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甘肅省武威第十九中學,733000)
有幸拜讀了《中國學校體育》2015年第11期“校園足球:回歸‘真義’ 嚴防‘跑偏’”一文,作為一位最基層的親歷者感同深受。文章指出:校園足球的宗旨是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青少年拼搏進取、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目的是在青少年學生中普及足球知識和技能,形成校園足球文化,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特長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筆者認為很有道理,也不難看出教育主管部門對校園足球的重視程度以及推廣校園足球的目的所在。文中例舉校園足球“跑偏”的種種現象,并逐一做了解析。其實這些情況在基層學校普遍存在,在部分基層學校領導的心目中校園足球僅僅是“做做樣子,走走過場,打打比賽”而已,還沒有真正明確開展校園足球的意義,也就很難把校園足球的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筆者認為,要讓校園足球真正回歸校園,有三方面特別關鍵:
首先,要做好主管領導的培訓工作。特別是主管教學的教育局領導和主抓教學的學校校長。培訓的內容當然不是足球知識、技能等,而是學習國家制定的校園足球實施方案,理解“校園足球,在校園內推行的世界第一運動,其核心是一種教育手段,是提升國家軟實力、培育全面發展人才、促進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教育行為。這正是校園足球的真義。”使他們從思想上重視,從行動上支持校園足球的開展。
其次,要做好教練員的培訓工作。教練員的培訓要從思想、理論、專業知識技能各方面進行,使教練員從思想上認識校園足球的真義,并樹立為校園足球貢獻力量的意識。然后,積極投身到校園足球中,也愿意為校園足球出工出力。
再次,做好家長的培訓動員工作。校園足球能順利有效地開展,與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是分不開的。學校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數字校園、網絡平臺讓家長了解開展校園足球的意義,認識到校園足球對增強學生體質、增進身心健康方面有著其他運動不可代替的作用。這樣家長也就愿意支持自己的孩子參與到校園足球中來。
保證學生人身安全是學校的頭等大事,也是學生家長最關心的事。學校在健全安全管理機制的同時,還要建立校園足球意外傷害應急管理機制。社會、學校和家庭要共同為學生設一道安全防護墻。國家和地方財政方面要投入一定經費,購置安全可靠的訓練器材和裝備,還要培訓一批專業的、有敬業心和愛心的師資隊伍,學校要提供合格安全的場地及后勤服務等,家庭也要出資出力為孩子保駕護航。同時,三方還要共同為學生做好意外傷害保險工作,從根本上解除學校、教師和家長的后顧之憂,保障校園足球的順利開展。
對學生家長來說,最直接和最現實的是“校園足球”能給我的孩子帶來什么?參與校園足球運動能使孩子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有充沛的精力學習,使其終身受益,然而家長們卻看不到這些隱性的長遠的效果,家長能看到的僅僅是孩子文化課成績如何,能否考上理想的學校,將來能有一個體面的工作而已。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即便是孩子為學習文化課而早早帶上眼鏡,也愛莫能助,忍疼割愛。正如,吳鍵博士提到的要“構建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的足球優秀后備人才培養和政策激勵機制。制定與辦學體制、招生制度相適應的有利于校園足球運動員成才的升學、就業激勵政策……”使參與校園足球運動的學生能在升學、就業方面行得到相應“實惠”。比如,實行足球隊員等級制管理,在各學段實行A、B、C三級,每兩年考級一次,并按級別相應得分納入升學、擇業加分中。2014年甘肅省就率先將足球運球納入了初中升學體育考試中。雖然僅有一項,占體育成績總分50分的1/5,但家長非常重視。
教師(教練員)方面也要有相應的考核和獎勵機制,只憑教師的一腔熱情和默默奉獻是遠遠不夠的。要將教師(教練員)的工作納入工作量中,不能一提到訓練,就是體育教師的份內工作,就得不計得失、不計報酬的無私奉獻。目前,許多學校還把體育課作為邊緣學科對待,如某地區學校教師工作量權重是這樣規定的:語、數、英課程權重系數是1.2,政、史、地、生課程是1.0,音、體、美課程是0.8。筆者曾換算過,如果語、數、英教師的標準工作量是12~14節,那么音、體、美教師的工作就是18~21節。另外,雖然國家有規定,體育教師每天組織大課間體育活動和帶運動隊訓練要計入工作量,但不少地區并沒有落實。體育教學成績也是參考其他學科成績的平均成績記入。就此兩項體育教師付出的多,還得不到一個公正的評價,體育教師晉升職稱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要開展好校園足球,就必須將體育教師的工作業績與評先選優、職稱評聘掛起鉤來,能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對待,才能調動起體育教師的積極性。
從監管層面看,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切實做好校園足球的監管工作,不能是上層搞得轟轟烈烈,會議室里熱熱鬧鬧,掛牌學校成千上萬,開幕式上領導開球的級別越來越高,下面學校卻雷打不動,我行我素。要將校園足球課的開設、普及、訓練工作等由專門的機構督促,進行動態適時監管,并進行年度考核,建立獎懲機制,對開展校園足球好的學校要相應加分,對只想掛牌而開展不利的學校要通報批評,實行一票否決,讓各級“足球特色學校”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