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語言層面,心理層面和文化層面探討了高等學校英語口語能力薄弱的原因,并列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英語口語輸出能力。
【關鍵詞】英語學習 口語 提高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87-01
很多大學英語教師在開學第一個學期,都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情況,現(xiàn)在的大學生,已然和十年以前大不相同了,現(xiàn)在大學生英語素質較十年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當然,這和我們國家近年來一直重視英語教學是分布開的。但是,也有一個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便是學生的口語仍然是他們無法回避的軟肋。在高考的指揮棒之下,高中學校把重點都放在了做題上,無暇顧及口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了大學階段,英語學習又有了新的目標,新的動機。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在當今國際化的環(huán)境之下,不管是將來的求職還是出國考雅思,提高口語成了很多學生的必然的要求。如何提高自身的口語輸出能力,是眾多大學教師和大學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當前,當代大學生口語輸出能力差,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語言層面:語音不標準,語言不流利,用詞錯誤,用詞不準,詞不達意;2.心理層面:語言焦慮感強,不勇于發(fā)言;3.綜合層面: 語言文化背景缺失,語用錯誤頻發(fā)。所以,要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輸出能力,也應該從這幾方面入手。
一、加大語言輸出的訓練
語言的輸出來源于語言的輸入。由于我們近年來國家對英語教學重視,很多學生在高考中英語都能拿到相當不錯的分數(shù),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上了一個新臺階,但是學生可觀的語言知識儲備和他們的語言輸出不成正比。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口語訓練較少,導致他們的口語能力相當薄弱。所以學生想要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第一要務就是要加大自己的口語輸出訓練。由于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學生語音不標準的,可以從模仿音頻上的單詞,句型入手。 緊接著,便是大量的口語訓練,通過各種大聲的朗讀,背誦,提高自己英語了流利程度。最后,積極參加學校的英語角,英語沙龍,如果沒有,可以自己在下面采用命題+口頭作文的形式,提升自己英語口語的內容。
二、克服語言學習焦慮感,樹立語言學習的自信心
語言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語言學習焦慮感,有時是來自于語言本身,有時是來自于在其他學習者之前說話,有時是考試等等。( Keith & Helen 2001)。不管是出自什么原因,語言學習的焦慮感都是語言學習者必須要跨越的一個障礙,只有跨過這個障礙,語言學習者才能從容地表達出他想要表達的語言。在這一點上,教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教師應幫助學生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課后學習任務安排上,都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及學習心理,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入手。第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樹立起自身的學習自信心。在這一點上,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和贊美變得尤為重要。人類行為學家約翰杜威曾經說過:“人類本質里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贊美?!彼詫W生都希望被尊重,被贊美,被認可。 教師的激勵,會讓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鼓勵著他們克服困難向前。第三、學校應多組織一些相關的課外活動,和學科競賽。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成就感,自信,自豪感,加之這些競賽和活動自身給予評價與獎勵,能夠推動激勵學生保持一種積極的進取心理,從而克服自身的焦慮感。
三、了解語言的差異,減少語言應用的失誤
中國的學生應該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有意識地適當了解一些英漢差異的知識,才能知己知彼,掌握規(guī)律,有效地克服母語干擾,從而更好地學習目標語言。英語與漢語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語音,詞匯,語法結構以及文化的差異。如果說前面幾樣學生都可以通過積累來一一攻克的話,那么最后一樣,是學生最難克服的難點了。眾人皆知,語言是文化很重要的的一部分,它反映文化,但同時又受到文化的干擾與影響。文化一詞在這里指語言所反映的思維方式、倫理觀念、歷史背景、社會制度、信仰、習俗、文學藝術等精神積淀。(邱述德 2003)所以,中國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學習積累相關的文化,學會用英語的思維方式和英文文化理念去解決或處理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避免使?jié)h語的思維習慣和文化習俗充斥在他們的英語的理解和應用中。從這個層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鼓勵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要多讀西方專著,西方原汁原味的報紙等,專著可以不用局限于中文或者英文。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使學生能真正融入到英文的思維和理念中,才能使學生在語言表達和語言交際中排開母語對他們的干擾。
總之,新的時期對當代的大學生和當代的老師們的都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教師和學生雙方都需要適時地調整自身的學習和教學策略,過去那種老式的以具體情景會話為內容,偏重引導學生進行“固化”機械性操練,而戶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學方式,雖有效果,但收效甚微。我們應積極關注學生心理上和習慣上的原因,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參考文獻:
[1]Keith, J & Helen, J 1998,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 Handbook for Language Teaching[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邱述德.英語學習與交際語法[J].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王惠麗(1977.11-),女,貴州省貴陽市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專業(yè):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方向是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