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俊
(貴州省綏陽縣鄭場中學,貴州 遵義 563300)
?
淺析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李光俊
(貴州省綏陽縣鄭場中學,貴州 遵義563300)
摘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新課程標準下一個好的教師不僅僅會教給學生知識,還會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是一個讓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的好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充分發(fā)揮課堂這個大平臺,利用豐富的生活資源,促進課堂教學生活化,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了“培養(yǎng)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的課程理念,強調“學習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思想。倡導地理教學生活化,即地理教學要走進生活,貼近生活,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地理學科作為基礎學科之一,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而應試教育卻使高中地理教學脫離生活實際,教師直接實施灌輸式教育,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所以實施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有一定的可行性。生活化教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對于高中生的地理學習有重要意義: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探究問題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地理學是一門綜合科學,是具有科學文化社會生活價值的一門學科,通過地理學知識的學習,能夠對現實世界有一個客觀的認識,為未來適應社會生活奠定基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必須是生活的,一切教學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庇绕涫堑乩碜陨砭哂械奶攸c,更要求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行生活化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以及滿足社會的需要。
由于當今社會是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社會,社會在不斷發(fā)展中,需要社會成員具有廣闊的思維能力、合作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這些都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貼近生活,引導學生關心國計民生等,逐漸在生活中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對生活中的事物規(guī)律進行探索。另一方面,地理自身就是一門自然與社會的綜合學科,更加需要學生走進生活,貼近社會,從而促進全面發(fā)展。
(二)有助于增加師生之間的親密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地理教學與社會以及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地理教育的內容大多來源于生活,并且又高于生活,對自然現象的一種解釋。通過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生活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紛紛發(fā)表言論,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比較容易喚起學生對自然現象的探索欲望。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方式
(一)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擴展地理教學的廣度。
地理多媒體教學法可以對生活化教學模式提供較大的空間。地理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選用合適的電教媒體展示來自生活中的圖片、電影、紀錄片、訪談資料、地理現象實錄等,指導學生主動獲得知識,并培養(yǎng)其生活實踐能力。高中地理教材涵蓋面廣,素材豐富,完全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生活化地理教學。
(二)實行案例法教學方式,有效溝通地理學與生活。
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在學生理解能力范圍內通過資料的考察搜集,選取一些具有教學適用性的案例對學生展開案例法教學,讓地理知識能夠直觀立體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的地理知識體系形成與生活實際的有效銜接。比如在講述全球變暖氣候問題時,地理教師可在數據庫中調取一些世界各地因為全球變暖而形成的災害現象的圖片、文本資料,讓學生深切了解全球變暖的危害,并引起憂患意識。
(三)組織各種豐富的地理生活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走進生活,貼近自然與社會,讓所學地理知識得到有效利用。地理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組織郊游活動,對學校周邊或城市周邊的山丘巖層進行考察,讓學生分析研究本地區(qū)地形演變的特點;也可對一個社區(qū)進行人口老齡化的考察,掌握一些社會活動調查的基本方式,并對社區(qū)的人口年齡結構做出明確分析。
(四)教育形式由封閉走向開放,適應課程改革。
在應試教育階段,教師常常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來鼓勵學生要專心讀書,但是,這種理念很難適應當今的素質教育。所以,在地理課堂上,教師還要滲透一些新鮮的東西,如電視臺播放的“地理中國”內容,若能適時地納入到地理教學中,這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開發(fā)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都有積極意義。如今,電視節(jié)目種類繁多,涉及地理的節(jié)目甚多,如《探索與發(fā)現》、《地理中國》、《人與自然》等電視節(jié)目里,都涵蓋了許多地理知識,而且趣味性高,因為這些節(jié)目中的許多事情都和一定的地理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更因為許多節(jié)目是對新近發(fā)生事實的報道,它貴在“新”,有較強的時效性,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普遍關注。久而久之,使學生掌握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新知識:世界最大的水電站——長江三峽水電站建成并開始發(fā)電,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的建成并通車,“西氣東輸”已開始向上海、鄭州等地市送氣,我國探月衛(wèi)星“嫦娥二號”發(fā)射成功,“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首次繞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飛行,并完成對接等,激發(fā)學生探索地理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p>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實行生活化教學策略不僅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積極性,還可以保證學生學有所用,將地理理論充分運用于生活實踐,可以實現學生地理成績與生活質量的同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研究探索科學有效的生活化教學策略,使學生將地理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不斷提升自身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這必將會對學生將來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胡春.淺談高中地理課堂教與學互動生活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3(25).
[2]葉嬋萍.生活化問題探究在高中地理復習課中的運用[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0(10).
[3]余森.澆生活之水綻課堂之花:淺談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2(6).
[4]張淑媚.回歸生活:高中地理綜合性學習的應然追求[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8).
[5]肖亞琴.高中地理生活化課堂打造途徑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3(21)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