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培軍
摘 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效率;途徑
興趣是成功的基石。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機。因此,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應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努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就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進行簡單的探討分析。
一、精心設計導入,提高學習興趣
經過對小學生的調查,目前學習大體狀況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自信心大有不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對數學明顯缺乏學習興趣。解決這類學生的問題就需要想方設法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機。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是十分困難的。因此,老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等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在講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多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實例。比如,在講到“利息”這個新的知識時,老師在上課的開始一定要做一下精心的導入。可以以自己的生活作為一個導入點,比如可以說:“我現在自己攢了8萬塊錢,但是放家里不方便,那該怎么辦呢?”學生就會很積極地回答:“可以放銀行。”接下來就可以一起來探討放在銀行都有什么好處,從而引出“利息”這個詞語。以實際的生活為導入,會大大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在每節課中,良好的導入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二、講練結合,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講是課堂教學的靈魂,但是老師不能一直自己來占據這個主導地位,老師應當轉變自己的角色,可以將講課的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講課。這樣能夠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潛力。在自身的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并逐步形成數學化的語言模式。比如,在講“按比例分配”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這一知識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在平均分出現不合理的情況下,產生了按比例分配這種新的分配方法。教學設計可以采用與實際相關的一些情況作為引入。比如,陳阿姨和王阿姨,她們倆合伙開了一家兒童文具店,經過一年的辛勤經營,除去納稅和給員工們發工資等消耗費用,共獲得純利潤6萬元。現在她們要一起商量怎么分這些錢?(1)請你們來說一下應該怎么分呢?(如果平均分,會有學生認為不太合理)這種情況下進行補充:陳阿姨投資了5萬元,王阿姨投資了3萬元。(逐步引導學生要按比例來進行分配)(2)這個時候就可以根據投資比例為3 ∶ 1,因此所分的錢也應該根據這個比例來進行分配。最后,老師應和學生一起來總結一下,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時候都需要用到按比例分配這方面的知識,講完便進行練習。學生在講與練的交替過程中,會顯得精神飽滿,不僅能很快掌握知識點,還能正確地應用所學到的知識來進行解題。這種方法有利于讓學生自己動口、動手、動腦,使他們真正參與到思考和學習中,做課堂真正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了課堂的時間,不僅減輕了學生的負擔,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課堂拓展,加強運用能力
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從而增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所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并提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每當講完一節課,老師可以布置一下關于實際的作業。比如,在講了“三角形的穩定性”之后,可以布置一下觀察的作業。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到了三角形的穩定性?這樣,就會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想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四、課后交流,培養學生自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付出時間多和學生接觸并了解他們的想法。許多老師都是講完課之后就不管學生了,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其實想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在課間或是放學之后可以多和學生交流并關注一下他們的興趣點。這樣會更好地建立師生關系,使同學信任老師,從而也就喜歡老師講的課,在教學中也會發揮最佳效果。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也會知道學生在哪個問題上不懂,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幫學生補回知識,從而讓學生更加有自信。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探索的話題。作為數學老師,我們應摒棄傳統打壓式的教學模式,從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進行全方位的轉變,在課堂上要精心設計導入,注重與學生交流提問,逐漸提高他們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熱愛數學,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艾靜.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10).
[2]何淑玲.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策略[J].關愛明天,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