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花
摘 要:合作學習是新課程下的新興項目,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興趣,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發展。小學語文中的合作學習至關重要,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為以后的語文學習與日常的理解能力做鋪墊,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進行探究。
關鍵詞:合作;語文教學;有效性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很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合作學習的概念。當前的新課程也提倡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隨著課改的進行,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合作學習有利于改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原始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同時還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和增強學生之間的信心與自主意識。合作學習的提出,意義深遠。
在當今時代,團隊合作越發重要,如果沒有強烈的合作意識和嫻熟的合作技巧,在社會上將很難融入,難以取得成功。合作學習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在合作中還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友誼和不平凡的師生情誼,這對培養學生具有重大意義。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教師應該發現問題,以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提高其有效性進行探究。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1.合作存在于形式
合作學習中常常可以看到的是在合作交流中僅僅局限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老師并沒有參與進來,只是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統一結果。在這其中的合作學習,教師只起到了組織者的作用,實際上真正合作學習時,教師不僅需要組織合作學習,還要在合作學習中起到協作的作用。通常課堂上一起進行討論,學生之間很難做到真正就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實際上學生會覺得這是一件新奇的事,正好為他們提供了上課講話的機會,表面上看起來如火如荼,但其實并沒有效果,因此合作學習老師的作用不可或缺。
2.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機會,但是實際上為水平較高的學生提供了主場,在討論中他們的機會更多,水平較低的學生就會成為聽眾,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一方面,由于自身沒有想到,或者說想到的已經被水平較高的學生搶先說了;另一方面,水平較低的學生不敢就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怕犯錯,從而導致水平較高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得的更多。
二、提高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
1.促進學生獨立思考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學校的目標,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求每位學生獨立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寫在紙條上避免學生之間互相參看,使另外的學生無法看到自己的看法。沒有獨立思考、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認識,那么在合作學習中就只是聽眾。每個人發展和成長的機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不同思想之間的碰撞,這離不開自己的獨立思考。因此,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提前通知學生,給予學生看書的準備時間,以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這樣會對合作學習更加有效。
2.有效組合
正如上面所說,如果組合不當的話,會造成水平高低不同的學生所得到的不盡相同。成員之間的有效組合是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關鍵因素之一。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有認識生字詞。對學生進行有效分工,推薦每組的組長,并對組長進行培訓、安排任務和監督。在分配時可以將理解能力較強的搭配稍弱的學生,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討論過程中還分為記錄人員、匯報人員等,并在每次討論中進行角色更換。
3.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起到引導的作用,教師不可能參與每組的討論交流,但可以分批次、分層次地參與到學生之間的討論中,及時解決學生之間存在的問題,給予意見和引導學生接下來的討論交流。鼓勵個別由于性格或其他原因而不善于參加討論交流的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教師不能只是個旁觀者,還應該積極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學習探究,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小學生的思想并沒有被生活化,或許小學生的想象力還能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對一些想法稀奇古怪的學生不能給予批評,因為小孩子的想象力是天馬行空的,教師不能讓學生書本化。
為實現合作學習,教師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理解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后,分析當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提高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采用這一方式,讓語文課堂更加多姿多彩。
參考文獻:
[1]姜翠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4(27).
[2]霍淑春.淺談在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卷[C],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