。高中體育教師要積極探索立定跳遠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素養,形成一整套完備的理論與實踐體系,同步進行理論與實踐教學。
在立定跳遠教學中,學生首先要強化基礎動作的訓練,只有夯實基礎,才能跳得更遠,也能有效防止受傷等意外情況。在立定跳遠的基礎動作教學中,教師要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深蹲、起跳、手臂擺放等動作的認識。深蹲訓練主要是為了提升腿部力量,增強瞬間起跳的爆發力;而起跳動作的訓練則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規范的準備姿勢,為跳遠打下良好的基礎。手臂擺放也對整個跳遠過程具有重要影響,正確的手臂擺放姿勢能夠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傷害,提高動作的完成效率。
針對上述提到的幾個關鍵環節,教師要確保深蹲、起跳、手臂擺放的訓練效率,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針對不同學生實施多樣化的、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例如,針對深蹲訓練,為了增強起跳的力量和瞬間爆發力,教師可在平時的訓練中給學生增加負荷,不停地增加相應重量的重物,等到學生體能將要到達極限時便停止增加重量,要求學生維持當前的重量進行起跳訓練,然后再逐次減少重物,直到減去全部額外重量。此時,學生的起跳動作將更加輕盈流暢。
立定跳遠要求學生從原地起跳,通過一系列動作,以及對腿部力量的把握,跳向更遠的目標。助跑跳遠則是選手通過一系列助跑動作,積蓄力量,通常比立定跳遠跳得更遠。立定跳遠的難度比助跑跳遠要大一些,前者要求學生的腿部力量達到更高的要求,由于沒有助跑等動作產生強大的慣性,學生需要從原地起跳時就積蓄力量,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首先要使學生正確認識立定跳遠和助跑跳遠的區別,其次就是要采取相對應的訓練方法。
正如上文所述,學生的爆發力在立定跳遠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生最終成績的關鍵性因素。因此,高中體育教師應針對學生爆發力的訓練進行專門教學。研究發現,爆發力的訓練必須要調動受訓者的肌肉力量,針對肌群進行一系列必要的物理訓練,如人們健身過程中經常涉及的舉啞鈴、臥推杠鈴等。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教學方法的科學性,應使學生的肌肉訓練有松有弛,不能始終處于緊張的狀態,要注重肌肉的休息。
教師應借鑒正規運動員訓練爆發力的有效方法,對學生的腿部力量進行進一步地開發訓練。實踐證明,腿部力量的練習通常要制造一定的外部阻力,通過克服阻力實現學生力量的提升。例如在學生的腰間綁上專用橡皮筋,學生向前跑動,直至拉不動橡皮筋為止,此時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高抬腿練習,在橡皮筋拉力的干擾下,不斷調整和規范抬腿動作,從而有效提升腿部力量。
研究證明,學生立定跳遠的距離與其跳躍高度成正比,當學生的跳高高度達到一定水平時,學生的立定跳遠距離也會自然地提升。因此,教師可將立定跳遠教學與跳高教學結合起來,制定更加系統化的教學方法。針對跳高訓練,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物體高度,使學生逐次跳躍相應高度的物體;其次,將相應高度的物體放置于不同的距離之外,學生在挑戰高度的同時還要克服物體與自身的距離,從而提升學生立定跳遠的水平。
當然,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教師在設置高度和距離時還要考慮學生的承受情況,要善于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綜上所述,高中生立定跳遠教學要講求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要以中學生實際身體素質和學習水平為依據,合理設置相應的訓練科目,力求最大程度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在立定跳遠教學中,教師要建立嚴格的安全防范機制,對相應的教學環節要從嚴把控,必須通過一系列實驗真正確保規范性、安全性等,總之,一切要以確保體育訓練過程中學生的人身安全為準則。當然,教師也不能因此就束手束腳,無法順暢地展開教學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教學創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設計出更加安全又高效的體育訓練方法。
參考文獻
[1]顧德開,吳志軍.體育考生立定三級跳遠中跨步跳訓練“六法”[J].中國學校體育,2011(4):58.
[2]黃海濤,趙貴昌.高中體育生立定三級跳遠訓練心得[J].少年體育訓練,2011(2):32.
[3]李芳菲.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生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4]代丹.對立定跳遠相關肌肉訓練的探討[J].遼寧體育科技,2003 (3):7-8.
[5]周莉,趙峰,馬永濤,等.對立定跳遠訓練方法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71,84-86.
[6]黃伍生.立定跳遠訓練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1(45):133-134.
[7]鄧惠生.淺談體育高考生立定三級跳遠訓練方法[J].體育師友,2010(5):25-26.
[8]黃海濤.高中體育生立定三級跳遠訓練的心得體會[J].成才之路,2011(5):59.
[9]汪軍.體育考生立定三級跳遠的訓練方法[J].甘肅教育,2011 (7):85.
[10]孫善德.淺談體育考生立定三級跳遠的訓練[J].當代體育科技,2012(12):16-17.
[11]水俊華.體育考生立定三級跳遠素質訓練的探析[J].科技風,2010(3):22,25.
[12]胡青松.高中體育考生立定三級跳遠專項力量訓練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31):26,28.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3(c)-0076-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9.076
作者簡介:①李學深(1965,6—),男,土家族,湖北鶴峰人,大學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