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繁榮
摘 要:教育需要老師們走進孩子的心靈,揣摩孩子的心思,獲得孩子的認同。小學一年級第一節室內體育課非常重要,文章從作者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出“三部曲”,即幽默地豎立第一印象;緩慢地建立課堂常規;有趣地樹立服從意識。
關鍵詞:小學體育;一年級;第一節課;室內體育課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02
1 前言
剛從幼兒園入小學的一年級新生,對小學的學習生活很陌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教師需要適應學生,而學生需要適應新學校的一切。對學生來說,他們是不容易的。當老師初次見到學生,第一節課一般上室內課,教師應該怎樣做,能讓一年級的孩子快速理解老師的要求呢?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做法,有的采取命令式嚴厲的措施,眼神就可以讓學生服服帖帖,而有的老師溫文爾雅,游刃有余,再或者經驗不足的教師,感到束手無策。
開學第一天放學時,筆者隨意問鄰班的一個孩子:“第一節體育課學到了什么呀?”她直接回答:“我聽不明白老師說的意思,所以也沒有學到什么。”
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學生不適應教師的表達方式而造成的結果,致使筆者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課堂。有的老師很嚴厲,說一不二,學生不敢輕舉妄動,表面上看起來效果很好,卻失去了體育課應有的活力。時常,筆者考慮,如何能讓孩子在輕松的環境下,明白教師的意圖呢?第一節體育課到底給孩子留下什么印象呢?怎樣發出指令,學生才能快速配合呢?從筆者實操幾個班的對比來看,與孩子換一種方式溝通,體育課上常用的口令不必一步到位,讓孩子在規則簡單的游戲過程中,理解教師的指令。
2 首節室內體育課“三部曲”
2.1 幽默地豎立第一印象
既然是與一年級的小朋友接觸,首先是豎立“孩子王”的第一印象,既能讓孩子可以親近你,又能讓孩子敬畏你。因此,教師要在兒童化的言行與威嚴的形象之間不斷隨意轉化。例如,教師的自我介紹動漫化,把自己比作學生熟知的某一個領袖動漫形象,讓孩子記住教師特點的同時又感覺幽默。當需要控制課堂紀律時,又得樹立嚴肅的形象。教師在點名認識學生時,應該向學生投去贊賞的眼神,特別是答“到”聲音洪亮且表現自信的學生,對個別膽怯的學生要幫其樹立自信。把教師比作“變相怪杰”不為過。
2.2 緩慢地建立課堂常規
最近,微信朋友圈上熱傳臺灣作家張文亮的《牽一只蝸牛去散步》,開篇是這樣寫的: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細細品味,教育孩子是“慢”的藝術。體育課的課堂常規有很多,第一節課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便能講完通用的常規,只怕孩子們也記不住那么多,因此還不如少講,只講一二即可。其一,課前準備需要強調,服裝要求與課前如廁;其二,建立師生默認的統一指令以集中注意力,如擊掌三次,學生跟著擊掌三次,然后成立正姿勢站端正。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這一課,正好可以用來引導學生規范日常行為。往后的課堂,再逐一讓學生明確更多的體育課堂常規要求。
2.3 有趣地樹立服從意識
體育課中的口令,如同指揮軍隊一樣,令行禁止。可是,我們面對的是6歲的孩子。況且,在這樣一種以生為本的教育背景下,太過正統,起初恐怕會“嚇”到孩子。嚴肅命令式的口令讓孩子感到緊張,那么在“快樂體育”的理念下,我們可以將口令游戲化。在教室里,與學生進行指令游戲,聽到“1”——起立、“2”——坐下、“3”——左跨一步、“4”——右跨一步。為了降低噪音,要求學生在做出反應時,盡量不要把桌椅弄響。用數字代替后,孩子如同游戲般地快速反應。簡單地進行幾次,對反應快速準確的學生加以表揚,以喚醒其他不夠投入的學生。當學生熟練后,教師有意“誤導”學生以調動情緒,使其更加無精神壓力地集中注意力。例如,“1”之后又叫“1”,部分學生會坐下,這時課堂充滿歡快的笑聲。當教師要求學生聽清數字時,教室里會格外安靜,他們會猜老師會叫什么呢?同樣地,喊“3”的同時教師指向學生的右邊,課堂氛圍又上來了。讓學生來充當指令者,又有一番景象。當孩子們在游戲過程中,能集中注意的時候,老師可以開始講解示范立正的要求,這時,絕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是集中在教師的講解中的,教學效果比較好。當孩子們知道如何站好時,要求聽到“1”即是立正站姿,很自然,學生就學會了立正的要求。學生有些躁動時,對數字游戲提出別樣的要求,進而讓孩子保持新鮮感。比如,做錯或者反應慢的同學為大家表演節目。
3 結束語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幽默、緩慢、有趣”僅僅是筆者實踐中的體會,不足以以偏概全。教育需要老師們走進孩子的心靈,揣摩孩子的心思,獲得孩子的認同。把體育課上得有趣有料是一線體育教師的共同信念,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體育教師的執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