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文
【摘 要】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和掌握預習的方法技巧,是培養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方法,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為學生的數學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因此,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前預習;自主學習
課前預習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心理準備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課前預習,通過預習讓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提高聽課的針對性。學生在新課自主預習的過程中,運用已有知識、方法和經驗,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和思考,經過預習就能發現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動力和興趣。筆者結合多年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論述了預習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希望能對小學數學教學有幫助。
一、通過預習能溫故知新、查漏補缺,加深理解已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舊知識與新內容之間常常存在緊密關聯。所以,通過預習能夠復習舊知識,發現已學知識有不明白內容,可以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并能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為學習新內容奠定良好的基礎。比如,教師在講六年級下冊“比例的意義”這節課的內容時,讓學生進行預習后,就會明白:用來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這句話中已經包括了在六年級上冊學過的舊知識:什么是比、兩個比相等是什么意思、怎樣求比值等內容。學生要想學好和理解新知識“比例的意義”,就需要對以前的知識進行復習什么是比、怎樣求比值。如果這些知識已經忘記,通過預習就要加以補習,這樣能鞏固所學知識,并為新數學內容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通過預習能找到重點、提高效率,增強聽課的針對性
學生在預習新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許多不明白、難以理解的問題,這就能找到本節課新知識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讓學生在教師講課時對有關知識點進行重點聽講,這樣能極大地提高新課教學的效率。比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節課的內容前,可讓學生準備大小相同的三張正方形紙,第一張平分為2份,并要給其中1份涂好顏色;第二張平分為8份,并給4份涂好顏色;第三張平分為16份,給其中8份涂好顏色,再按照要求寫出分數。然后再把這3張紙疊放在一起,就能夠看出三張紙涂色部分的面積大小是相同的。學生可能會有疑問:三張紙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也同,但是三張紙最后分的大小卻是相同的,這是為什么?有了這個疑問,再進行“分數的基本性質”這部分新內容的學習,學生就能在聽教師講課時有了重點,學生就會把分子分母的變換規律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作為聽課的重點,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有了更強的針對性。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探究問題的興趣,自然也就能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三、通過預習培養好習慣、提高信心,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
學生在預習數學新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思考和練習,長久堅持下去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數學學習和其它學科的學習同樣重要。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就能知道新知識學習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就可以有重點地聽課和選擇地做好課堂教學筆記,就能提高學生學好新知識的自信心,從而有效改變學習的被動和不利局面。通過預習學生就能帶著預習中的問題進行聽課,就能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經過預習的過程,不管學生是否能學明白新知識,學生都經過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印象,再通過教師的詳細講解和分析,學生就能對新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通過課前預習能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活躍起來,學生由以前怕老師提問,就會變成搶著回答問題來自我表現其能力。這樣就使數學講課不再單調枯燥,課堂教學成了學生能力自我展示的舞臺。
四、加強預習方法技巧指導,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課前預習的能力,教師就要加強預習方法技巧的指導,通過正確科學運用多種預習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預習的效率和質量,并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一是運用任務落實法進行預習。也就是教師安排預習任務,學生按照任務進行預習。這樣能做到有針對性。這種方法要求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研究,要能提出既有預習效果,又有提高學生興趣的預習任務。布置的任務可表格或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預習。二是運用溫故知新法。就是復習舊知來帶動新知的預習,這樣既能理解新知識,發現新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還能復習鞏固與新舊知識的聯系。三是運用動手實踐操作法。這種方法適用于操作性較強的知識,在預習過程中要求學生進行動手實踐操作來學習新知識。如,運用通過拼圖、剪紙、折疊、畫圖、測量、移動、比較、觀察等活動,來感悟體驗新知識。
總之,課前數學預習能讓學生的課堂學習更加愉快和輕松,并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通過課前預習,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重難點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更有針對性,并且通過預習能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馬長珍.小學數學教學課前預習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12(32).
[2]祁正榮.淺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13(33).
[3]陳天淡.學生數學學習適應性的個案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