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林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是學生奠定語文學習基礎的啟蒙階段,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視。而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又存在許多問題,一些舊的教學模式仍在延續,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要重視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讓學生真正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做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本文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和反思,對如何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作了如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是重點基礎學科,對學生日后語言、思維能力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長期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基本以老師講授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這不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新課程改革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強調學生的地位,身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充分理解教學內容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在教學中切實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去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課堂中盡情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1.1課堂導入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語文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問,就像浩瀚的海洋,蘊含了各種豐富有趣的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對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對學習懷有濃厚的興趣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去汲取知識。首先要注重的是課程導入環節,在這一環節使用精彩的語言和有趣的活動,便能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比如在教《翠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許多鳥類的照片,讓學生們辨認哪個是翠鳥,其它又是什么鳥,它們和翠鳥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點。學生帶著疑問積極參與其中,便會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產生興趣。
1.2鼓勵課外學習
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是有限的,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也積極學習。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相關書籍、資料,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外學習內容。比如在學習《小攝影師》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了解攝影知識,鼓勵他們自己拿相機拍一些照片,錄一些影像。然后在班級內評出優秀的攝影作品,向全班同學展示。這種豐富的課外學習活動一定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取有效教學策略
2.1問題教學法
即根據課本內容提出遞進式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去理解所學內容,積極動用思維解決問題,發揮主觀能動性。例如在教學《七色花》時,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上依次呈現一些問題:七色花有哪些顏色?主角是怎樣得到七色花的?她用七色花分別做了什么?你覺得哪一片花瓣用的最有意義,為什么?如果是你得到了七色花,又會怎么樣使用它?這樣有針對性的問題環環緊扣,符合學生的認識過程,能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一步一步加深,由課文過渡到自身,會逐漸引導出學生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達到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
2.2情境教學法
即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去理解所學內容。這種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感受,是一種做到了以學生文本的教學策略。首先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例如在講《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時,在課件上滾動播放小興安嶺各種植物動物的照片和宣傳視頻,讓學生想象置身于小興安嶺的自然景色中,可愛的動物們就圍繞在身邊,如此一來學生對它的美麗就會有更直觀的感受,也能真正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寫作所蘊含的情感。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資源去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熱情。情境教學還可以利用真實情境,有針對性地帶領學生進行實踐,豐富教學形式。比如在《畫楊桃》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拿一個楊桃到課堂上去,讓學生花幾分鐘時間自己動手畫一畫,再將他們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有什么區別。通過這些最直觀的感受,學生將對充分理解課文內容。還比如在講《我愛故鄉的楊梅》這篇文章時,若有充足時間和機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親自去果園摘楊梅,在這種真實的情境中去實踐,學生的主動性將得到極大發揮。
3加強學生合作交流
新課程改革倡導合作探究型的學習方式,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有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對于同樣的問題會有不同角度的思考。在教學中要想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鼓勵大家彼此交流,互相進步。合作學習一般是以小組為形式,小組成員明確分工、互相配合地去完成一些學習任務。小組學習將促進合作意識的產生,學生能有充分的機會表達自我和向他人學習。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只需在一旁引導,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發現、去探討,這種合作學習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對發揮學生主體性、實現教學目標有重要意義。
總之,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開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全面發展的基礎。作為語文教師,要經常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前提下思考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方法,點燃他們的求知欲,以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王秀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J].教師, 2015(30):42-42.
[2]陳劍雄.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考試周刊, 2014(90):47-47.