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華,桂雨晨
?
基于治理理論的校園足球發展策略
徐建華,桂雨晨
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430079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以往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研究進行梳理。基于治理理論的指導,分析我國校園足球發展面臨的現狀,并結合SWOT理論對校園足球發展優勢、劣勢、挑戰和機遇進行剖析,指出我國校園足球發展的必然性及必要性。同時依托校園足球的發展,對實現我國足球后備人才的普及與提高提出更加有效的應對策略,為我國校園足球的開展及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提供理論指導,且充分體現其實踐價值。
關鍵詞:校園足球;治理理論;后備人才;SWOT理論;管理體制
中國是一個體育大國而非體育強國,即使中國競技體育在不斷發展,在奧林匹克賽事及其他世界性比賽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金牌數及獎牌數也位居世界前列,但仍不能躋身于體育強國行列。究其原因,我國為提升綜合國力及國際地位,通過“舉國體制”集中國家整體力量發展競技體育事業。而在此基礎上帶來的是對校園體育和大眾體育的忽視。體育強國是針對整個國家的體育發展情形而言的,競技體育的發展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形式的發展。就競技體育發展而言,其自身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我國存在諸多優勢項目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獎牌數量占很大比例的田徑及游泳項目,中國所獲得的金牌及獎牌數量屈指可數,在三大球的發展中更是遇到了極大的障礙。尤其是足球的發展更是令人堪憂,近些年隨著中國足球出現的“黑哨、假球、賭球”事件給中國足球蒙上了黑紗,加之足球成績的大幅下滑,足球后備人才的嚴重缺失,中國青少年體質下降等問題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此其出臺相應的政策促進我國足球的發展。2009年頒布了《關于開展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通知》,且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成立全國校園足球領導小組[1],以期大力發展校園足球。隨后又頒布一系列有關校園足球發展的改革方案與實施意見[2]。這些政策對我國足球的普及及后備人才的培養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校園足球的發展及后備人才的培養有相對完備的政策支持,但由于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體育事業的發展也必然隨之發生改變,這一時期管理體制[3]的不健全是影響足球發展的重大因素。如何在傳統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的大背景下處理我國足球發展存在的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為此我們希望通過結合治理理論從國際、社會、市場等各個方面為我國校園足球及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提供指導性建議,以推動我國足球的綜合實力的提高和校園足球的普及與發展,進而為青少年體質健康提高提供理論支持。
1治理理論述評
治理理論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是隨著社會團體、公共事業、民間互動組織等社會力量的壯大,社會力量與政府力量在一定時期出現抗衡的形勢下,理論界為更好地解決理清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而提出的。“治理”的原意為掌舵和引導或操控,是政府通過一定得手段鞏固其政權,調節行為的一種機制[4]。羅西瑙認為治理理論是一種由不同主體之間,通過共同的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這個目標有可能由非法的或非正式的任務所構成,也并非完全需要強制力量征服他人[5],由此可見,治理的主體可以有其他非政府組織構成,且有時可以采用非強制手段予以實施。
全球治理委員會于1995年發表《我們的全球伙伴關系》[6]將治理定義為:由公有組織或個人及機構共同管理其共同事物的諸多方式的綜合。它是可以化解共同矛盾,從而追求共同利益,并合作進行某種活動的持續過程。該組織認為治理是一種活動的過程,存在持續性,并非單一的活動;治理是過程更重要的是協作并非控制;治理既包括政府也個體及社會團體。
世界銀行將治理定義為以發展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資源為目的,在管理中行使權利的方式[7]。1996年則使用“善治”來代替治理,認為治理可能出現不良后果,更傾向于“善治”,從而達到公共利益最大化,將治理擴大為一種公共行政管理。
綜上所述,治理理論主要指由政府組織及非政府組織及個人組成,并非必須使用強制手段執行,有可能按照為非正式的制度和規則共同協作而進行的一種公共行政管理,其最終目的是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
治理理論的內容主要包括治理的主體、對象、方法和目標。主體強調政府與社會、市場的共同協作;對象則是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及活動;實施方法除采用強制手段外,還包含其他共同協作形式;目標則是通過權利引導、控制和規范公民活動,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8]。
根據治理理論的對象我們可知,治理包含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及活動,作為體育事業發展方向之一的足球的發展,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校園足球的開展,必然包含于治理的范圍之內。同時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轉變政府職能,形成服務型政府;社會治理的模式也將更加體現勞動者的本位,走向公民社會;文化方面也將更加突出創新與精進[9]。依托社會治理大環境的發展,我國足球事業的發展必將迎來春天,校園足球這個既貼近公民生活,又能促進我國足球事業快速發展的公益性舉措,必將引起廣大學者的關注。因此在治理理論指導下研究我國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策略意義重大。
2校園足球發展優劣勢分析
自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教育部共同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以來,足球進校園得到了社會各個階層的關注,所設布局城市和定點學校的足球人員和技術都有所發展,校園足球規模也在逐步擴大,校園足球對我國青少年后備人才的培養推動作用及其顯著,但不難發現校園足球在其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阻礙其健康、快速發展。為此,本文將使用美國舊金山大學教授韋里克提出的SWOT分析法,對我國校園足球發展過程中的優劣勢進行分析研究。
2.1政府引導下的校園足球發展優勢分析
校園足球在我國的發展有其必然性,其原因主要體現在:近年來我國國家足球隊在國際大賽及其他重要比賽中,競技能力和比賽成績急劇下滑,加之中國足球管理層面出現巨大漏洞,如足協有關領導參與假球事件,裁判員的黑哨事件,愈發嚴重的賭球事件給中國足球的發展中形了不良風氣,這使廣大民眾對中國足球的發展非常不滿,也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廣泛重視[9]。中國《青少年足球“十二五”發展草案》明確指出:中國足球發展最大的障礙在于后備人才數量和質量的下降[10]。隨著國家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飲食得以改善,加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更多的獨生子女存在于社會之中,他們在家人的寵愛下飲食營養更為豐富,又很少從事體育鍛煉,這導致青少年體質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為此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開展了校園足球工程,并頒布一系列實施方案,規定“建立并逐步完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校園足球聯賽”以推動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
雖然校園足球的發展有目共睹,但仍舊存在很大的問題。2015年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小組審議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提出改革足球管理體制,創建中國特色足球管理模式;實現青少年足球人口的大幅增長,2020年全國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達到2萬所,2050年達到5萬所。這些政策的頒布,將推動我國校園足球持續發展,有利于為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總之校園足球在我國的推進是勢在必行的,在未來也將如火如荼地發展。
2.2校園足球發展中存在問題
2.2.1校園足球發展認識存在偏差
開展校園足球的首要任務是增強青少年體質,向青少年傳授足球知識和技能,加強足球在青少年中的普及,通過學校這個大平臺在普及足球的基礎上尋找有足球特長的青少年進入傳統足球項目學校進行細化培養,從而為我國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其強調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更加注重足球知識的普及。而我國校園足球的發展仍舊存在“體育部門主管,教育部門協助”的培養方式,在以體育部門為主體的培養模式下必然導致校園足球偏向于競技人才的培養,將校園足球僅僅落實到少數人頭上,大多數學生不能從中受益,這種傳統的體育教育模式仍舊存在,勢必會導致人們對校園足球認識偏差,很多家長及校長將校園足球視作影響學生正常學習的罪魁禍首,同時忽略校園足球除健身價值以外,培養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提高其團結互助,遵守道德規范的作用和功能[11]。這種認知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家長阻礙學生對足球的學習,校長則為追求學校升學率而反對校園足球的開展。
2.2.2校園足球管理體制不健全
我國校園足球活動的組織和管理仍然按照行政隸屬關系,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中央設立全國校園足球領導小組,其下屬分別為省市領導小組、區縣領導小組、定點學校等四級管理模式[12]。這種模式看似合理,但可以發現領導小組主要設置于體育管理部門,教育部門沒有是實權,而校園足球開展主要陣地在學校,體育部門在進行管理時必定出現不同部門之間的“越權”問題,難以調動教育部門的積極性,加之責、權、利分工不明確,最終會導致管理效率的下降。為此校園足球的發展應正確處理兩個管理部門的關系,促進其協調配合,以推進校園足球更快、更好、更為健康的發展,從而為后備人才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2.2.3師資力量薄弱,場地設施落后
校園足球定點學校教師多為體育教師組成,他們主要工作是從事體育教學,工作之余組織學生進行足球練習。由于自身并非足球科班出生,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足球訓練,對比賽賽制了解有限,自身缺乏足球參賽和指揮比賽經驗,很難滿足校園足球所需的訓練能力和水平[9]。進行足球訓練僅僅屬于兼任,自身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不能納入績效考核的范疇,為此教練員訓練的積極性不高。對于專業足球退役運動員而言,文化水平有限,學歷是其進入學校任教的一道門檻,由此導致校園足球布點學校很難接受專業足球訓練及指導,最終影響校園足球水平的提高,對足球競技后備人才的培養更是一大損失。
場地設施落后同樣是校園足球面臨的一大問題,研究表明除足球基礎較好的省份外,有的布點學校甚至沒有標準的足球場地,足球教學受到限制。有些經濟條件較差的學校以泥土場或煤渣操場進行教學,學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嚴重影響了校園足球的開展及推廣。
2.2.4校園足球賽制體系不完善
張輝等[14]人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布局城市校園足球競賽開展過程中,存在布局城市試點學校數量不夠,出現學校中途退賽現象;由于布點學校發展狀況存在差異,足球發展水平不同,導致部分學校積極性下降;賽制安排采用主客場制,對于經濟發展落后地區難以實現;聯賽賽程設置不合理,又進行了過多的改動執行和評估都受到影響;校內比賽缺乏,學校足球文化傳播不充分。校園足球聯賽目的在于通過比賽調動學生學習足球的積極性,并選拔有發展前途的足球苗子,但是由于足球賽制的不健全,校內比賽不被重視,參與足球活動的學生不足,足球文化難以傳播;校園足球整體水平很難提高;足球賽事難以順利開展,很難形成全國性健全的足球氛圍,為此賽制改革也是校園足球改革的一大突破口。
2.2.5資金投入力度不夠,社會各團體支持力度欠缺
2009年《決定》指出校園足球布點學校2000所,每年支出4000萬人民幣作為經費支持,相當于平均每所學校獲得2萬元經費,很難滿足校園足球開展需求,加之有些布點學校甚至每年只能拿到幾千元經費,這對于校園足球的開展如同“蜻蜓點水”,是一種“撒芝麻鹽”的行為[15]。《決定》指出校園足球競賽活動只能以公益冠名,不允許商業冠名,不能吸收社會資金對校園足球的支持,也是資金缺乏的另一原因。足球俱樂部和業余足球培訓班沒有校園足球形成配套的協作體系,市場經濟在足球資源配置中作用不顯著,將導致校園足球發展不平衡。
2.2.6監督和評估機制不完善
校園足球活動是一項系統、長久持續的工程,需要教練員、體育教師長期服務于培養崗位,但對于他們的付出沒有一個很好的評估標準,其課外訓練課時不能作為績效考核指標,影響教師的積極性。對于校長而言僅僅將校園足球的開展作為其評價指標,并不對其是否進行推廣加以評估,這將導致校園足球作為形象工程存在于現實生活中,沒有得到真正的發展,所以應該加強對校園足球的推廣情況作為校長績效考核標準,同時將足球后備人才輸送率作為考核指標。制度的執行必須有一套完備的監督體系才能更好地實施,為此可以通過群眾舉報、媒體曝光、家長反饋的形式對布點學校校園足球的開展予以監督,為保障青少年受教育的權利奉獻力量。
3基于治理理論的校園足球發展策略
3.1調整對校園足球的認識
治理理論內涵可以理解為調動一切力量,促進公共利益達到最大化。從調整對校園足球的認識看,應該改變家長和校長對校園足球的認識,使其認識到校園足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學習之余更是一種交友的良好方式,增強其競爭意識,在學習中更能積極拼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校長而言,隨著校園足球培養體制的完善,有足球特長的學生可以由此進入大學殿堂,這不僅能夠提高學校的升學率,而且能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并且滿足其接受進一步教育的需求,無論對學生、家長、校長,還是整個社會發展而言,都受益匪淺,通過這種體制培養高素質足球后備人才更有利于我國足球事業的穩步前進。
3.2完善管理體制,調整競賽體制
現行校園足球管理體制仍舊使用體育部門為主體,教育部門協助,自上而下的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隨著校園足球的推廣,弊端日益顯露。通過政府為主導,教育部門為主體,體育部門協助的管理體制,更能充分調動學校辦學積極性。根據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政府教育部門應承擔公共財政支持和保障制度,而體育部門應充分發揮其專業技術和競賽體制優勢,實現教育與體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使得校園足球的普及,在普及的基礎上重點培養有發展潛能的青少年,以培養高質、高能的足球后備人才。
3.3調動社會力量,加強資金投入
根據我國“體教結合”的足球發展之路,除政府出資外,校園足球試點學校因其可從中贏得聲譽,有必要加強對足球基礎建設的投入。不僅足球后備人才可以從中受益,廣大學校師生也是主要受益者[16]。另外可以通過吸納社會資金投入,通過冠名權贊助其青少年足球賽事。通過媒體宣傳加強青少年足球的傳播,吸引社會各階層的關注,當校園足球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定然會有較多的企業或組織給予支持,同時通過足球賽事進行推廣,加強賽事的職業化、市場化,充分利用職業俱樂部、校外培訓機構將更加有效地促進我國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使校園足球得到廣泛發展。由此可見后備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政府、市場、社會力量相結合的發展過程,其充分體現了治理理論的理念。
3.4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完善保障機制
“少年強則國強”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擁有好的教師會使人終生受益。對于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亦是如此,為提高后備人才質量,加快校園足球的推廣,必須充分加強與業余體校、專業足球隊、足球俱樂部聯系,利用其專業的足球技術水平和培養方案,為我國足球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學校應注重引進退役運動員或教練員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可以給予其適當的教育補貼,提高其授課積極性。定期組織體育教師及體育教練員進行培訓,以提高其業務素質,更好的滿足校園足球及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的需求。政府或教育部門應完善對退役運動員或教練的保障機制,增加學校就業崗位,使有訓練及比賽經驗的教練員運動員可以獲得職位編制,為后備人才培養提供基本保障。
3.5完善培養體系,規范管理足球人才
校園足球開展目標是建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培養體系。但研究發現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僅僅小學和初中得到了落實,而高中、大學校園足球培養體系沒有確立,這將導致校園足球人才輸送鏈條的脫節,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后續學習和生活得不到保障,將大大影響足球參與者數量。因此建立以大學為龍頭,形成自上而下的動力機制、上下貫通的培養體系,有活力有層次的開展校園足球,為足球后備人才實現大學夢創造條件極其重要[15]。再者,建立分級管理的四級競賽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學生運動員和青少年專業足球運動員的注冊體系,防止運動員謊報年齡影響競賽公平現象的出現,為我國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4小結
校園足球的普及與提高是與我國青少年陽光體育的開展是相輔相成的,都以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青少年為主要目標,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增強青少年體質,為祖國培養既有強壯體魄,又能快速適應全球化、信息化潮流的下一代做出貢獻。但在校園足球及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阻礙其發展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及不斷涌現的困擾,如何正確應對及采用何種方式應對、應對效果如何都將是我們下一步研究關注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開展全國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S].體群字[2009]54號.
[2]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組《中國足球改革總方案》2015-2-27.
[3]李紀霞,董眾鳴,徐仰才,顏中杰.我國青少年足球活動管理體制創新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28(3):99-104.
[4]Rosell,Steven A.et al.(1992) : Governing in an Information Society.Montreal: Institution for Research on Public Policy. p.21.
[5]Rosenau,James ( 1992 ) : Governance,Order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in: Rosenau,James N. ,and Ernst - Otto Czempiel,eds. (1992) : 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 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全球治理委員會:《我們的全球伙伴關系》,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 年版.
[7]World Bank,What is Good Governance.UNESCAP,2009.Accessed July 10,2009.
[8]張 暉.治理理論視野下的中國政府改革[J].山東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4):83-84.
[9]李衛東,張延安,陸熠.全國青少年足球活動開展情況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 報,2011,35(5):22-26.
[10]中國足球協會.中國青少年足球十二五發展草案(征求意見稿)[S].中國足球協會2010年12月.
[11]楊再淮.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5-70.
[12]李紀霞,何志林,董眾鳴,徐仰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發展瓶頸及突破策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6(3):83-86.
[14]張輝,張延安.我國布局城市校園足球競賽體系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10): 134-139.
[15]毛振明,劉天彪,臧留紅.論“新校園足球”的頂層設計[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3):58-62.
[16]賀新奇,張延安.我國足球后備人才“體教結合”培養道路的規模涉及[J].中國體育科技,2009, 45(4):55-61.
第一作者簡介:徐建華(1991-),女,山西臨汾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消費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7-0153-4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7.062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n School Football Based on Governance Theory
Xu Jianhua, Gui Yuchen
Abstract:This essay analyzes cultivation of football reserve talent by literature study and logical analysis. It analyzes present state of school footbal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governance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STOW, it dissect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chool football development, points out necessity of its development. Meanwhile, it puts forward more effective measures on popularity of football reverse talents and improvements of their qualities based on school football development, which offers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development of school football, cultivation of football reverse talents and fully reflects itspractical values.
Key words:school football; governance theory; reserve talents; SWOT theory; management system
Sport College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Hubei,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